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動態
- 1
歐洲合作:TMview的圖像檢索已納入德國DPMA商標資料
資料服務組TMview的視覺檢索(visual search)功能可讓使用者在全球最大的線上商標資料庫中檢索商標圖像,透過納入德國專利商標局(DPMA)的資料繼續擴展TMview的服務。2020年11月30日,在TMview的視覺檢索工具中,已可使用DPMA的商標圖像。2017年TMview實施第一個圖像檢索功能後,其他智慧財產局紛紛將此功能納入其檢索功能中。透過成功的實施,目前參與的智慧財產局已達25個,包括德國、奧地利、荷比盧聯盟、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賽普勒斯、捷克、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希臘、匈牙利、愛爾蘭、義大利、立陶宛、馬爾他、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英國及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圖像檢索功能可用於上述國家/地區的商標,並進一步充實整個TMview。擴展TMview中的視覺檢索是EUIPO歐洲合作項目中的工作成果。在TMview中進行視覺檢索:在TMview中檢索圖像時,僅需遵循三個步驟。步驟1:點擊相機圖示以顯示「拖放或上傳圖像」方框。步驟2:將圖像以四種格式(JPG、PNG、GIF和TIFF)中的任一種,拖曳到檢索方框中,或是點擊右側的雲形圖示從電腦上傳圖像。步驟3:上傳圖像後,可以使用圖像周圍出現的紅色框框選擇要檢索的區域。使用檢索區域底部的兩個圖示以模板模式(gallery mode)或列表模式(list mode)顯示檢索結果,也可以檢索本身的商標顏色。 - 2
英國智慧財產局推出UK classification系統,提供商標商品服務分類檢索服務
資料服務組2021年1月4日英國智慧財產局(UKIPO) 向商標申請人推出一項新的UK classification系統,提供商標之商品服務分類檢索服務,可用於檢索分類、商品或服務。向UKIPO申請商標註冊時,申請人可以先使用該分類系統,確定其所要保護的商品或服務。該服務目的是幫助申請人在提交申請之前,先對其商標所欲指定的商品與服務進行檢索。世界各地的智慧財產局會根據尼斯分類將類似的商品或服務分成45個不同的類別。過去UKIPO作為歐盟成員國的一員,積極投入及分享通用分類檢索系統「TMClass」的研發工作,TMClass是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提供的分類檢索工具。現在由於英國退出歐盟的過渡期,已於2020年12月31日結束,因此,UKIPO創建了可供英國自己使用的特定資料庫。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商標商品服務分類可能會與歐盟採用的標準有所不同。因此,申請英國商標時,UKIPO將按照英國資料庫中的商品和服務分類進行檢索。 - 3
加拿大智慧財產局(CIPO)和歐洲專利局(EPO)簽訂永久型專利審查高速公路(PPH)計畫
資料服務組加拿大智慧財產權局(CIPO)和歐洲專利局(EPO)宣布,兩局的專利審查高速公路(PPH)計畫,從2021年1月6日起永久生效。在2015年1月啟動的試行計畫結束之後,兩局已同意延長該項協議。PPH讓向雙方提交的申請人可以獲得在另一方加速處理其申請案的好處。兩局能夠從彼此的工作中受益,有助於提高授予專利受理流程的效率和品質。自PPH計畫啟動以來,截至2020年3月31日,CIPO已受理超過1400個請求,截止2020年9月30日,EPO則已受理超過200個請求。更多有關該計畫及其資格要求的詳細資訊,請參閱CIPO網站。 - 4
新專利數據顯示,智慧聯網技術的創新在全球迅速發展
資料服務組2020年12月10日,歐洲專利局(EPO)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第四次工業革命(4IR)的技術創新,已在全球加速進行。在2010年至2018年間,關於智慧聯網技術及物聯網、大數據、5G和人工智慧(AI)等相關技術的全球專利申請量,以每年將近20%的成長率增加,比所有技術領域的平均成長速度(4.2%)快了將近5倍。該研究名稱為「專利與第四次工業革命-數據驅動經濟的全球技術趨勢」,調查了2000年至2018年間全球與4IR相關的所有國際專利家族(International Patent Families,IPF)。每個專利家族代表了一項已在全球兩個或以上的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的高價值發明。該研究指出,僅在2018年,相關技術提出的新國際專利家族的數量就有近4萬件,占同年全球總專利活動的10%以上。【圖1】2000~2018年國際專利家族的全球成長趨勢(4IR技術領域vs.所有技術領域)EPO局長安東尼奧·坎皮諾斯(António Campinos)表示,智慧聯網裝置、高速的無線網路、大數據和AI的技術群正在改變全球經濟,從製造業至醫療保健,並延伸至交通運輸,對眾多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資通訊科技的加速發展,更是一個朝向全面數位驅動經濟的重大轉型。儘管歐洲的發展速度不及其他地區,但其優勢在於創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一些小國高專業水準及一些創新區域集群的強勁表現。在技術領域方面,研究發現,以「連接性(connectivity)」和「資料管理(data management)」領域的創新,成長幅度最大。在2018年,「連接性」領域,涵蓋通訊協定、長短程通訊,有近1萬4,000個國際專利家族,從2010年起的年均成長率達26.7%,是該研究所分析的4IR技術領域中的最大宗。這一令人矚目的成長主要來自5G發展的推動,支援智慧聯網技術的大規模部署。「資料管理」領域,涵蓋所有利用資料的技術,從資料創建、處理和分析到執行反饋,自2010年起,年均成長率為22.5%,2018年貢獻了超過1萬1,000個國際專利家族。同一時期(2010-2018),4IR創新也影響了許多應用領域,從消費品到服務、汽車、醫療保健和工業。最大的應用領域是智慧消費品(例如:可穿戴裝置、娛樂、玩具、紡織品),僅在2018年就有1萬多個國際專利家族,詳如【圖2】。【圖2】2000-2018年國際專利家族應用領域的全球成長情形美國領先,歐洲成長但逐漸失去優勢地位縱觀4IR創新的地理起源,研究證實,美國仍居於世界領導地位,在2000年至2018年,約占全球所有發明三分之一,而歐洲和日本則各占約五分之一。自2010年以來,美國以每年平均18.5%的成長率鞏固了其在全球專利申請的領先地位,高於歐洲和日本(同期的每年平均成長率分別為15.5%和15.8%)。中國大陸和南韓,在2000年後期從極低數量起算,創新活動相對呈現高速成長(從2010年到2018年均成長率分別為39.3%和25.2%)。【圖3】2000~2018年4IR技術國際專利家族的成長趨勢(依國/地區別)中國大陸和南韓的迅速崛起,以及其他地區專利申請的急遽發展,使歐洲相對於其他全球4IR創新中心已失去優勢地位。在歐洲地區,僅德國貢獻了2000年至2018年間歐洲公司及發明人所產出4IR專利的29%,超過英國(14.3%)和法國(12.5%)的兩倍。然而,該三大國在2010年至2018年間4IR創新的平均成長率卻遠低於世界平均(19.7%)。相反地,歐洲國家成長最快的是瑞典(+22.6%)和瑞士(+19.6%),從2010年至2018年間國際專利家族數量的成長幅度等於或大於全球平均數。幾個較小國家,尤其是瑞典(自2000年以來占所有歐洲國際專利家族的10.1%)、荷蘭(7.7%)、芬蘭(6.9%)和瑞士(3.5%)是歐洲4IR創新的重要貢獻者。此外,就每百萬居民的國際專利家族數量而言,芬蘭和瑞典是歐洲的冠軍(2000-2018年期間分別為651個和524個),與韓國(525個)相當。頂尖申請人排序突顯了南韓和中國大陸的崛起2010年至2018年期間,排序前10大的申請人占4IR技術所有國際專利家族數近四分之一。排序前10大申請人以韓國三星和LG公司為首,還包括4家美國公司、2家歐洲公司以及日本、中國大陸各1家。與2000年至2009年的排序比較,顯示自2010年以來,前10大申請人中,歐洲(-1)和日本(-3)已讓位給美國(+2),韓國(+1)和中國大陸(+1)的申請人。【圖4】2000-2009年及2010-2018年前10大申請人比較4IR創新集中在區域集群(regional clusters)該研究的數據亦顯示,創新高度集中在全球的某些區域集群,通常是在領先公司的高績效研發機構生態系統所在的大型都市聚集(urban agglomerations)。前20大4IR集群構成了他們所在國家4IR創新的主要來源,在2010年至2018年間,占所有國際專利家族的一半以上(56.3%)。排序前13大是亞洲地區(6個)和美國(7個)的集群,其次,是7個位於歐洲(6個)和中東地區(1個)的集群,所有集群都有不同的領先公司和4IR專業概況。【圖5】歐洲及中東地區的大型4IR集群排序前二大的主要4IR集群(首爾和東京)分別占全球國際專利家族的近10%,而第三大的聖荷西(矽谷)則貢獻了6.8%。在2010年至2018年間,排序前10大的所有美國、韓國和中國大陸集群均強勁成長,其中北京地區的成長率最高(每年30%)。相比之下,歐洲和日本的集群,平均年成長率較低。與其他地區全球超大型集群相比,歐洲的創新活動似乎也是分散在較小型的區域集群。據下表所示,台北列4IR國際專利家族全球前20排行之第11大,在2010-2018年占國際專利家族數1.4%,平均成長16.5%。【表】全球前20大4IR集群(本國排名11) - 5
第8屆KIPO、CNIPA及JPO三邊局使用者研討會
資料服務組韓國智慧財產局於今(2020)年12月1日上午10點透過線上直播主持了第8屆三邊IP局(TRIPO:KIPO,CNIPA和JPO)使用者研討會。韓國智慧財產局(KIPO)、中國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CNIPA)和日本特許廳(JPO)介紹了新修訂的智慧財產法律。三邊局使用者研討會,是與每年輪流辦理的三邊局長會議同時舉辦的盛事。今年,前者在12月1日上午舉行,後者是在同日下午舉行。今(2020)年的使用者研討會,議程為「TRIPO 智財法規修訂狀態」,每個IP局代表對此主題進行了簡報,幫助與會者更能理解智財權法規修訂的所蘊含的意義和效益。三邊局最近修改各自的智財權法律,朝向加強或擴大保護範圍的方向努力。今年研討會的目的是在讓三邊局的申請人了解智財權法規修訂的內容。KIPO的報告人介紹了依修正後的韓國專利法對專利侵權損害賠償金額新的計算方式,該修正已於2020年12月10日生效。報告人解釋了侵害專利和營業秘密給予懲罰性賠償金的規定(2019年7月生效),及對商標和外觀設計給予懲罰性賠償金的擴大適用(2020年10月生效)。CNIPA的報告人介紹了中國大陸專利法第四次修訂將於2021年6月生效,未來對藥品專利制度會帶來的巨大變化。日本特許廳的報告人介紹了最近修訂的日本意匠法,已於2020年4月1日生效。因為Covid-19疫情,今年的研討會在三邊局以網路直播方式進行,使用者可以透過KIPO的官方YouTube頻道或TRIPO使用者研討會的官方網站(www.tripo.kr)瀏覽,並提供韓文、中文和日文字幕方便使用者參與。 - 6
《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報告:2019年商標和工業設計申請增加;專利申請呈現罕見的下滑
資料服務組2020年12月7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WIPI)報告顯示,全球專利申請量因中國大陸的需求疲軟而略有下滑,但全球的商標和工業設計創造活動在2019年仍持續上升。商標和工業設計申請活動分別成長5.9%和1.3%。全球專利申請下降3%,十年來首次呈現下滑,主要是因為中國大陸在地居民申請量下降。如將中國大陸排除後,全球專利申請成長2.3%。WIPI年度報告收集和分析了來自150多個國家/地區專利局的智慧財產權數據,為政策制定者、商界領袖、投資者、學者以及其他探索創新與創意宏觀趨勢的人士提供訊息。WIPO總幹事鄧鴻森表示,2019年的WIPI數據早於COVID-19大流行,突顯了對智慧財產權工具的需求長期累積的成長,這些工具刺激著全球經濟朝著越來越全球化和以數位為重點的方向發展。2019年底,也就是在COVID-19大流行爆發之初,智慧財產權工具的大力使用展現出了創新和創意的高水準。這場大流行推動了新技術的採用,促進了日常生活的數位化,從而加快了長期累積的趨勢。由於智慧財產權與技術、創新和數位化有著如此密切的關係,在後疫情時代,智慧財產權對更多的國家而言,將會變得更加重要。智慧財產權2018年(件)2019年(件)成長率(%)專利申請量3,325,4003,224,200-3.0商標申請量(指定類別)14,314,00015,153,7005.9工業設計申請量(項數)1,343,8001,360,9001.3植物品種申請量19,88021,4307.8註:申請中包含的商標類別和工業設計項數可進行跨境比較,因為某些國家要求為每個類別或每項工業設計提交獨立的申請,而另一些國家允許在一份申請中包含多個類別/多項工業設計。專利2019年,中國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CNIPA)受理的專利申請量為140萬件,是專利申請第二大國美國(USPTO;621,453件)受理數量的兩倍以上。排在美國之後的是日本特許廳(JPO;307,969件)、韓國智慧財產局(KIPO;218,975件)和歐洲專利局(EPO;181,479件)。五大專利局受理的申請數量共占全球總量的84.7%。前五大專利局中,韓國(+4.3%)、EPO(+4.1%)和美國(+4.1%)受理的申請量均有成長,而中國大陸(-9.2%)和日本(-1.8%)有所下降。中國大陸的申請量近24年來首次出現下降,主要是因為該國進行了旨在優化申請結構、提高申請品質的整體監管轉型,導致中國大陸在地居民申請量下降10.8%。專利申請量排序前十的專利局還有德國(67,434件)、印度(53,627件)、加拿大(36,488件)、俄羅斯(35,511件)和澳洲(29,758件)。這些專利局的表現各異。加拿大(+0.9%)和印度(+7.1%)在2019年的申請量都有上升,而澳洲(-0.7%)、德國(-0.7%)和俄羅斯(-6.4%)則出現下降。2019年,亞洲各專利局受理的專利申請量占全球總量的近三分之二(65%),與2009年的50.9%相比成長顯著,主要受益於中國大陸經濟長期成長的推動。北美各專利局受理的專利申請量僅略高於2019年全球總量的五分之一(20.4%),歐洲各專利局的占比略高於十分之一(11.3%)。2019年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以及大洋洲各專利局的合計占比為全球總量的3.3%。向國外提交申請,此係有意向新的市場擴張之指標。2019年,美國在地居民向海外提交了236,032件同等專利申請,在此方面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排在美國之後的是日本(206,758件)、德國(104,736件)、中國大陸(84,279件)和韓國(76,824件)。全球有效專利在2019年成長7%,約達1,500萬件。美國(310萬件)擁有的有效專利數量最多,排在其後的是中國大陸(270萬件)和日本(210萬件)。美國有超過一半的有效專利來自國外,而日本國內的有效專利約占80%。商標2019年全球商標申請約有1,150萬件,涵蓋1,520萬個類別。申請中指定的類別數在2019年成長5.9%,連續十年成長。CNIPA的申請活動[註1]數量最多,涵蓋約780萬類;其次是USPTO(672,681類)和JPO(546,244類);以及伊朗智慧財產局(454,925類)的和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407,712類)。在排名前20的主管局中,2018年至2019年間成長最快的是巴西(+22.3%)、越南(+19.3%)、伊朗(+18.4%)、俄羅斯(+16.5%)和土耳其(+15.5%)。2019年亞洲各主管局所有的商標申請活動占70.6%,高於2009年的38.7%。歐洲的占比從2009年的36%下降到2019年的15.4%。北美占2019年全球總量的5.7%,而非洲、拉丁美洲和加拉比地區以及大洋洲在2019年的合計占比為8.3%。根據估計,2019年全球約有5,820萬件有效商標註冊,比2018年成長15.2%,其中光是中國大陸就有2,520萬件,其次是美國280萬件,印度200萬件。工業設計2019年,全球約有104萬件工業設計申請,其中包含136萬項外觀設計,與去年相比成長1.3%。2019年,CNIPA受理的申請案中包含711,617項外觀設計,占全球總量的52.3%。其次是EUIPO(113,319項)和KIPO(69,360項)、USPTO(49,848項)以及土耳其(46,202項)。在排名前20的專利局中,俄羅斯(+22%)、伊朗(+19.3%)和澳洲(+10.3%)等智慧財產局的外觀設計數量出現兩位數成長。2019年,亞洲各主管局在全球所有工業設計申請中占三分之二以上(68.4%),其次是歐洲(24.3%)、北美(4.2%),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以及大洋洲的合計占比為3.1%。家具類相關的外觀設計占全球申請活動[註2]的9.4%,其次是服裝類(8.1%)以及包裝和容器(7.3%)。全球有效的工業設計註冊量成長7.3%,約達410萬項。有效註冊量最多的國家是CNIPA(180萬項),其次是KIPO(358,803項)、USPTO(357,959項)和JPO(261,669項)。植物品種2019年,中國大陸受理7,834件植物品種申請,較2018年成長36%。目前中國大陸占全球提交的植物品種申請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排在中國大陸之後的是歐盟植物品種保護局(CPVO;3,525件)、美國(1,590件)、烏克蘭(1,238件)、日本(822件)。2019年排序前五的專利局中,中國大陸(+36%)和烏克蘭(+1.1%)的申請量有所成長;日本(-6.6%)、美國(-1.2%)和CPVO(-0.8%)申請量出現下滑。地理標示2019年,全球約有55,800件有效地理標示。地理標示是用於具有特定地理來源,且具源於該產地特定品質或聲譽的產品標示,如格律耶爾(Gruyère)起司或龍舌蘭(Tequila)烈酒。德國(14,289件)的有效地理標示數量最多,其次是中國大陸(7,834件)、匈牙利(6,494件)和捷克(6,071件)。其中,與「葡萄酒和烈酒」相關的有效地理標示約占2019年全球總量的56.6%,其次是農產品和食物(34.2%)及手工藝品(3.5%)。出版業2019年,21個國家/地區出版業的貿易和教育類出版品共創造673億美元的收入。美國(235億美元)淨收入最高,其次是日本(161億美元)、韓國(62億美元)、德國(56億美元)、英國(54億美元)和法國(30億美元)。瑞典(50.1%)和英國(55.2%)的線上銷售管道,其所創造的收入占各自消費類總收入的一半以上。美國(43.5%)和土耳其(22%)的線上銷售管道創造的收入,也占消費類總收入的很大比例。2019年英國銷售了202,000件與貿易和教育相關的出版物,其次是俄羅斯(115,171件)、法國(107,143件)、義大利(100,266件)和西班牙(95,849件)。[註1]商標申請活動指的是商標申請中指定的總類別數。[註2]工業設計申請活動指的是工業設計申請中,所包含的外觀設計總項數。 - 7
JPO調整國際專利申請(PCT)費用通知
資料服務組JPO發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提高PCT手續費。根據專利合作條約(PCT)提交國際專利申請的手續費將增加200日圓,修改後的總支付金額如下: 2020年12月31日之前2021年1月1日之後英文申請附加費(ISA / JP)126,000日圓126,000日圓(不變)英文申請初審費註1(IPEA / JP)58,000日圓58,000日圓(不變)手續費註222,900日圓23,100日圓(增加200日圓)英文申請附加費(IPEA / JP)34,000日圓34,000日圓(不變)註1: 應付初審費的金額為自付款之日起生效的金額。(PCT施行細則§58.1(b))註2: 應付手續費的金額為自付款之日起生效的金額。(PCT施行細則§57.3(d))本文僅適用於根據專利合作條約(PCT)向日本特許廳(JPO)以外的受理局提出國際專利申請的申請人。附加費、初審費和手續費應直接支付給作為國際檢索局(International Searching Authority, ISA)或國際初步審查局(International Preliminary Examining Authority, IPEA)的JPO。如選擇JPO作為ISA或IPEA,請參閱以下網站獲取更多詳細資訊,一、 如何向作為國際初步審查局的JPO提出需求。二、 如何從日本境外向ISA / JP或IPEA / JP支付費用。應向JPO支付PCT費用的最新資訊,請參閱WIPO網站「PCT申請人指南」 - 8
德國聯邦議院批准《單一專利法院協議》
資料服務組2020年11月26日,德國聯邦議院以必要的資格多數決(qualified majority)通過單一專利法院協議(Unified Patent Court Agreement, UPCA)。EPO局長António Campinos表示,此項批准讓眾所矚目的單一專利包裹(Unitary Patent Package)法案邁進重要的一步,將使歐洲發明家受益,獲得單一的專利保護,並為所有締約的歐盟成員國提供單一的訴訟制度,進而將使歐洲對創新和投資者更具吸引力,有助於歐洲從COVID-19疫情中經濟復甦。EPO已準備好核准第一個單一專利。為實施單一專利制度,UPCA必須在25個締約的歐盟成員國中,獲得13個國家的批准始生效,包括法國、德國和義大利。UPC法案稍後將提交至德國上議院(Bundesrat),一旦德國完成批准程序,預計可以進行(在2021年建立單一專利法院)最後準備步驟,隨後可以在2022年開始工作。單一專利包裹所謂單一專利包裹就是指單一專利和單一專利法院,這將補充和加強現有的集中歐洲專利核准制度,為使用者在歐洲提供一種符合成本效益的選擇,以獲得專利保護及爭議解決。藉由向EPO提交單一專利請求,將可在25個歐盟成員國中獲得單一專利保護,進而使申請程序更簡單且更具成本效益。UPC將是一個國際法院,對EPO核准的專利具有管轄權。該專門法院將實現歐洲範圍內的專利執法,提供更大的法律確定性並降低訴訟成本。法院的設立是根據國際條約UPCA。 - 9
EPO以虛擬平台舉辦東西峰會分享IP知識
資料服務組歐洲專利局(EPO)於2020年11月23日至25日舉行第15屆東西峰會,首次以虛擬形式辦理,並提供一個全球智慧財產權(IP)主題的交流平台,特別聚焦於亞洲。該會議原定於4月舉行,但由於COVID-19疫情大流行帶來的相關限制,於11月改由線上形式辦理。來自全球15個國家/地區的100多名人員參與,進行一系列簡報與討論,並可與其他專利局的人員進行交流。為期三天的會議討論了幾個重要的主題和議題,包括對法律的修正、跨語言檢索的可能性以及人工智慧(AI)帶來的機會等。EPO局長António Campinos在致歡迎詞時表示,EPO準備透過結合資料與專業知識,將專利資訊轉換為專利知識。在EPO同時擁有專利資訊和專利知識,當發明人、企業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專門的分析或找出創新技術趨勢時,EPO可以迅速而靈活的作出回應。EPO局長也對來自各個國家或地區的專利局代表表達感謝,感謝其再次參加會議,並分享專業知識。中國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CNIPA)的代表對最近通過的專利法第四次修正案進行全面介紹,使東西峰會成為最早將此重要法律修正案納入到議程的會議之一。另有超過100多名與會者關注日本特許廳(JPO)及韓國智慧財產局(KIPO)的貢獻,聚焦在如何將AI技術彙集到各專利局的IT和審查程序中。歐亞專利局(EAPO)的代表介紹了幾種新的內部專利資料功能。群組討論為使用者和專家之間提供直接互動的平台,就Espacenet中的亞洲資料,以及中文、日文和韓文全文的關鍵字檢索等議題交換意見。專利申請歷程檔卷(File wrapper)資訊已成為一個重要議題,專家們就EPO Global Dossier中的專利檔卷資料涉及範圍、使用和挑戰以及亞洲專利局中類似的服務,進行廣泛討論。整個會議期間,與會代表主要關注於對亞洲資料獲取的情況,及對資料的理解與分析,即從專利資料轉化為更深層的IP知識。 - 10
EPO宣布首屆 CodeChallenge程式設計競賽獲獎者
資料服務組2020年11月第四週,EPO在虛擬頒獎典禮上宣布了首屆EPO CodeChallenge程式設計競賽的獲獎者。決賽者經歷一場為期6週的程式設計比賽,被要求以人工智慧(AI)針對與減緩氣候變遷相關的技術進行自動分類。該比賽開放給EPO的所有員工參加,並全程以線上方式進行。這場競賽的實施是對一個特別重要的專利資訊領域:Y02(減緩氣候變化技術類)和Y04S(智慧電網類),進行自動化標記分類。上述分類表是提供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相關技術的公開資訊唯一的來源。第一名是由2組參賽者並列:AI團隊(成員包括Rodolphe D'Inca、Idir Bakdi、Janis Dingel和Olivier Billet)和Arnaud Wéry。第二名是Leander Hohmann。第三名是SNourestani團隊(成員包括SébastienNourestani,Gonzalo MoroPérez和Lori Malatesta)。在頒獎典禮上,EPO局長安東尼奧·坎皮諾斯(António Campinos)頒發獎項,他特別強調組織內人才的深度,並表示:這場CodeChallenge程式設計比賽,顯示EPO的同仁不僅是各自領域的專家,而且還是推動創新且具有創意的個人。他也強調參賽者在AI解決方案展現的獨創性,渠等所從事的工作將對EPO持續實施戰略計畫中的數位轉型具有極大貢獻。EPO將持續關注AI的發展,並於12月17日(四)至18日(五)舉辦線上研討會「專利在AI驅動的世界中的作用」。該活動可免費參加,現在已開放報名。 - 11
WIPO反「域名搶註」服務:已受理5萬件,在COVID-19疫情期間,案件量持續成長
資料服務組在UDRP成立的20年後,截至2020年11月20日為止,WIPO已執行了5萬件提起UDRP爭議解決機制程序的案件,涵蓋近9萬1千個域名,涉及了180多個國家的當事人。在上述UDRP案件中,如經合格的外部專家小組審查後,認定該域名確實遭到惡意搶註及使用,則該註冊之域名將被移轉給申訴方的商標持有人。WIPO總幹事鄧鴻森表示,UDRP是保護全球網路使用者免受網路欺騙和詐欺的重要工具,WIPO剛剛收到第5萬個案例,顯示UDRP機制與20年前WIPO初提案時一樣,仍然與全球消費者保護息息相關。WIPO UDRP服務所涉及的網際網路域名涵蓋了廣泛的電子商務領域,包括許多知名品牌。被訴的爭議域名,例子包括:hmrc-uk.com、godrejcareer.com、givebackgeico.com、tencentweibo.com、cvsheath.com、plfizer.com、facebookloginhelp.net、freddofrog.com、paypalogin.com、ladygaga.mobi和liomessi.com。隨著當前全球大多數人都還在家辦公,企業和消費者均高度依賴網路,無論是上網從事業務、線上購物,還是在當前疫情中充實資訊以保持自身安全。許多域名註冊機構的報告顯示,近來域名的註冊數量持續成長中。這些域名可能用於新聞/資訊網站,或提供新的商務產品,但是也與社交媒體平台非常類似,這些域名也正被用於散布假消息及從事非法和詐欺活動。COVID-19疫情加劇今年向WIPO仲裁與調解中心提交域名搶註案件的收案量。從2020年1月至10月,WIPO受理了3,405件案例,比2019年同期增加11%。WIPO仲裁與調解中心主任埃里克·威爾伯斯(Erik Wilbers)評論:隨著疫情升溫,人們使用網路的時間也增加,網路蟑螂(cybersquatters)找到肥沃的滋生環境。同時,權利人也轉向線上營運及銷售產品,因而進行網路保護品牌的行動。關於UDRP網際網路促進了即時通訊、資訊共享、搜尋、電子商務、教育等的發展。 網際網路「網域名稱系統(Domain Name System,DNS)」的設計可以讓使用者以一種容易操作的方式瀏覽網路上數十億個網頁。但是,DNS也可能被誤用以達成詐騙目的,例如網路釣魚攻擊、散播惡意軟體、大量發送垃圾郵件、銷售仿冒品、非法的文件共享和未經許可藥品。惡意行為人透過註冊與商標近似且容易混淆的域名(通常是一字之差而被忽視)使不知情的消費者受騙上當,達到域名濫用的目的。WIPO所設計的UDRP,是品牌所有人打擊此類域名濫用的重要工具。UDRP在1999年受到域名系統主管當局採用,適用對象是所有稱為「通用頂級網域名稱(gTLDs)」(例如.com)和「新通用頂級網域名稱(new gTLDs」(例如.shop)。此外,許多「國家頂級網域名稱(ccTLD)」也採用UDRP作為一種爭議解決模式,例如WIPO解決了中國大陸網域下的「.CN」和「.中国」域名爭議。WIPO以其過去的20年累積的獨特的判例法,對掌管UDRP爭議案件裁決的專家小組共識的法律意見提供了綜整,目前已經是第三版,並已提供線上免費利用。這份重要的WIPO資源增加線上法律制度有了可預測性,目前在多數的WIPO案件的書狀和小組裁決被引用。 - 12
歐盟推出地理標示資料庫GIview
資料服務組2020 年11 月25 日,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推出GIview資料庫,在該資料庫中可以檢索所有受歐盟保護的地理標示(GIs)。GIview為在歐盟註冊的地理標示數據提供了單一的檢索入口,對消費者、生產者和智慧財產權專業人士來說是一項有用的工具。資料庫中還包含透過雙邊和多邊協議受歐盟層級保護的非歐盟地理標示,及在非歐盟國家受歐盟地理標示保護的詳細資訊。該資料庫在「強化地理標示(Strengthening GIs)」的線上會議正式啟用,不斷更新來自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農業及鄉村發展總署(Directorate-General for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的官方註冊數據,並由歐盟智慧財產局開發和維護。地理標示是歐盟重要的經濟資產,是整個歐盟智慧財產權體系的一部分。根據EUIPO和歐洲專利局(EPO)的研究,地理標示權密集型產業支撐整個歐盟近40萬個工作機會,為歐盟GDP 貢獻超過200 億歐元。此外,歐盟執委會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受地理標示保護的產品年銷售額為747.6 億歐元,其中有五分之一出口至歐盟以外的國家和地區。歐盟農業代表Janusz Wojciechowski表示,很高興看到EUIPO推出其所開發的GIview網站。該平台是一項很好的工具,可以進一步宣傳歐洲著名地理標示和那些在歐盟國際協議下保護的地理標示。每一個在歐盟註冊的地理標示背後都有悠久的歷史,反映了歐洲產品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我們的服務將繼續研究強化地理標示的方法,並向生產者和消費者展示其附加價值。EUIPO局長表示,地理標示不僅是品質的保證,也為整個歐盟創造價值並提供工作機會。它們是一項重要的智慧財產權,有助維持歐洲人的傳統、遺產和生活方式。除了幫助歐盟IP體系的使用者,也希望GIview可以幫助民眾認識歐盟地理標示保護系統,及地理標示對歐洲經濟的貢獻。GIview 的數據包括地理標示的類型(PDO、PGI、GI)、優先權日期、法律狀態,及所有與地理標示相關的保護基礎,如受歐盟層級保護的葡萄酒、烈酒、加味葡萄酒(aromatised wines)、農產品及食品。GIview的一項特殊功能是允許國家主管部門和生產者團體上傳擴展數據,如生產者團體和管理機構(control body)的聯絡資料、地圖、產品照片、產品說明、地理區域、可持續性聲明及其他資訊。這是為了最大限度提供有關地理標示的訊息,也是為了直接協助反欺詐部門,使其可以容易的看到正版產品的描述和照片,並能夠在調查案件時直接聯繫相關部門和正版產品的製造商。 - 13
EPO新研究:歐洲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以歐洲專利作為發明商品化的首選途徑
資料服務組歐洲專利局(EPO)於2020年11月24日發布一項新研究報告顯示,歐洲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以歐洲專利作為發明商品化的主要途徑。調查發現,前述機構已將超過三分之一的發明商品化(36%),另有42%正規劃將其發明商品化。在研究「評估科學成果-專利商品化計分板:歐洲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報告中進一步說明,目前授權(licensing)為商品化主要的管道(約占70%),其次為研發合作(R&D)(占14%)及專利銷售(占9%)。EPO局長António Campinos表示,歐洲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是科學研究的動力,也是許多突破性發明幕後的推手。報告中顯示,前述機構正在利用歐洲專利,將其新技術帶出實驗室並推向市場。但在商品化及將知識和技術移轉到工業領域,仍然存在著巨大的障礙,如果歐洲的經濟要充分利用其研究潛力,並與中國大陸和美國在創新方面保持同步,就必須解決這些問題。EPO整理的數據還提供了大學單位和公共研究機構挑選與其進行商品化合作的概況。根據該報告,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的合作對象包括中小企業和大型公司,兩者比例幾乎相同,約各占40%,且大多數成功的合作(74%)與創造發明的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位於同一個國家。但該報告也顯示,南歐和東歐國家的機構並沒有同等程度的在地合作夥伴,因此更常至其他的歐洲國家尋求商品化合作夥伴。該研究進一步指出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在成功實現其發明商品化所面臨的挑戰。有三分之二的發明沒有(尚未)商品化的主要原因為,該發明尚未達到概念證明(proof of concept),可能是因為仍處於發展階段(占63%),或是無法確定商業機會(占55%)。根據報告,未能找到感興趣的合作夥伴(占38%)和缺乏資源(占25%)為第三及第四大挑戰,這對於南歐和東歐的國家尤其關鍵。 - 14
日本特許廳公布日中韓尼斯分類第11-2020版類似組群代碼對應表
資料服務組日本特許廳(JPO)、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CNIPA)和韓國智慧財產局(KIPO)正在進行一項合作計畫,編譯用於商標商品和服務分類類似組群代碼的對應表。這項合作計畫是依據JPO、CNIPA和KIPO三局所簽署的三方協議。類似組群代碼是指在商標審查時,對被認為是彼此類似的商品和服務組群分類所給予的代碼。該計畫旨在透過鼓勵商標申請人在進行近似商標檢索時,參考利用該類似組群對應表以提高審查結果的可預測性。JPO很高興發布與CNIPA和KIPO的合作成果,尼斯分類第11-2020版對應國際商品及服務的「日中韓類似組群代碼對應表」,於2020年1月1日生效。 - 15
在膨脹塞頭和旋入式螺栓之後,會發生什麼?─德國專利商標局(DPMA)宣布將對自由發明人提供最好的協助
資料服務組創新的折疊式地圖、嶄新的足球釘鞋及低調但不可或缺的膨脹塞頭-這三項突破性發明具有一個共同點:它們不是來自公司的研發部門,而是來自以個人名義提出專利申請的發明人。德國專利商標局(DPMA)最近對自由發明人的專利申請進行一項調查分析,發現關於申請人的來源地、性別和工作領域的有趣結果。在2019年,自由發明人(而不是公司或研究機構)所提出的專利申請量,有近25%的是來自巴伐利亞,計655件,是德國各邦之首;其次是來自北萊茵-西發利亞(560件)和巴登-符騰堡(482件)。此外,以每10萬個居民中來自自由發明人之專利申請件數計,巴伐利亞是5件,在各邦中排名第一,薩爾蘭(4.5件)和巴登-符騰堡(4.3件),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每10萬個居民中,來自自由發明人的全國平均專利申請量為3.3件。去(2019)年,DPMA受理來自德國居民以「發明人暨申請人」身分提出的專利申請量總計2,743件,占德國國內所有專利申請的6.4%。與所有申請案的情形一致,男性自由發明人所提出的申請量明顯較多,僅6.9%是由女性自由發明人提出。自由發明人比較喜歡從事什麼領域的工作?自由發明人最常從事的工作領域,其占比與DPMA所有專利申請的技術領域相似,以機械工程的占比(39.2%)最大,儀器儀表占比為14.2%,電氣工程占比為12.3%,化學占比為8.8%。其他領域合併占比為24.5%。自由發明人在2019年的專利申請量,持續呈現長期下降趨勢。與上一年度(2018)相比,減少了3.7%。DPMA局長Cornelia Rudloff-Schäffer表示,「顯然地,自由發明人越來越難以對抗大公司和研究機構的研發部門,但我們知道,自由發明人目前仍然經常提出前途看好的創新發明而貢獻卓著。因此,DPMA將持續為他們提供最好的協助。」DPMA在各種博覽會和大會有設置空間,讓發明人可以向專利代理人做初步諮詢並提供資訊。然而,目前這些服務已因COVID-19疫情而暫停。例如,今(2020)年10月29日在紐倫堡舉行的國際發明展iENA,因疫情影響已確定取消。 - 16
美日開始第3階段專利聯合檢索試行計畫
資料服務組1. 美日專利聯合檢索試行計畫(US-JP CSP)美日專利聯合檢索試行計畫(以下簡稱「US-JP CSP」)是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和日本特許廳(JPO)共同努力的成果,讓兩局審查官各自審查向兩局提交的專利申請,並在相同期間內儘早將兩局的初步審查結果及意見提供予申請人。使用US-JP CSP的優點,包括以下:兩局較早同時發送初次審查意見通知,可提升申請人對專利審查及取得權利時間相關資訊的預測(申請人無需支付兩局額外費用)共享審查官的意見,可以增加申請人收到兩局一致的審查結果的可能性,並可減輕申請人回復兩局初次審查意見(FA)的負擔。如此,申請人可能獲得較強且安定的專利權。減輕申請人因為JPO初次審查結果的引證及先前技術文件,必須向USPTO提交資訊揭露聲明書(IDS)的負擔。如果JPO受理一組技術相關聯的申請案,則兩局審查官應同時發送這些申請案的初次審查結果給申請人,讓該申請人可以在同一時間收到這些申請案的審查結果。有關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相關連結2.美日聯合檢索試行計畫第一階段的分析結果。2. US-JP CSP試行期間JPO和USPTO同意共同努力,透過兩局審查官的交流合作來優化專利審查品質。依2015年5月21日於中國大陸蘇州簽署的「合作備忘錄(MOC)」,自2015年8月1日開始啟動了US-JP CSP。在第一階段為期兩年試行計畫之後,第二階段的三年試行計畫,係依新的營運方案於2017年11月1日開始。經過JPO與USPTO進一步討論,兩局同意自2020年11月1日開始,為期兩年第三階段試行計畫。US-JP CSP的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營運方案維持不變。3. 符合資格的US-JP CSP申請案符合JPO規定的申請案(日本案),及符合USPTO規定的相應案(美國案),同時滿足兩局各自要求的US-JP CSP的所有申請資格,則可以加入US-JP CSP。此外,JPO和USPTO也接受未公開的申請案加入US-JP CSP。<JPO規定的US-JP CSP的申請資格>(1) 該申請案必須包含3個或更少的獨立請求項,且請求項總數應不多於20個。(2) 日本案的每項獨立請求項應實體對應於美國案的每項獨立請求項。關於此兩案的獨立請求項是否實質上互相對應的決定,將視個案而定,然而,如果該日本案的獨立請求項與美國案的獨立請求項的範圍相同,則可被認為是「實質上互相對應」。(3) 專利申請案待審中,但實體審查尚未開始。如US-JP CSP的申請表格提出時,該申請案尚未公開,則必須將美國案的請求項副本一份交付予JPO。對於待審中案件,如已提出加入US-JP CSP的申請,但尚未能進行實體審查,JPO官員將會與申請人聯繫。申請人亦可透過以下任一方式查詢申請狀態: (i) 向JPO提出線上查詢(收費服務),或 (ii) 在JPO網站登入J-PlatPat查詢(限已公開之申請案)。此外,申請人可以撥打電話03-3581-1101分機3103,與JPO聯繫。至於「尚未開始對您的專利申請進行實質審查」,是指尚未收到特許廳長官或審查官發出的下列通知:核駁理由通知(專利法第50條)審查決定書的副本(專利法第52條第2項)說明書未揭露先前技術之通知(專利法第48之7條)在同一日期同時提出兩項或多項相同發明的專利申請的協議命令通知(專利法第39條第6項)(4) 申請案與相應案之獨立請求項的最早優先權日應相同。(5) 日本案和美國案之最早優先權日及申請日,均應在2013年3月16日之後。(6) 在申請加入US-JP CSP時,已經提出實質審查請求(亦可於請求加入US-JP CSP的同時,提出實質審查請求)。(7) 每一個專利申請案應分別提出請求加入US-JP CSP的申請。但是,亦可向JPO提出一組技術相關聯的申請案。在這種情況下,這整組申請案數目不得超過5個。(8) 申請人必須是未提出「因商業策略的IP組合之集體審查」、「加速審查」或「超加速審查」申請。但是,如已提出上述申請,事後提出撤回此類申請者,仍可以加入US-JP CSP。4. 申請加入US-JP CSP4.1.如何加入US-JP CSP為了加入US-JP CSP,申請人必須在向兩局之任一局(第一檢索局)提出申請表格後的15日內向另一局(第二檢索局)提出申請表格。US-JP CSP的申請表格可經由網站連結下載。申請人必須填寫表格上的所有必要欄位,並以電郵地址(PA2260@jpo.go.jp)寄送給JPO,並設定密碼。對於在提出US-JP CSP申請表格時尚未公開之申請案,則必須在提交本申請時將US-JP CSP申請表和美國案的請求項副本一份,以加密密碼的電子郵件提交給JPO。因為這些請求項含有未公開資料,因此務必使用密碼保護電子郵件發送的資料,並分開將密碼以電郵地址(PA2260@jpo.go.jp)寄送給JPO。4.2.確定是否符合US-JP CSP的資格首先,JPO將對申請案是否符合US-JP CSP的資格做出決定,並將其決定通知USPTO。之後,在JPO收到USPTO的決定並將其納入考慮後,JPO再將其決定通知申請人。以下是描述從兩局收到US-JP CSP的申請表格到向申請人發出符合資格通知的工作流程。 【圖1】兩局從收到US-JP CSP申請表到通知申請人符合資格的流程向兩局提出US-JP CSP請求是免費的。<提出US-JP CSP申請前要謹記的事情> 向兩個IP局提出(並被兩個IP局接受)的申請每年最多400件。在兩局達申請數量上限時,將停止接受新申請。5. US-JP CSP的工作流程JPO通知申請人核准加入後,US-JP CSP的工作流程如下所示;無論JPO作為第一檢索局或USPTO作為第一檢索局,均適用相同的工作流程。【圖2】US-JP CSP工作流程6.其他注意事項一般情況,兩局應在核准US-JP CSP的申請後4個月內,將初步審查結果通知申請人,但是,如果USPTO因故無法在核准申請後的4個月內,將其審查結果草案發送給JPO,JPO行政事務部官員應發送通知以告知該申請人:「從JPO核准您的申請以來已經4個月,惟因迄今尚未收到USPTO的審查結果。因此,僅根據JPO提供的審查結果將初次審查結果發送給您。為了進一步改善US-JP CSP,JPO將在初步審查結果通知申請人後,進行一次客戶滿意度聽證調查。屆時,如需您配合,尚請保留您寶貴的時間進行聽證調查。請參考以下連結以取得更多關於US-JP CSP的資訊。相關連結3.請求加入美日聯合檢索試行計畫於JPO的申請流程相關連結4.美日聯合檢索試行計畫常見問題 - 17
英國智慧財產局(UKIPO)推出商標預申請服務
資料服務組2020年10月28日起,英國智慧財產局啟動新的商標預申請服務(pre-apply service)。該服務是一種新的線上工具,可以幫助個人和企業提升成功註冊商標的機會。這項服務的對象,是從未申請過商標者或對申請程序不了解者。申請人可以在提出商標註冊申請之前,使用該項工具:檢查是否已有商標與欲申請之商標過於近似確定欲提出申請之商標是否有不妥適之處,例如,令人反感的文字或已受保護的標誌(例如地理標示)確定欲提出申請之商標適合指定使用於哪些商品和服務類別,估算申請費用該工具無法執行以下功能:保存已輸入的資料提供法律諮詢構成正式商標申請流程之一部分(僅提供有助於正式申請之指導)該工具是依申請人的反饋意見而設計,特色是運用AI進行檢查和檢索功能,以產生有意義、客製化及有用的結果。該工具目前處於公開測試階段,也就是仍處於開發中的初期版本。 - 18
2002-2018年間美國AI專利申請量成長超過100%
資料服務組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發布追蹤美國AI專利擴散情形的新報告。根據該報告,在2002年到2018年間,USPTO每年受理的AI發明專利申請量,成長超過一倍,從2002年的30,000件成長到2018年的60,000件以上。伴隨AI相關專利申請量呈現倍數成長,在跨各種技術類別、擁有專利的個別發明人、各種組織和地理區域,呈現前所未見的成長及廣泛分布情形,證明了AI對所有尋求智慧財產權保護者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表示:當AI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高興看到USPTO受理的AI專利申請案迅速成長,值得肯定的是USPTO能迅速調適這樣的成長,並支持美國專利申請人利用新科技改善全球人民的生活。USPTO局長安德烈·伊安庫(Andrei Iancu)表示:AI已逐漸深植於美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這個趨勢也因為AI的語音識別系統迅速整合至手機、自動化設備、衛星、搜尋引擎等產品而加速發展。報告中顯示,AI的發展是一個長期趨勢,且每年都在加速中。揭開AI的潛能,將給美國未來的經濟成長及繁榮提供基礎,USPTO未來將持續促進與其專利審查團隊及其他精通於AI技術的專業人士合作。該報告的作者們自行開發AI演算法,研究1976年至2018年間所有公開的美國專利申請案。他們發現,在1976年,含AI的專利僅占各技術類別約9%,而到2018年,含AI的專利分散到超過42%的技術類別。雖然所有與AI相關的技術類別都出現成長,但成長最大的兩個類別是「規劃與控制(planning and control)」和「知識處理(knowledge processing)」。在此期間,擁有AI專利的個別發明人的數量,也從1976年的1%急遽增加到2018年25%。企業組織申請的專利,也有類似的成長,前30大AI公司多數在資通訊技術領域。以1976年至2018年間專利核准數量計,擁有專利數量的前五大美國公司是IBM、微軟、谷歌、惠普和英特爾。在1976年至2000年間,擁有AI專利的發明人經常是集中在大城市和科技中心,但該報告顯示,從2000年起至2018年,擁有AI專利的發明人明顯地擴散分布至美國的其他地區,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顯著成長。USPTO局長表示,AI可能會大幅擴大美國的發明家群體,我們已經進入一個重視發明、創業精神及科技發展的新紀元,當務之急是對下一代美國人加強STEM 科目(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和創新技能的培訓,才能讓他們成為AI科技革命的一分子。 - 19
商標五大局(TM5)召開第九屆年會
資料服務組2020年10月26日至28日,由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透過視訊會議主辦五大商標局(TM5)第九屆年會,TM5由日本、美國、歐洲、中國大陸和韓國等商標局組成,日本特許廳(JPO)審査業務部部長西垣女士(Nishigaki)出席此次會議。在會議上,TM5分享了有關COVID-19的影響和因應辦法,以及商標註冊量日趨增加所採取的因應措施。此外,TM5也討論到15個合作計畫的進展情況,包括由JPO領導的「惡意商標註冊計畫(Bad-Faith Trademark Filings Project)[註1]」、「圖像檢索計畫[註2]」、「使用者協會參與計畫[註3]」。渠等也提出關於這些計畫將來應如何進行的建議。在「惡意商標註冊計畫」中,TM5達成共識,將邀請更多的智慧財產局加入,因為惡意商標註冊已成為全球性議題。TM5使用者會議上,約有150名來自行業團體和律師團體代表參與。該團體介紹了當前的趨勢,並與參與者進行積極的意見交流。JPO將持續促進與TM5和其他智慧財產局的國際合作,以改善智慧財產權的環境。註1:有關惡意商標註冊(由沒有正當權利的第三方申請和註冊),該計畫目的在交換系統和操作資訊,以及為使用者提供訊息。註2: 該計畫最初目的是交換資訊,以促進圖像檢索系統的開發,該系統可用於任一TM5,幫助審查圖形商標,之後該項目擴展到所有有助於審查效率的IT系統。在會議期間,JPO就未來資訊交流的議題達成共識,如: 人工智慧(AI)最新技術、遠距辦公等,以及安排明年夏天舉行專家會議。註3:該計畫是與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合作的成果。由JPO領導與美國使用者組織國際商標協會(International Trademark Association , INTA) 舉辦聯合研討會,向一般使用者傳遞資訊。在會議上,TM5達成共識,提出以「如何提交申請以及如何避免申請被拒絕」為題,作為2021年5月的下屆年會議題。 - 20
工業設計五大局(ID5)召開第六屆年會
資料服務組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於2020年10月29日至30日透過KUDO線上平台舉行第六屆工業設計五大局(ID5)年會,並紀念ID5論壇成立五週年。ID5是於2015年成立的多邊合作論壇,由五大工業設計局,中國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CNIPA)、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日本特許廳(JPO)、韓國智慧財產局(KIPO)和USPTO組成,為在工業設計註冊領域中使用者的利益進行合作。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與往年一樣擔任觀察員。USPTO局長Andrei Iancu宣布會議開幕,並感謝所有夥伴在今年COVID-19期間,對疫情所帶來的挑戰做出迅速應對的努力。在開幕詞中,EUIPO局長Christian Archambeau祝賀USPTO主持線上會議,強調ID5論壇突顯出合作的重要性。EUIPO局長也祝賀ID5論壇成立五週年,並闡述過去5年ID5在工業設計領域取得的合作成果。在會議期間,ID5合作夥伴辦公室向與會人員介紹了一系列合作計畫的最新進展,EUIPO報告了與CNIPA共同領導「品質管理(Quality Management)」計畫的相關進展。ID5論壇的新計畫包括五項新措施,如EUIPO發展「新技術交流」、EUIPO和KIPO聯合發展「聯合溝通行動」、KIPO和USPTO聯合發展「延緩公告(Deferment of Publication)」,及USPTO發展「ID5 五年審查」和「保護期限研究」。ID5也決議,CNIPA將成為2021年ID5論壇的主辦方。由於受限於COVID‑19疫情,今年使用者會議係透過網站以書面形式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