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專利分類

國際專利分類查詢

字型大小:
瀏覽方式:完整分層
133筆資料
H 電學
H03 基本電子電路
H03M 一般編碼;一般譯碼或代碼轉換(用流體方法見F15C4/00;光學類比/數位轉換器見G02F7/00;專用於特殊應用之編碼、譯碼或代碼轉換見有關次類,例如G01D、R,G06F、T,G09G,G10L,G11B、C,H04B、L、M、N;專用於密碼技術或涉及需要保密目的其他用途而用之編碼或譯碼見G09C)[4]
H03M 1/00 類比/數位轉換;數位/類比轉換(類比值轉換至差分調制或相反轉換見3/00)[4]
H03M 1/02 可逆類比/數位轉換器 [4]
H03M 1/04 應用隨機技術者 [4]
H03M 1/06 連續地補償或防止物理參量之有害影響(周期性者見1/10)[4]
H03M 1/08 雜訊之有害影響 [4]
H03M 1/10 校正或測試 [4]
H03M 1/12 類比/數位轉換器(1/02至1/10優先)[4]
H03M 1/14 步進轉換,每步包含相同或不相同變換方法並給予多於一個位元 [4]
H03M 1/16 有比例因子修正者,即通過改變各步之間之放大倍數 [4]
H03M 1/18 用以修正轉換器能處理的信號範圍之自動控制,例如增益範圍 [4]
H03M 1/20 用n位元系統以得n+m位元以提高分頻率,如用高頻脈動技術者方法 [4]
H03M 1/22 模型讀出者[4]
H03M 1/24 使用相對可動的閱讀機及圓盤或條帶 [4,6]
H03M 1/26 具有加權編碼者,即對一數字之加權與該數字於塊碼或代碼字內之位置有關,例如有一已知基數,加權值係此基數之若干次冪 [4]
H03M 1/28 具有非加權編碼者 [4]
H03M 1/30 增量者 [4]
H03M 1/32 應用陰極射線管者 [4]
H03M 1/34 與參考值相比較之類比值(1/48優先)[4]
H03M 1/36 僅同時者,即並行式 [4]
H03M 1/38 僅順序者,例如逐位逼近式(每步轉換多於一個位元者見1/14)[4]
H03M 1/40 再循環者 [4]
H03M 1/42 不改變類比信號值於串聯級內順序比較 [4]
H03M 1/44 改變類比信號值於串聯級內順序比較 [4]
H03M 1/46 具有為轉換器提供參考值之數位/類比轉換器者 [4]
H03M 1/48 伺服式轉換器 [4]
H03M 1/50 具有中間變換至時間間隔者(1/64優先)[4]
H03M 1/52 對輸入信號進行積分關線性返回至參考電平 [4]
H03M 1/54 對輸入信號進行採樣與存儲且線性返回至參考電平 [4]
H03M 1/56 與線性斜率作比較的輸入信號 [4]
H03M 1/58 非線性轉換 [4]
H03M 1/60 具有中間轉換至脈衝頻率者[4]
H03M 1/62 非線性轉換 [4]
H03M 1/64 具有中間轉換到正弦信號之相位者 [4]
H03M 1/66 數位/類比轉換器(1/02至1/10優先)[4]
H03M 1/68 具有不同靈敏度之轉換者,即一種轉換與較高有效數位位元有關,而另一種轉換與較低有效數位位元有關 [4]
H03M 1/70 用於修正轉換器範圍之自動控制 [4]
H03M 1/72 於串聯級內之順序轉換(1/68優先)[4]
H03M 1/74 同時轉換 [4]
H03M 1/76 應用開關樹形網路者 [4]
H03M 1/78 應用梯形網路者 [4]
H03M 1/80 應用加權阻抗者(1/76優先)[4]
H03M 1/82 具有中間轉換至時間間隔者[4]
H03M 1/84 非線性轉換 [4]
H03M 1/86 具有中間轉換至脈衝頻率者 [4]
H03M 1/88 非線性轉換 [4]
H03M 3/00 類比值轉換至差分調制或相反轉換 [4]
H03M 3/02 增量調制,即單位元差分調制 [4]
H03M 3/04 多個位元之差分調制 [4]
H03M 5/00 各個數位表示形式之轉換 [4]
H03M 5/02 轉換至用脈衝表示或相反轉換 [4]
H03M 5/04 該脈衝有兩個位準者 [4]
H03M 5/06 代碼表示法,例如躍變,用於僅與該位元格之資訊有關的已給定位元碼 [4]
H03M 5/08 用脈衝寬度表示之代碼表示法 [4]
H03M 5/10 用脈衝頻率表示之代碼表示法 [4]
H03M 5/12 雙相位準碼,例如分相碼,曼徹斯特(Manchester)碼;雙相空號或傳號碼,例如倍頻碼 [4]
H03M 5/14 代碼表示法,例如躍變,用於與相鄰一個或多個碼元內之資訊有關的給定碼元,例如延遲調制碼、雙密度碼 [4]
H03M 5/16 該脈衝有三個位準者 [4]
H03M 5/18 兩個位準相對於第三個位準係對稱,即平衡雙極三進制碼 [4]
H03M 5/20 該脈衝有多於三個位準者 [4]
H03M 5/22 轉換至正弦信號表示或相反轉換 [4]
H03M 7/00 資訊以由指定序列之數位或數字所表現的碼轉換至其相同資訊可由數位之不同序列或數字予以表現之碼 [4]
H03M 7/02 轉換至加權代碼或相反轉換,即對一數位之加權與該數位於數位格組或代碼字內之位置有關 [4]
H03M 7/04 其基數係二 [4]
H03M 7/06 其基數係不同於二之正整數 [4]
H03M 7/08 其基數係十,即純十進制碼[4]
H03M 7/10 其基數係負數 [4]
H03M 7/12 有兩個基數,例如二—十進制碼 [4]
H03M 7/14 轉換至非加權代碼或相反轉換 [4]
H03M 7/16 轉換至單位距離碼或相反轉換,例如格雷碼,反射二進制碼 [4]
H03M 7/18 轉換至剩餘碼或相反轉換 [4]
H03M 7/20 轉換至m內取n碼或相反之轉換 [4]
H03M 7/22 轉換至n內取一個碼或相反轉換 [4]
H03M 7/24 轉換至浮點碼或相反轉換 [4]
H03M 7/26 轉換至隨機碼或相反轉換 [4]
H03M 7/28 可編程序結構,即代碼轉換器所包括的設備其運算子係可變的,以調整轉換程序 [4]
H03M 7/30 壓縮(用於減少冗餘的語言分析-合成見G10L19/00;用於圖像通信者見H04N);擴展;消除不需要的數據,例如減少冗餘 [4]
H03M 7/32 轉換至增量調制或相反轉換,即單位元差分調制 [4]
H03M 7/34 自適應者 [4]
H03M 7/36 轉換至數個位元之差分調制或相反轉換,即接連的取樣之間之差多於一個位元編碼 [4]
H03M 7/38 自適應者 [4]
H03M 7/40 轉換至可變長度編碼或相反轉換,例如Shannon-Fano 編碼,霍夫曼編碼,莫爾斯編碼 [4]
H03M 7/42 編碼或譯碼過程中查表者,例如用唯讀記憶器 [4]
H03M 7/44 消除不相關零 [4]
H03M 7/46 轉換至游程編碼或相反轉換,即相同類之連續數位或數位組之數字以表徵該類之一個碼字及一個數位予以表示 [4]
H03M 7/48 於代碼轉換過程中交替地應用其他代碼者,例如僅有當出現足夠長游程之同類數位時始完成的游程編碼 [4]
H03M 7/50 轉換至非線性編碼或相反轉換,例如壓縮擴展 [4]
H03M 9/00 並行/串行轉換或相反轉換(其中之資訊逐級移動的數位記憶器本身見G11C19/00)[4]
H03M 11/00 與鍵盤或類似裝置有關的編碼,即操作鍵位置之編碼(鍵盤開關設備,編碼器之結構連接與鍵盤之結構連接見H01H 13/70,H03K 17/94)[4]
H03M 11/02 零部件 [5]
H03M 11/04 多功能鍵之編碼 [5]
H03M 11/06 通過用不同方式操作多功能鍵本身 [5]
H03M 11/08 通過操作選擇組合之多功能鍵 [5]
H03M 11/10 採用根據檢測擊鍵之持續時間或壓力之方法 [5]
H03M 11/12 通過對一個鍵有選擇地連續數次操作,由捺按表示結束另設的一系列操作之輸入鍵而成者 [5]
H03M 11/14 通過使用附加鍵,例如轉換鍵,確定由多功能鍵執行之功能 [5]
H03M 11/16 於操作多功能鍵之後操作轉換鍵 [5]
H03M 11/18 於操作多功能鍵之前操作轉換鍵 [5]
H03M 11/20 動態編碼,即通過鍵掃描(11/26優先)[5]
H03M 11/22 靜態編碼(11/26優先)[5]
H03M 11/24 使用類比裝置者 [5]
H03M 11/26 使用光電子裝置者 [5]
H03M 13/00 用於偵測錯誤或改正錯誤的編碼、譯碼或代碼轉換;編碼理論基本假設;編碼限界;誤差概率估計方法;通道模型;代碼的模擬或測試(用於類比/數位、數位/類比或代碼轉換的偵測錯誤或改正錯誤見1/00至11/00;專用於數位電腦者見G06F11/08,用於根據記錄載體和傳感器之間相互移動的資訊儲存見G11B,如G11B 20/18,用於靜態儲存者見G11C)[4,7]
H03M 13/01 編碼理論基本假設;編碼限界;誤差概率估計方法;通道模型;代碼的模擬或測試 [7]
H03M 13/03 用資料表示中的冗餘偵測錯誤或向前改正錯誤,即編碼文字包含比來源文字更多的位數 [7]
H03M 13/05 使用區塊編碼,即與預定數目的檢查位元相連的資訊位元 [7]
H03M 13/07 算術編碼 [7]
H03M 13/09 只偵測錯誤的,如使用循環冗餘校驗(CRC)編碼或單一同等位元 [7]
H03M 13/11 使用多位同等位元 [7]
H03M 13/13 線形編碼 [7]
H03M 13/15 循環編碼,即編碼文字的循環移位產生其它編碼文字,如由多項式、博斯-修德赫利-霍昆橫姆(BCH)代碼發生器定義的代碼(13/17優先)[7]
H03M 13/17 突發性錯誤改正,如誤差俘獲、法爾(Fire)碼 [7]
H03M 13/19 未使用循環編碼之特定屬性的單一錯誤改正,如漢明(Hamming)編碼、擴充或廣義漢明編碼 [7]
H03M 13/21 非線形編碼,如帶有偵測錯誤或改正錯誤的m位元資料字到n位元編碼文字(mBnB)的變換 [7]
H03M 13/23 使用迴旋編碼,如單位記憶體編碼 [7]
H03M 13/25 由信號空間編碼進行的偵測錯誤或向前改正錯誤,即在信號群集中增加冗餘,如梳狀編碼調制(TCM,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7]
H03M 13/27 應用交錯技術者 [7]
H03M 13/29 合併兩個或多個代碼或代碼結構,如產品編碼、廣義產品編碼、串聯編碼、內碼和外碼 [7]
H03M 13/31 合併用於偵測錯誤或改正錯誤,並有效使用光譜的編碼(沒有偵測錯誤或改正錯誤者見5/14)[7]
H03M 13/33 基於誤差編碼或譯碼的同步處理 [7]
H03M 13/35 不等或適應性錯誤防護,如根據來源訊息的有效性提供不同等級的保護,或根據傳輸通道特性的變化適應編碼 [7]
H03M 13/37 不專用於13/03至13/35各目中提供的特定類型編碼之譯碼方式或技術 [7]
H03M 13/39 序列估計,即採用用於原始代碼重新建構的統計方法 [7]
H03M 13/41 使用維特比(Viterbi)演算法或維特比處理器的 [7]
H03M 13/43 多數邏輯或臨界值譯碼 [7]
H03M 13/45 軟性譯碼,即使用符號可靠性資訊者(13/41優先)[7]
H03M 13/47 不包括在13/01至13/37各目中的偵測錯誤、向前改正錯誤或防錯 [7]
H03M 13/49 單向偵測錯誤或改正錯誤 [7]
H03M 13/51 恆定加權編碼;m中取n碼;柏格(Berger)碼 [7]
H03M 13/53 使用費邦納契(Fibonacci)數列的代碼 [7]
H03M 99/00 本次類其他各目不包括的技術主題 [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