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報告:2020年疫情嚴峻,商標申請逆勢飆升
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WIPI)報告為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每年發行的刊物,其資料彙整來自約150個國家及區域智慧財產局(IP局)的資料,提供過去一年智慧財產權概覽。
2021年WIPI指出,全球商標申請活動在2020年不因全球經貿衰退,反而明顯地以活躍的創業精神,以及因應疫情流行所需的商品及服務而蓬勃發展。
WIPI亦指出2020年發明專利及工業設計申請量回彈成長,表現了人類的創新能力,即使在全球疫情嚴峻狀況下,也具有韌性。
智慧財產權 |
2019(件) |
2020(件) |
成長率(%) |
發明專利申請量 |
3,226,100 |
3,276,700 |
1.6 |
商標 |
15,130,000 |
17,198,300 |
13.7 |
工業設計申請量(項數)* |
1,361,000 |
1,387,800 |
2.0 |
植物品種申請量 |
21,430 |
22,520 |
5.1 |
註:*指可跨境比較的商標類別及設計,因部分國家要求單一申請案中僅能指定同一類商品及服務或一項設計,另部分國家接受單一申請案中含有多項指定的商品及服務類別或設計。
根據WIPI數據,2020 年全球商標申請量增加了13.7%,發明專利申請量增加 1.6%,設計申請量則是增加 2%。顯示創新者、設計者及品牌愈發依賴智慧財產權來擴張其企業,以及尋求新的成長。
WIPO總幹事鄧鴻森(Daren Tang)指出,儘管經濟處於數十年來的最低谷,智慧財產權申請這個強而有力的創新指標,在疫情大流行下,仍表現出不凡的韌性,與2008-2009年金融危機時,恰巧呈現鮮明對比,當時發明專利及商標申請量是急遽減少。
2020 年商標申請呈現2位數逆勢增長,體現了即使遭遇劇烈的經濟衝擊,全球的企業仍尋找機會將新的商品及服務推向市場,並利用智慧財產權來開創新市場以及傳遞他們的想法。
發明專利
2020 年全球發明專利申請量3,276,700件,較去(2019)年(3,226,100 件)增長了1.6%;然而,儘管2019到2020年發明專利申請量有所增加,但2020年的全球發明專利申請量仍比2018年少了約50,000件。
2019年在中國大陸發明專利申請量衰退的影響下,全球發明專利申請量出現了十年來的首度下跌,直至2020年恢復成長。2020年,中國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CNIPA)發明專利申請量再度成長,達到150萬件,高於位居次位的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發明專利申請量(597,172 件)的 2.5倍,其後依序為日本特許廳(JPO)(288,472 件)、韓國智慧財產局(KIPO)(226,759件)、歐洲專利局(EPO)(180,346件),上述五大專利局合計占全球總發明專利申請量的85.1%。
全球約330萬件發明專利申請包括230萬件居民申請(占總數的70.3%)及100萬件非居民申請(29.7%),在排名前10的IP局中,申請來源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例如,澳洲智慧財產局受理的10件發明專利申請案中,9件是非居民申請人,而CNIPA受理的申請案中,非居民申請案僅占十分之一。與澳洲智慧財產局(91.9%)相同,大部分發明專利申請係來自非居民申請人者,包括加拿大智慧財產局(87.1%)、EPO(54.8%)、印度智慧財產局(59.2%)和USPTO(54.9%),相反地,在CNIPA、JPO及KIPO受理非居民申請案占比很小。
從1883年到1963年,美國在全球發明專利申請量上獨占鰲頭。當時美國及日本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一直保持穩定,直到1970年代初,日本發明專利申請量開始快速增長,而美國發明專利申請則自1980年起,也出現成長趨勢;EPO及韓國的發明專利申請量亦自1980年代初,開始逐年增加。在五大專利局中,1968年日本發明專利申請量首次超過了美國,並一直保持領先直至2005年。然而,自2000年代初以來,在日本提出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呈下降的趨勢。反觀CNIPA發明專利申請量則自1995年開始攀升,並在2005年超過了EPO及韓國,更在2010年超過了日本,2011年超過了美國。現在,CNIPA成為全球受理最多發明專利申請的地區。而五大局受理的發明專利申請數占全球總量的比率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從 2010 年的 77.5% 上升至 2020 年的 85.1%。
受益於中國大陸經濟長期成長以及其他亞洲地區智慧財產活動增加的影響,位於亞洲地區的智慧財產局在2020年的受理案件數占全球總申請量三分之二(66.6%),與2010年(51.5%)相比,可謂大幅增長。北美地區智慧財產局約受理全球總量的五分之一(19.3%);而歐洲各專利局與去(2019)年相同,僅略高於十分之一(10.9%);非洲、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及大洋洲合計占比為全球總申請量的3.2%。十年前(2010)大約10件智慧財產權申請中,有5件來自亞洲,如今則約達10件中就有7件來自亞洲。
2020年發明專利申請量前20大智慧財產局中,有7個來自亞洲,6個來自歐洲,北美洲、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各2個,大洋洲1個。亞洲儼然成為全球發明專利申請活動的中心。
2020年專利申請量前十大智慧財產局中,在發明專利與新型專利申請量上呈現正向成長,僅有中國大陸(6.9%)、印度(5.9%)及韓國(3.6%),而德國(–7.9%)及日本(–6.3%)則出現急遽下降情形。
海外申請數據係有意願拓展國外市場之指標。在2020年,美國(226,297件)所提出的海外申請最多,其後依序為日本(195,906件)、德國(99,791件)、中國大陸(96,268件)以及韓國(80,133件)。
一些居民專利申請量較低的國家,如奧地利、丹麥、芬蘭、盧森堡和挪威,在居民申請之發明專利按 GDP 調整後躋身前20名。排名前 20 位的來源國/地區名單主要為高收入國家;然而,三個中等收入國家或地區——中國大陸、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和俄羅斯也有傑出表現。
2018年全球專利家族數增長6.3%,是2014年以來最低的年成長。2018年全球專利家族總數達到210萬件,是2010年總數的2倍。
來自中國大陸的申請人占全球專利家族的五分之三以上(63.5%),其次是日本(10.6%)、美國(8.8%)和韓國(6.5%)。然而,美國(200,875) 和日本(152,709)在2016年至2017年期間創造了最多向國外申請的專利家族,遠遠超過德國(60,503)、中國大陸(56,779)及韓國(5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