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動態
- 1
JPO出版《成功之秘訣:為在日本取得外觀設計專利權》海外指南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由於各國外觀設計專利制度有很大差異,在海外取得外觀設計專利權不易,又日本自2015年加入海牙協定後,外國人在日本申請外觀設計專利的數量逐年遞增。因此,日本特許廳(JPO)出版《成功之秘訣:為在日本取得外觀設計專利權》海外指南(下稱指南),以幫助海外使用者能順利在日本取得外觀設計專利權,並展開商業活動。指南的內容分為「簡介」與「檢查清單」,包括日本外觀設計專利制度概要以及最新修訂之日本外觀設計專利制度相關規定,也同時介紹向JPO申請與透過海牙國際註冊管道申請流程的區別及優先權主張等,並利用外觀設計註冊實際案例或假設案例,以圖文方式加以說明或作為錯誤例示,也提供一些在日本申請外觀設計的技巧,讓使用者能夠清楚了解相關規定。指南架構摘要如下:一、簡介本指南深入分析了近期外國申請人在申請設計專利時經常遇到的問題,並提供了成功申請的重要指導原則,手冊也收錄了日本設計專利法規及審查標準最新的修訂內容,提供最新資訊。 (一)日本外觀設計專利制度概要日本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為「實質審查」,透過這樣的制度能確保申請人取得合理且有保障的權利。指南建議,申請人應該要深入了解整個申請流程,包括近期外觀設計專利法的修訂內容,當收到審查結果或核駁時,才能適當地回應和處理。 (二) 直接申請與海牙申請的區別在日本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可以選擇兩條途徑:可以直接向JPO提出申請,或是經由海牙國際註冊體系將日本列為指定國。在決定採用哪種方式之前,建議先評估兩種途徑的各項成本效益,特別是在翻譯費用、代理人費用,以及申請程序的複雜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在保持高品質的實質審查的同時,從向JPO 提交申請到第1次通知審查結果的時間,平均約6個月,外觀設計專利權註冊成功後,會公開於JPO官方公報,若被拒絕時,不會被公開;經由海牙國際註冊指定日本國之申請案,依據海牙協定的規定,在公布國際註冊後的12個月內可以收到最初的通知,無論外觀設計專利權是否在日本註冊成功,在日本審查之前都會在WIPO 的網站上公開國際註冊內容。圖1 向JPO直接申請與透過海牙國際註冊申請的程序 二、檢查清單(一) 2020年4月部分修訂日本外觀設計專利法的保護對象‧修訂擴充保護對象圖像:包括實體圖片及影像建築物外觀造型及內部裝潢設計‧外觀設計專利權期間延長為25年‧修改關連性外觀設計專利制度 圖2 2020年4月部分修訂日本外觀設計專利法例示 (二)避免以外觀設計專利不明確為由被拒在日本要想註冊外觀設計專利,必須將與外觀設計專利相關的物品、建築、圖片的用途、功能,以及想要註冊外觀設計專利的物件,以及想要註冊外觀設計專利的物品、建築、圖片的形狀、花紋、色彩,必須能從申請書和附圖中具體導出,即使有六面圖,形狀也有可能不明確。‧修訂在附圖中呈現申請註冊外觀設計專利的物品等以外的物品(如圖3)‧修訂放寬對附圖數量的要求圖3 附圖中須明確劃分並標示說明例示(三)相關外觀設計專利‧修訂擴充關連外觀設計專利制度根據日本的外觀設計專利制度,原則上如果存在與申請的外觀設計專利在先申請的設計,就不能獲取外觀設計專利權。但是,如果類似的設計是本人的設計專利或者是本人已註冊的設計專利的情況下,將其指定為“主要外觀設計專利”,則可以獲取外觀設計專利權。這被稱為“關連外觀設計專利制度”。關連外觀設計專利制度最大的好處是,即使是因自己過去已註冊設計而失去新穎性的設計,也可以獲取外觀設計專利權。2020年4月修訂:關連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期限從“到主要外觀設計專利的官方公告發行日(約8個月)”延長到“從基礎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日起10 年”。只有與關連外觀設計專利類似的設計(如圖4的意匠C) 才可以註冊。圖4 基礎外觀設計專利與關連外觀設計專利例示(四)一外觀設計專利一申請‧在日本,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必須針對每項外觀設計專利逐一申請。(如圖5),處理對策是刪除與一個外觀設計專利不相關的內容;又刪除修改上述的同時,可將刪除的外觀設計專利部分作為新的專利申請。‧但如圖紙上有多個作品,有時也會被認定為一項外觀設計專利(如圖6)時,此類情況下,是不能分開申請的!例子所示,是由牙刷、牙膏和包裝文件構成的,或者作品在社會上是作為一個整體流通的,在形態上具有密切的關聯性的情況下,這些被認為是整體一項的物品。圖5 每項外觀設計專利須逐一申請例示 圖6 被認定為整體一項外觀設計專利的例示(五)基於巴黎公約的優先權在向日本申請時,根據巴黎公約主張優先權,從最初的申請日到向日本申請日為止的期間內的其他申請和公知的外觀設計專利等,不會受到不利的待遇。但是,為了認可優先權的效果,必須滿足幾項手續條件。此外,向日本申請的外觀設計專利必須與向第一國家申請的外觀設計專利相同。(不相同例示,如圖7)‧向日本直接申請且主張優先權的條件在向第一國家申請註冊外觀設計專利之日起的6個月內,必須向日本申請註冊外觀設計專利。向日本申請時,必須同時主張優先權。必須在向日本申請之日起3個月內提交優先權文件【也可以提供優先權文件數位擷取服務(Digital Access Service,DAS)代碼,來代替提交優先權文件的影本】。圖7 判定外觀設計專利不相同例示 (六)喪失新穎性的例外日本的外觀設計專利法規定,在特定條件下公開外觀設計專利後申請註冊的情況下,不會因先前的公開而喪失該外觀設計專利的新穎性。這被稱為“喪失新穎性的例外”。‧修訂放寬適用喪失新穎性的例外規定的手續必要條件:註冊外觀設計專利必須在自願公開後1年內向JPO 提交申請。直接申請在向JPO 提交申請時,必須提交要求適用外觀設計專利喪失新穎性的例外規定的書面文件,或者在申請書上明確表明此項說明。(注意:如在申請時沒有辦理此項手續,即使提交了“書面證明”也不能適用此項規定!)在向JPO 提交申請之日起的30天內,必須提交能夠證明滿足要求的書面文件(書面證明)。適用外觀設計專利喪失新穎性的例外規定的相關手續放寬了。以前,對於擁有接受外觀設計專利註冊權利的人(也包括權利的繼承人) 自願公開的外觀設計專利,所有的公開行為都需要證明。依據2024年1月修訂的法律,只需要對於最初的公開日的公開行為進行證明,在那之後公開的相同或類似的外觀設計專利,也可以適用喪失新穎性的例外規定。 (七)補救措施根據巴黎條約的優先權主張、適用喪失新穎性的例外的規定、回應拒絕理由通知等,在日本申請外觀設計專利註冊需要辦理各種各樣的手續。即使超過了相關文件的提交期限,也有補救措施。‧優先權主張補救措施的手續要求如下:在優先權期間內沒能向日本申請,必須是非故意的行為。必須在優先權期間過後的2個月內向日本提交申請。必須在優先權期間過後的2個月內提交恢復理由書和證據文件。必須繳納恢復手續費24,500日元。另修訂擴充補救措施,例如延長拒絕理由通知的答覆期限等。‧修訂為了適用喪失新穎性的例外規定,手續出現錯誤的情況放寬與補救規定,相關的恢復要求“證明的書面文件”的內容有錯誤,自申請之日起30日內可以重新提交。即使超過了30天,如果是明顯的筆誤,也可以在意見表或申請書中補充說明。請注意,向JPO 申請時提交的“標明了要求適用外觀設計專利喪失新穎性例外規定的書面文件”,事後不能追加內容!因不能歸責的理由不能提交“證明書面文件”,從理由消失之日起2個月內(海外居民的情況下),提交“書面證明”的期限過後6個月內,也可以提交。 JPO期許藉由海外指南,對那些考慮在日本提交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的人有所幫助,從2024年 11月開始,除了英文版指南外,還出版了中文(PDF)。 - 2
《2024年世界智慧財產指標報告》全球專利申請量創歷史新高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世界智慧財產組織(WIPO)於2024年11月7日發布《世界智慧財產指標2024》(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icators 2024,WIPI),顯示2023年全球專利申請量再創新高,首次突破350萬件,連續第四年成長,印度為專利申請量成長最快速(+15.7%)的國家,主要是因印度經濟快速成長,推動印度居民申請專利;工業外觀設計也成長2.8%,達到152萬項外觀設計,但全球商標的申請量為1,523萬類,呈現下滑。 表 2022年及2023年智慧財產權申請量及成長率 智慧財產權申請量2022年2023年成長率專利(件)3,460,0003,550,000+2.7%商標(類數)15,550,00015,230,000-2.0%工業設計(項數)1,480,0001,520,000+2.8%植物品種(件)27,26029,070+6.6% 資料來源: https://www.wipo.int/pressroom/zh/articles/2024/article_0015.html 專利中國大陸、韓國、美國、日本和印度居民的專利申請量大幅攀升,成為2023年全球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在申請量前二十大中,印度(+15.7%)是2023年的專利申請量成長最快速的國家,連續第五年呈現兩位數增長,亦是自2013年以來,唯一保持每年成長的國家。 2023年中國大陸的申請人提交了約164萬件專利申請,緊隨其後的是美國(518,364件)、日本(414,413件)、韓國(287,954件)和德國(133,053件)。2023年前五大的專利申請量皆高於2022年,其中韓國(+5.7%)成長最多,其次是中國大陸(+3.6%)、美國(+2.5%)、日本(+2.2%)和德國(+1.4%)。 除韓國外,前五大來源國的成長主要來自於居民申請量的大幅成長,而韓國則是居民申請量和非居民申請量皆有成長。 2022年(由於申請和公布之間的時間延遲,目前只有最近一年的完整資料),電腦技術仍然是全世界已公開專利申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技術,占全球總量的12.4%。位列其後的是電氣機械(6.8%)、測量(5.9%)、醫療技術(5.4%)和數位通訊(5.3%)。在排名前十位的技術領域中,電腦技術(+10.7%)是唯一一個在2012年至2022年期間呈現兩位數增長的領域。與太陽能、燃料電池、風能、地熱能和水能等能源技術相關已公開專利申請量,從2007年約2.94萬件增至2022年約4.47萬件。 商標2023年全球商標申請共1,163萬件,涵蓋1,523萬類。2023年,商標指定的類數減少了2%,這是自2009年以來,連續第二年出現減少。商標申請總類數,以中國大陸約740萬類為最多,其次是美國(849,876類)、俄羅斯聯邦(543,692類)、印度(496,293類)和德國(441,293類)。在前五大來源地中,印度(+6.1%)和俄羅斯聯邦(+30.1%)申請量都呈現了增長,而中國大陸(-3.4%)、德國(-7.3%)和美國(-10.1%)則有所下降。印度的申請量成長是由於居民申請量和非居民申請量雙成長所驅動,而俄羅斯聯邦的成長則完全是由於居民申請量的增長。德國和美國的總體下降歸因於居民申請量和非居民申請量的雙雙下降,而中國大陸的下降則是由居民申請量的下降造成的。2023年全球申請量的下降,係因前20大中,有13個來源地的申請量下降,其中瑞士(-10.5%)、土耳其(-17.6%)和美國(-10.1%),降幅皆達到兩位數。相比之下,其中7個來源地申請量呈現增長,包括印尼(+10%)、墨西哥(+11.1%)和俄羅斯聯邦(+30.1%)的兩位數增長。此外,巴西(+8.5%)在2023年也呈現增長,巴西的增長完全由居民申請量的增長所推動。印尼和墨西哥則是居民和非居民申請量的增長,推動了其增長。 亞洲在全球商標申請量中占主導地位,占總量的66.7%,與十年前,即2013年的49%相比,有可觀的增長。這一趨勢導致同期其他五個區域的總體占比下降。2023年,歐洲占全球總量的17.2%,其次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占7.1%,北美占5.8%。其餘占比分布在非洲(1.9%)和大洋洲(1.3%)之間。 2023年,研究和技術領域吸引了最多在國外尋求商標保護的申請人,占所報告的全球非居民商標申請量的20.1%。其次是衛生(13.7%)、服裝及配飾(12.4%)以及休閒和教育(10.1%);農業(10.1%)、商業服務(9.7%)和家用設備(8.7%)緊隨其後。相比之下,與化學(3.1%)、建築(5.5%)和交通運輸(6.6%)相關的行業在海外申請中,占比最小。 據估算,全球155個智慧財產權局的有效商標註冊量為8,820萬件,比2022年相比增長6.4%。2023年,中國大陸的有效商標註冊量再次居首位,達到4,610萬件。其後是印度和美國的主管局,有效註冊量均接近320萬件。 工業設計2023年全球工業設計申請量約119萬件,其中包含約152萬項外觀設計,與2022年相比,成長了2.8%。 2023年中國大陸外觀設計申請量為882,807項,居世界首位。其次是美國(69,076項)、德國(64,986項)、義大利(60,486項)和韓國(60,120項)。前五大來源地的工業設計申請量占全球四分之三(74.6%),其合計占比,較2013年以來,增長了3.6%,主要受中國大陸申請人申請量快速成長的推動。 2023年前五大來源地中,義大利(+15.7%)的申請量成長最快,其次是中國大陸(+5%)和美國(+2.6%)。相比之下,德國(-7.6%)和韓國(-3.4%)呈現下降。義大利的兩位數增長是由居民申請量的急劇增長所推動,而美國的整體增長,則由非居民申請量的大幅增長所推動。 2023年,在排名前20位的來源地中,有13個國家的申請量有所增長,其中7個國家的申請量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增幅最大的是印尼(+37.3%)、印度(+36.4%)和俄羅斯聯邦(+31.6%)。 亞洲占2023年全球申請外觀設計總量的69%;其次是歐洲(23.5%)和北美(4.5%)。2023年,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以及大洋洲的合計占比為3%,低於十年前的3.4%。2013年到2023年,北美(+5.3%)和亞洲(+2%)的外觀設計項數是所有地理區域中平均增幅最大的地區。 2023年,全球約有610萬件有效工業品外觀設計註冊,比2022年增長了10.5%。中國大陸的有效註冊數量增長了14.2%,達320萬件,占2023年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53.2%)。緊隨其後的是美國(424,718件)、韓國(414,117件)、歐盟智慧財產局(329,358件)和英國(309,554件)。 2023年,在全球總量中占比最大的部分,是紡織品和配件(17.3%)、傢俱和家居用品(16.9%)、工具和機械(11%)、電力和照明(9.2%)以及資訊通訊技術和視聽(8.8%)。這五個部分合計在全球註冊的類別中,占總數的63.2%。 植物品種2023年全球植物品種申請量約29,070件,較2022年成長6.6%,連續第八年呈現增長。中國大陸申請人提交的植物品種申請件數最多,共計15,552件,占全球總量的53.5%;其次是荷蘭(2,924件)、美國(1,763件)、法國(993件)和英國(939件)。 在排序前五大中,中國大陸(+25.9%)是唯一在2023年呈現兩位數成長的來源地,荷蘭(+1.7%)繼前一年急劇下降後,恢復了溫和增長。相比之下,法國(-14.9%)、英國(-43.3%)和美國(-16.8%)在2023年的申請量較2022年大幅減少。 地理標示(GI)GI是用於具有特定地理來源,且因源於該地理來源的品質或聲譽的產品標示,例如用於起司的格律耶爾(Gruyère)乳酪或用於烈酒的龍舌蘭(Tequila)。來自86個國家和地區主管局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約有58,600件GI受保護。 2023年中國大陸(9,785件)的有效GI數量最多,其次是德國(7,586件)、匈牙利(7,290件)和捷克共和國(6,657件)。歐盟國家取得如此高排序的原因,係因透過歐盟體系生效的GI有5,376件,其效力及於歐盟每個成員國。 與「葡萄酒和烈酒」相關的有效GI(48.1%)幾乎占2023年全球總量的一半,農產品和食品占44.8%,手工藝品占4.2%。 - 3
DPMA:成功發明第一個「安全氣囊」、第一台「洗車機」、第一雙「旋入式鞋釘的足球鞋」,德國獨立發明人為大眾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德國專利商標局(DPMA)針對2023年專利申請進行研究,聚焦於「獨立發明人」(Independent inventors)申請的專利進行深入分析,包括來自德國哪個聯邦區域、所屬技術領域以及發明人性別分布。整體而言,2023年DPMA受理了1,835件獨立發明人的專利申請,與2022年相比,申請量呈現下滑趨勢,減少9.2%。一、大多數獨立發明人是機械工程領域,通常來自巴伐利亞邦,女性發明人比例微幅上升至8.7%2023年有超過1,835件與公司或機構無關的專利申請案,其中40.9%為機械工程領域,申請量占比最高(與DPMA受理的所有專利申請趨勢一致); 其次23.8%為「其他領域」,包括土木工程、家具、遊戲和其他消費品;12.9%為「電機工程」領域;12%為「儀器/設備」領域;9.9%為「化學」領域。圖 2023年德國獨立發明人專利申請領域分布大約有四分之一的獨立發明人申請來自巴伐利亞邦(470件),其次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邦(363件)和巴登-符騰堡邦(307件)。分析還顯示,女性發明人的比例,從2022年的7.6%微幅上升至8.7%。 二、來自德國之「獨立發明人」2023年專利申請量占比微幅減少0.8%DPMA將「獨立發明人」提交的專利申請視為申請人和發明人同一人的申請,相較之下,企業和研究機構提交的專利申請通常會以相關組織(即雇主)作為申請人。2023年來自德國的所有專利申請中,有5.1%是由獨立發明人提出申請的(2022年為5.9%)。 根據研究顯示,過去數十年來,眾多獨立發明人憑藉其創新精神,不僅創造出成功的發明,更為大眾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包括最早的汽車安全氣囊、可大量生產的膨脹塞、裝有螺旋釘的足球鞋,到開創性的自動洗車設備等,這些改變生活的發明都是獨立發明人研發的成果。 - 4
WIPO:通過《利雅德外觀設計法條約》,促進全球設計創新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世界智慧財產組織(WIPO)的會員國,於2024年11月22日通過《利雅德外觀設計法條約》(Riyadh Design Law Treaty,下稱利雅德條約),該條約須有15個締約方才能生效。其為全球設計者帶來突破性的改變,簡化了國內外外觀設計的保護程序,不僅節省時間和金錢,更提高了申請效率,推動國際社會支持設計創新和促進跨國設計的合作。 WIPO是先於2024年5月完成《智慧財產、遺傳資源和相關傳統知識條約》的簽署。短短半年後,又完成以談判最終階段的舉辦地-利雅德市命名的《利雅德外觀設計法條約》,證明透過多邊合作,確實能為世界帶來正向的改變。 《利雅德條約》將為設計保護帶來的優勢產品的外觀設計不僅能吸引消費者購買,更是一項重要的商業資產,能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利雅德條約》的推行,將特別惠及小規模的設計者以及微型企業、中小企業,使他們更容易為自己的設計成果申請註冊保護。目前,各國對外觀設計的保護制度不盡相同,有些國家採用「註冊式外觀設計」(registered designs)制度,審查程序依各國規定而異;另有些國家則將外觀設計納入專利法保護範疇,稱為「外觀設計專利」(design patents),通常需要經過智慧財產局的嚴格審查才能取得權利。由於外觀設計權具有地域性,設計者若想在多個國家獲得保護,就必須分別向各國智慧財產局提出申請,並遵循不同的申請程序,《利雅德條約》將帶來三大好處:讓設計保護程序更具可預測性、簡化申請流程,以及降低申請成本,這將大幅減輕設計者在多個國家申請保護時的負擔。 《利雅德條約》的主要內容包含,以下重要規範:•明確限定外觀設計在申請時必須提交的說明或要件的清單。確立一個封閉的清單,有助於為外觀設計保護程序建立一個可預測的框架,讓提出申請的外觀設計人,可以清楚地知道可能需要哪些說明或要件。•允許申請人選擇在申請中呈現外觀設計的方式(繪圖、照片,或在智慧財產權局允許的情況下,可接受影像)。•在特定條件下,允許申請人在一份申請中包含多項設計。•對授予申請日的要求作出規定。儘量減少外觀設計申請日期的要求,以避免因延遲申請日導致權利的喪失。•規定在首次公開外觀設計後有12個月的寬限期,在此期間的此種公開不會影響其新穎性。•允許申請人在獲得申請日後,至少六個月內不公開其外觀設計。•規定救濟措施並為申請人提供一定的靈活性,以防止申請人因錯過時限而喪失權利。如果沒有此種措施,錯過時限一般會導致權利的喪失,就外觀設計而言,這種損失是無法彌補。•簡化請求展延外觀設計註冊的程序。•推動引入外觀設計電子申請系統和優先權電子交換平台。 《利雅德條約》針對發展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提供技術支援,以利落實條約。此外,《利雅德條約》明確將外觀設計保護與傳統知識和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保護結合起來。這是透過一個條款來落實,根據該條款,締約方可以要求申請人提交與外觀設計註冊資格相關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傳統知識資訊。 - 5
WIPO《農業食品專利趨勢報告》:全球農業食品產業創新升溫,美國專利申請量居冠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全球糧食安全議題日益受到重視,世界智慧財產組織(WIPO)最新報告《農業食品專利趨勢報告》指出,在農業食品(Agrifood)領域的國際專利申請中,美國穩居第一名,而印度、中國大陸及韓國的申請量也呈現顯著成長。專家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較現在增加20%,屆時糧食需求量將較2013年大幅成長56%。面對這項挑戰,全球創新人才正積極投入研發,致力提升糧食生產效率,朝向可永續且具韌性的方向發展。報告主要發現:一、在龐大的農業食品超級領域中,專利保護主要集中在國內市場農業食品包括與農業和食品生產有關的廣泛活動,從耕作到分銷、消費和廢物管理,在過去20年間,農業食品相關單位共發表了超過350萬個專利家族(發明),其中約12%是國際專利家族。農業食品可分為兩大類:農業科技(AgriTech)占總專利數的60%(210萬個),以及食品科技(FoodTech)占其餘40%(150萬個)。大多數農業食品專利來自亞洲,主要貢獻國包括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和印度,其次是北美和歐洲。值得注意的是,來自亞洲的專利申請更傾向於僅在本國尋求專利保護(特別是中國大陸)。圖 農業食品專利家族/國際專利家族數量 二、美國一直是農業食品領域引領者,但近年來中國大陸和日本在研發投資方面有增加,似乎正改變農業食品領域的全球專利布局45萬個農業食品國際專利家族中,66%屬於農業科技(AgriTech),34%屬於食品科技(FoodTech)。近年來,這兩個產業都呈現溫和的年成長率,農業科技成長率為6.9%,食品科技為3.3%。美國在農業食品領域一直扮演著關鍵角色,近期中國大陸和日本在研發投資上的增長,以及其顯著的年成長率,預示著全球農業食品超級領域的格局可能正面臨變化。 三、農業科技(AgriTech)專利的成長主要歸因於對農業自動化和物聯網技術(IoT)的興趣日漸增加在過去20年中,專利數量最多的農業科技子領域(sub-domains)包括病蟲害管理、作物適應性與基因技術、畜牧管理、物聯網相關領域(網路連接/感測器/智慧農業、精準農業、地圖繪製/影像技術)。此外,自2004年以來,種植/收穫/儲存、機器人和無人機,以及土壤與肥料管理等領域也有顯著發展。在農業科技發明區域方面,美國居首位,其次是亞洲國家,如中國大陸、日本和韓國。 四、供應鏈和食品化學引領了食品科技(FoodTech)研究,美國為主要研發中心在過去20年中,食品科技子領域的專利申請主要有供應鏈、食品化學、食品技術、消費者科技、食品服務。食品科技各子領域的成長算是停滯,但食品化學及食品服務兩大領域卻是例外成長,主要歸功於市場對替代性及永續營養來源的投資持續升溫。美國是食品科技專利申請的主要地區,亞洲和歐洲在特定領域也扮演關鍵角色。 五、農業食品產業熱門研究領域:精準農業、土壤和肥料管理、非農藥病蟲害管理,以及替代營養四大類研究熱點中,最突出的領域為精準農業,包含機器人/自動化農業工作車及透過人工智慧(AI)和軟體實現的自動化,其次為土壤和肥料管理,包含一般土壤管理系統創新肥料配方,接著是非農藥病蟲害管理,特別是在肥料配方中使用微生物、開發農藥替代品,再者是探索永續人類食品的替代營養來源。 六、北美在土壤和肥料管理之農業科技子領域的專利申請占主導地位在土壤與肥料管理子領域,2017年至2021年共有2萬3,736個國際專利家族,北美地區居全球領先位置,美國更是研發重鎮、歐洲緊隨其後,而亞洲則以中國大陸和印度為首,展現強勁的成長動能。在此領域,自動導航系統及肥料配方研發引領了主要趨勢,而微生物強化肥料及自動導航技術也正快速成長。 七、病蟲害防治專利活動趨於平緩以及防治方法的高度特異性,反映了非農藥病蟲害管理所面臨的挑戰過去10年中,非農藥病蟲害管理領域持續有專利申請活動,展現了多種不依賴化學農藥來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的創新方法,包括:使用活體生物、特殊配方、設備應用、基因改造技術。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法國、西班牙和英國等國家的區域政策,都支持永續農業實踐及減少農藥使用。 八、大量投資和策略性合作推動替代營養來源的專利成長近幾年食品產業出現了突出的創新解決方案,目標是為傳統動物性產品提供替代蛋白質,這股趨勢是因人們對永續食品的興趣增加所致。新創公司與速食連鎖店和零售商合作,推廣替代肉品的產品,同時傳統肉品加工公司也在投資替代蛋白質的創新活動。替代營養的相關領域包含植物性替代品、昆蟲蛋白、精準發酵(precision fermentation)、生物質發酵(biomass fermentation)、細胞培養肉、分子農業。 九、精準農業的預測模型呈現強勁成長,美國和亞洲居領導地位針對「精準農業預測模型」領域1,500個國際專利家族的數據分析顯示,該領域近年年成長率高達27.1%,顯示該領域受到極大關注。 專利申請地區方面,北美(特別是美國)居領先地位,亞洲緊隨其後,在中國大陸、日本和韓國有顯著成長。世界各國正在投資基於實證科學的計畫,以在農業領域推行有效的保育和因應氣候變遷的做法。 十、在精準農業領域,自動設備技術專利呈現高成長率,其中以中國大陸、美國和德國為主導自動設備在精準農業領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近年年增長率達到了10.4%。中國大陸、美國和德國是自動導航解決方案的主要提供者,其中美國的Deere公司處於領先地位。 - 6
澳洲《全球運動技術專利分析報告》以可視化互動式專利分析,帶你玩轉運動科技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澳洲智慧財產局(IP Australia)於2024年10月發布全球運動技術專利分析報告,主要聚焦於「醫療監測技術」、「身心障礙運動員輔助技術」以及「電腦監測技術」三個領域之全球專利活動。報告中採用互動式視覺圖表的方式呈現數據,涵蓋了全球運動創新專利的多個面向,包括:「創新趨勢」、「主要創新者」、「專利申請目的地」、「商業參與者」、「合作關係」,全面性的分析方法,使閱讀者能夠從多個角度理解運動技術領域的發展動態。 一、醫療監測技術報告的第一個重點是「醫療監測技術」,這部分涵蓋了用於監測運動員運動狀態下各項生理指標的專利,分為四個範疇,包含運動狀態時之「血液各項指數監測」、「新陳代謝監測」、「心理狀態與壓力監測」,最後是「非侵入式監測」,如微針貼片等。透過分析這一領域的專利申請趨勢,可以了解到醫療科技的進步如何被應用於提升運動表現和保護運動員之健康。 自2010年以來,已有2,116個醫療監測技術專利家族申請,至2020年每年申請數量皆穩定成長, 2018年來到巔峰(如圖1),至今仍有76%的專利家族在使用中。美國申請人在該領域申請量領先,擁有1,055個專利家族;申請者以企業/公司最多(如圖2),以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53個專利家族為首;若以學術機構而言,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全球有16個專利家族居第一。圖1:2010至2022醫療監測技術專利家族申請量圖2:醫療監測技術領域主要創新者據澳洲智慧財產局自2010年以來統計資料,若以單一國家布局考量,醫療監測專利布局仍以美國市場為首重,中國大陸居次,而臺灣以82個專利家族在51個市場中排序第8(圖3),以區域比較,僅僅次於中國大陸、日本、南韓,超越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顯見臺灣市場之潛力。圖3:臺灣以82個專利家族排序第8 二、身心障礙運動員輔助技術報告的第二個重點聚焦於「身心障礙運動員輔助技術」。分為五個範疇,包括「特殊設計的輪椅」、「身心障礙運動員競賽用的義肢」、「冬季運動之輔助用具」、「先進材料製之輔具」及「嵌入輔具之感測器」,這部分的分析對於推動帕運的發展和提高身心障礙運動員的競技水準具有重要意義。 自2010年以來,全球有241個關於身心障礙運動員輔助技術專利家族,至2020年每年申請量皆穩定成長,2018年來到巔峰(如圖4),至今有69%的專利家族仍在使用中。日本申請人在該領域的申請量全球最高,擁有61個專利家族;申請者以企業/公司最多(如圖5),日本本田汽車公司為龍頭,擁有18個專利家族;若以學術機構來說,巴西的烏貝蘭迪亞聯邦大學全球擁有6個專利家族排序第一。 圖4:2010至2022年身障運動員輔助技術專利家族申請量圖5:身障運動員輔助技術領域主要創新者據澳洲智慧財產局自2010年以來統計資料,若以單一國家布局考量,分析身心障礙運動員之輔助技術專利布局,臺灣市場在31個市場中排序第19名(如圖6),可見我國在這個領域中仍有不可限量的推廣空間及商業機會。圖6:臺灣以2個專利家族排序第19 三、電腦監測技術報告的第三個重點是「電腦監測技術」。這一領域涉及藉由「影像辨識技術」、「影像分析技術」、「電腦模擬與策略建議」、「姿勢與肢體辨識技術」四項尖端技術,將運動員的表現數據化並科學分析,以預測受傷風險、最佳化訓練計劃等。 自2010年以來,已有3,214個電腦監測技術專利家族,至2020年每年申請數量皆穩定成長,2020年達到巔峰(如圖7),至今有71%的專利家族仍在使用中。美國申請人在該領域申請量領先,擁有1,019個專利家族;申請者仍是以企業/公司最多(如圖8),日本精工愛普生公司以全球102個專利家族居首;若以學術機構而言,中國大陸浙江大學全球有12個專利家族排序第一。圖7:2010至2022年電腦監測技術專利家族申請量圖8:電腦監測技術領域主要創新者 據澳洲智慧財產局自2010年以來統計資料,若以單一國家布局考量,審視專利家族布局統計資料,臺灣以100個專利家族在53個市場中排序第8(如圖9),在英國、德國及巴西等國家之前,可以推測臺灣在該領域是本報告所聚焦三個領域中,相對較受重視。 圖9:臺灣以100個專利家族排序第8 本報告透過對運動科技領域專利申請趨勢進行深度分析,提供不同角度的觀點與剖析,有助於提升運動科技的創新。 - 7
英國《半導體產業研究分析報告》-我國台積電(TSMC)領先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英國政府針對英國半導體相關經濟活動進行研究並發布「半導體產業研究分析報告」,目的在加強理解國家半導體戰略(NSS)中所制定的目標和承諾的未來進展。報告指出在2018年至2023年間,全球共有52萬5,000筆來自美國、英國或歐洲的專利數據。其中,81%的專利數據來自美國,17%來自歐洲,2%來自英國。從全球專利申請的主要企業來看,台積電(TSMC)、三星(Samsung)和英特爾(Intel)是領先的專利申請者。英國的主要專利申請者包括Arm、Plessey Semiconductors,此外還有一些被歸類為「多元化」的公司,如Dyson、Jaguar Land Rover和Rockley Photonics。報告也提及人才的需求將是一種挑戰,當談及「企業內部所需的關鍵技術職位」時,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需要研發科學家,55%的受訪者表示需要製造/製程工程師,接近50%則指出需要積體電路(IC)設計工程師。當被問及這些關鍵技術人才的供應情況時,超過90%的受訪者反映出人才存在中度或嚴重短缺的問題,特別是在製造/製程工程師、技術人員及IC設計工程師方面,受訪者反映的短缺情況尤為嚴重,約有50%至60%的受訪者聲明有此類人才短缺問題。此外,60%的受訪者表示,為了支持未來的發展,企業將需要新的或新興的技術技能。設計工程師(Design engineers)是最常被提及的需求職位之一,而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資料建模等領域的專業技能,也是企業未來發展所需的重要技能之一。 以下為英國半導體產業主要指標及發現:主要指標.2022年,專業半導體公司創造了96億英鎊(約4,032億新臺幣)的營收,約占全球半導體總營收的2%。其中超過40%是來自於總部設在英國的公司(UK headquartered companies)。 .報告所涵蓋的210家專業半導體公司中,Arm是總部設在英國最大的半導體公司,該公司即占據了25%的營收和20%的就業人數。 .在專業半導體公司中,每位員工創造的營收,從微型企業的22萬5,000 英鎊(約945萬新臺幣)到大型企業的 75萬英鎊(約3,150萬新臺幣)不等。 .專業半導體公司每位員工的平均總附加價值(GVA)估計約為46萬英鎊(約1,932萬新臺幣),如果不包括Arm半導體公司,則為30萬5,000英鎊(約1,281萬新臺 幣)。 .英國的專業半導體公司估計僱用了15,000名員工,總部設於英國的公司占總數的60%以上。 .根據這項研究產生的數據,平均而言,每位擔任技術半導體職位的員工能帶動同一家公司內3至4名非技術職位的需求。 .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更廣泛的乘數效應來推估,英國半導體產業的就業可以為整體經濟提供最多達86,000個額外的職位。 .迄今為止,專業半導體公司已獲得總計17億英鎊(約714億新臺幣)的補助金和募資金額。 .約70%的籌資總額是由5家公司所獲得。此外,大約75%的募資總額是由成長階段(較成熟)的半導體公司獲得的。 主要發現.英國作為全球半導體研究與設計重鎮的地位有目共睹,透過本研究數據顯示,跨國專業半導體企業中,高達72%選擇在英國進行研發、設計及IP相關業務,突顯了英國在這領域的強大吸引力。 .英國擁有獨特且高度專業的半導體產業,對眾多具戰略重要性的英國企業而言不可或缺。 .現階段,總部位於英國的專業半導體公司主要集中在電信和運算領域,而跨國企業則在英國的汽車、航太及國防產業。 .加強總部設於英國的半導體公司與英國汽車、航太及國防領域重要的原始設備製造商(OEM)的合作,將有助推動英國在新興半導體技術的領先地位。 .整體而言,必須整合本研究中所認為具戰略重要性的多元企業,以強化英國在新興半導體材料和技術方面的優勢。多位重要利害關係人指出,半導體產業需要更全面性、提供端到端(end-to-end)的支持方案。 .根據本研究調查的英國本土中小型半導體企業顯示,過去5年來,半導體設計、IP業務及製造活動,以及化合物與新興材料的相關業務,都是帶動就業成長的重要來源。 .90%的受訪者預期未來2年內其半導體活動將快速或溫和成長。 .擴大新創企業在種子期和創投階段的資金取得管道,將有助於突破企業規模化的瓶頸。 .英國專業半導體產業展現可觀成長潛力,預測2030年產值上看130億至170億英鎊。然而,市場前景存在顯著變數,在保守與樂觀情境下,2024年至2030 年這6年間的產值差距預估高達135億英鎊。 .根據對利害關係人和產業代表的質性研究顯示,各界強烈呼籲政府應立即採取具體且明確的政策行動,確保英國半導體產業的永續發展和未來成長。 - 8
WIPO:從冰箱到烤箱,陶瓷容器的華麗旅程,透過MINT計畫輔導,成功進入臺灣市場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Kenneth Li在大學期間和兩名同學共同創立了一家禮品公司,「創新」是維持業務成長與保有競爭力的關鍵,該公司現今已發展成一家年營業額新加坡幣25萬元 (約新臺幣6百多萬)的盈利企業。 該公司其中一項創新成果是一系列的陶瓷保溫容器,該產品擁有專利,比普通陶瓷更耐摔,同時比不銹鋼食物容器具有更好的保溫效果。這種二合一的容器可儲存於冰箱、從冰箱拿出後即放入微波爐微波或烤箱烘烤,為消費者節省了購買單獨儲存和烹飪容器的需求,因而受到消費者青睞。隨著這種陶瓷技術商業化,一系列便當盒、食物保溫器皿、馬克杯和水壺應運而生,採用不同的設計以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 然而,當公司開始將其產品銷往海外,不免面臨競爭對手試圖挑戰、複製其創新成果,以及擴張的資金壓力。因此,他們需要了解在不同國家如何以符合效益的方式保護其創新成果,於是他們選擇無形資產轉型指導計劃(Mentorship for Intangible Asset Transformation,簡稱MINT)。MINT計畫是新加坡智慧財產局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合作的一項智慧財產輔導計畫,所有獲選參與MINT計畫者都能與精心挑選的智慧財產策略專家合作。 實務運作上,由專家制定了一套符合成本的策略,以幫助公司避開商標搶註,並協助解決來自競爭對手的專利侵權指控達成和解,避免代價高昂而曠日廢時的訴訟。在臺灣市場,專家協助公司為其業務制定了全面的授權策略,最終成就了一項重要的授權協議,與臺灣的競爭對手建立了雙贏關係。 放眼未來,該公司希望能繼續將這種成功的授權經驗複製到其他海外市場,並透過授權為公司創造更多收入,同時減少海外擴張所需的大量資本支出。Kenneth Li最終說道:「透過專家協助擬定完善的智慧財產權策略,我們得以更有效地保護創新,同時與合作夥伴建立強而有力的合作關係,共同實現創新商業化。」 - 9
準備好「過五關斬六將」了嗎?IPOPHL推行新代理人認證制度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菲律賓智慧財產局(IPOPHL)宣布即將施行新的制度,透過官方認證,確保從事智財領域的代理人皆具備一定的公信力和專業能力,該制度自2024年8月22日生效,為專利、商標代理人及律師導入正式的官方認證制度。 該制度為取得代理人資格、申請程序、培訓過程、資格之撤銷和展延等,制定了統一的標準,並要求欲通過認證的代理人和律師必須滿足特定資格,完成必要的培訓及通過考試,方能成為官方認證的代理人。該制度由五名特別挑選的委員組成的認證委員會監督其施行。 對於從事智財領域但不具律師資格的代理人來說,如果未來預計繼續從事智慧財產代理業務,就必須通過官方認證;而對已擁有律師資格者,該認證就不具強制性,而是一種加分的資格,通過認證之名單將在菲律賓智慧財產局(IPOPHL)網站上公布,並定期更新。然而,獲得認證之代理人一旦未能符合最低要求資格、違背其職務上義務、從事不當行為或遭認證委員會判定其行為具重大過失、未能遵守道德標準等,則其資格將可能被取消。 為了讓代理人能夠順利適應新制度,菲律賓智慧財產局(IPOPHL)給予專利代理人24個月,商標代理人18個月的過渡期,該過渡期自2024年8月新制度生效日起算。 代理人服務範圍將包括在行政和調解程序中之代理,總體而言,這項新制將促使智慧財產業界邁向更健全的環境,因為新制度明確訂立了執行智慧財產代理業務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執業倫理操守,並將幫助一般社會大眾更容易辨別官方認證的智財代理人。 未來申請人可尋求官方認證代理人的協助,以確保他們能與具備豐富經驗、專業能力,且信譽優良的專業人士合作,共同創造雙方的最大利益。 - 10
EUIPO:「少,但更好!」Dieter Rams獲得工業設計終身成就獎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2024歐盟設計大獎(DesignEuropa Awards)頒獎典禮在拉脫維亞里加(Riga)舉辦,在約800份參賽申請中,彰顯了工業設計的創意和卓越。此次活動中,兩個主要獎項分別頒給了一款透明黑膠唱片機和一張以病患為中心的醫院病床。另外兩個獎項,由年輕的義大利設計師Chiara Mignani獲得新生代獎、德國設計師Dieter Rams獲得終身成就獎。 企業家和小型公司組:透明黑膠唱片機(Transparent Turntable)這款經典黑膠唱片機的重新設計,詮釋了為現代家居打造的先進科技。由瑞典的Transparent公司設計師Per Brickstad打造,這款唱片機由鋁和鋼化玻璃製成,具有皮帶驅動系統和內置唱機台,專為靈活性、可升級性和可修復性的設計。評審團讚揚其簡約的美學,以及創造耐用、美觀且實用的音訊設備。圖1透明黑膠唱片機(Transparent Turntable)圖片來源:EUIPO,https://www.euipo.europa.eu/en/designs/designeuropa-awards/awards-2024/dea-winner-entrepreneurs-and-small-companies-2024-transparent 產業組:Essenza 300 LT捷克醫院病床製造商LINET的Essenza 300 LT榮獲產業獎。這款創新的醫院病床透過先進的功能,提高了患者護理和照護者效率。該產品由LINET公司內部設計團隊與Divan設計工作室共同設計,它具備便於搬運的特點,並融入了科技,以確保病患更安全地離床、防止傷害,並改善照護者的人體工學。評審團強調了其功能性和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圖2 Essenza 300 LT圖片來源:EUIPO,https://www.euipo.europa.eu/en/designs/designeuropa-awards/awards-2024/dea-winner-industry-2024-LINET 新生代設計獎:Chiara Mignani年輕遊艇設計師Chiara Mignani獲得了首屆新生代設計獎(2024年新增的獎項),表揚這位才華洋溢的27歲義大利設計師,在環保和高性能遊艇設計領域嶄露頭角。她的作品包括Nero 777 Evolution和Voltara 645。這些具輕量化、高性能的設計,採用電動驅動系統和碳纖維結構,提高了耐用性和操控效率,同時兼顧了船上的舒適度和空間。圖3 Nero 777 Evolution和Voltara 645圖片來源:EUIPO,https://www.euipo.europa.eu/en/designs/designeuropa-awards/awards-2024/dea-winner-chiara-mignani 終身成就獎:Dieter RamsDieter Rams於1932年出生於德國威斯巴登(Wiesbaden),在產品設計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他超過40年的德國家電百靈(Braun)職涯中,Rams和他的團隊設計了許多代表性的產品。 Rams提倡「一種尊重有限資源的設計理念,督促設計師和公眾考量消費主義的長期影響」。在1970年代後期,他提出「好設計的十項原則」至今仍影響著全球設計界,包括著名的格言「少,但更好!」 自1994年以來,Dieter和Ingeborg Rams基金會一直支持負責任的產品設計,並滿足工業設計的未來需求。恭喜所有傑出的入圍者及獲獎者! - 11
EUIPO和歐盟委員會為網紅啟動智慧財產培訓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現今數位時代,網紅經濟蓬勃發展,成為推動市場和品牌影響力的重要力量。網紅透過社交媒體平台擁有大量粉絲,並利用此影響力進行產品推銷和品牌合作。然而,網紅的創作內容往往涉及原創作品,包括影片、照片和音樂等,這些作品受到著作權的保護。同時,品牌合作過程中,網紅使用的商標和品牌形象也涉及商標法的範疇。 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和歐盟委員會( European Commission)在網紅法律中心(Influencer Legal Hub)為網紅啟動智慧財產(IP)培訓。 網紅法律中心是由歐盟委員會於2023年設立,主要目的是提供網紅法律方面的培訓和資源。網紅可以了解他們在法律上的義務(legal obligations),例如,應該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以及如何在社交媒體上揭露他們的廣告活動,以及他們應該遵守哪些盡職調查、當消費者直接從他們那裡購買產品或服務時,消費者擁有哪些權利等。 智慧財產培訓教材,將幫助社交媒體網紅在歐盟智慧財產法律問題中,能夠更好地面對各種問題,讓網紅們能夠意識到保護自己的創意和創新,同時尊重他人的智慧財產權,該培訓還強調了避免推廣仿冒或盜版商品和服務的重要性。新教材包括兩個YouTube影片和相應的書面法律說明,全面概述了智慧財產權法,重點關注於與網紅最相關的智慧財產權包含著作權、商標和設計。 影片生動且淺顯易懂,讓網紅易於了解什麼是IP及如何保護IP,影片內容如「你創作的內容是你的智慧財產權,應該被視為智慧財產權並受到相應的保護。」「你應該尊重他人的智慧財產權,並注意不要侵犯它。」。 - 12
IP Australia:2024-2025年組織戰略計畫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澳洲智慧財產局(IP Australia)近期發布2024-2025年組織戰略計畫,本次戰略計畫修訂並整合IP Australia的願景和使命,目標在打造全球領先的智慧財產(IP)制度,讓澳洲人能夠從中受益。 IP Australia計畫透過四大關鍵實現其目標:·智慧財產權(IPR)制度的管理·專利和商標律師的監管·提升客戶了解IP在其業務中的角色·向政府提供專業建議,以利在國內外推進IPR制度 一、預期結果透過管理可登記的IPR制度、促進公眾意識和各業參與,以及向政府提供建議,以提升澳洲國內及澳洲人在海外的創新、投資和貿易。 二、以下摘錄本戰略計畫四大核心目標內容:(一)影響力1.維持高品質、以客戶為中心且高效率的IPR制度,增進公眾信任與信心IP Australia致力於維持一個世界領先、高品質的IP制度,將持續改進流程以降低客戶的成本和監管負擔,讓服務更易於使用、讓人們充滿信任。 2.提高公眾對IP制度的認識創建高品質、可觸及和動態的公共教育和參與的資源及計畫,讓個人和小型企業輕鬆獲取,並了解IPR對他們的好處。 3.提升IP Australia聲譽、影響力,並提高對智慧財產生態制度的貢獻持續與政府各部門合作,提供建議、支持成長,確保合目的的貿易協議。IP Australia影響著國際智慧財產框架和全球貿易夥伴,讓澳洲人在進入國際市場時,提供一致性的制度和信心,也為將創新產品和服務帶進澳洲的國際出口商,提供保障。 (二)客戶導向1.簡化IPR獲取流程和增加其帶來的利益透過高品質的數位服務、合格的智慧財產律師,使得獲取IPR變得容易。 2.優化客戶IPR服務體驗幫助客戶了解如何提交具有說服力的申請,並提供透明且周全的審查結果回應。透過高效、可觸及、安全且能滿足客戶多樣需求的管道,提供創新、無縫且便利的服務。 (三)能力建設1.創造並持續改善能力,以滿足當前和未來IPR制度的需求IP Australia了解維持高品質的智慧財產制度所需的能力,需透過真實的參與和諮詢,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透過投資並利用員工、文化、技術、數據、流程和政策的能力,為客戶和利害關係人創造價值。 2.培養以客戶為中心、創新、賦能與包容的組織文化IP Australia的組織文化和員工經驗,使其能夠透過提供合適的工具和支援,促進歸屬感,鼓勵面對風險來減少威脅,並適時抓住機會。 (四)創新1.提升IPR制度管理的創新和適應性IP Australia鼓勵組織創新、嘗試並應用所學到的經驗,透過領導力、培訓和日常工作來整合創新實務,並尋找透過變化來創新的機會。 2.創造創新的現代數位和數據驅動的客戶服務及員工體驗透過現代數位解決方案、使用新興科技,以自動化和升級服務,提供卓越的客戶和員工體驗。IP Australia利用數據洞察來改善推動決策和服務提供的方式。 - 13
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臺北-新竹全球第25,排序上升2名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2024年8月27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預先發布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和美國擁有最多的科技聚落,同時依全球百大科技聚落的動態變化指出,許多新興經濟體的創新活動正迅速增長。 GII每年都會對世界各國和經濟體進行排名。在2024年9月26日GII發布會之前的一次預發布GII百大科技聚落排名,有關科技產出衡量的指標,是依據專利合作條約(PCT)申請量及發表科學論文數據來確定世界領先科技活動的各個聚集地。 2024年8月27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預先發布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和美國擁有最多的科技聚落,同時依全球百大科技聚落的動態變化指出,許多新興經濟體的創新活動正迅速增長。 GII每年都會對世界各國和經濟體進行排名。在2024年9月26日GII發布會之前的一次預發布GII百大科技聚落排名,有關科技產出衡量的指標,是依據專利合作條約(PCT)申請量及發表科學論文數據來確定世界領先科技活動的各個聚集地。圖: 臺北-新竹全球百大科技聚落排名第25 報告重點摘錄如下: 1.全球科技聚落排名全球最大的科技聚落依然為東京-橫濱(日本),其次是深圳-香港-廣州(中國大陸和香港)、北京(中國大陸)、首爾(南韓)和上海-蘇州(中國大陸)。前兩大科技聚落合計提交的專利合作條約(PCT)申請,幾乎占全球的五分之一。美國領先的科技聚落為聖荷西-舊金山(美國),排名第6。臺北-新竹排名第25,較去(2023)年排序上升2名。 2.以人口密度計算,劍橋(英國)和聖荷西-舊金山(美國)是科技密集度最高的聚落,其次是恩荷芬(荷蘭)、牛津(英國)和波士頓-劍橋(美國)。 3.全球百大科技聚落主要仍分布在北美洲、歐洲和亞洲三個地區,特別集中在中國大陸和美國。中國大陸連續第二年在百大中擁有最多的科技聚落(26個),其次是美國(20個),德國(8個),印度(4個)和南韓(4個)。 4.中等收入經濟體正迅速增長中國大陸的合肥(+23%)和鄭州(+19%)科技產出增長最快速。開羅(埃及,+11%)、清奈(印度,+8%)和伊斯坦堡(土耳其,+8%)的科技產出也有強勁增長。 5.除中國大陸外,中等收入經濟體進入全球百大科技聚落巴西(1個):聖保羅(第73名),是拉丁美洲唯一進入百大的科技聚落。埃及(1個):開羅(第95名),是非洲唯一進入百大的科技聚落。印度(4個):邦加羅爾(第56名)、德里(第63名)、清奈(第82名)和孟買(第84名)。伊朗(1個):德黑蘭(第38名)。馬來西亞(2個):吉隆坡(第93名),及與新加坡的跨國聚落(第33名)。俄羅斯(1個):莫斯科(第31名)。土耳其(2個):伊斯坦堡(第59名)和安卡拉(第86名)。 6.高收入經濟體的科技聚落,成長速度普遍低於中等收入經濟體63個高收入經濟體的科技聚落中,有37個在2023年出現科技產出負成長。北美洲和歐洲大多數科技聚落的排名都有所下降。 - 14
UKIPO推出一站式標準必要專利資源中心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英國智慧財產局(UKIPO)於2024年7月22日推出「標準必要專利資源中心」(SEP Resource Hub,下稱SEP資源中心),目的在解決市場內資訊不對稱和資訊透明度不足的問題,以幫助英國企業應對複雜的SEP生態制度。 SEP是指為實施某項技術標準所必須使用的專利,技術標準規範了技術之間的交互方式,確保設備能夠無縫通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這些標準,如智慧型手機、電信網路、汽車、家用電器、無人機、智慧電表和醫療設備。 SEP透過確保技術的可近性和可互通性,使創新技術的開發和實施成為可能,因此,SEP對英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然而企業在SEP的授權方面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如SEP持有者和SEP實施者之間知識和資訊的差距、缺乏透明度及爭議解決服務缺乏效率等。 據了解,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和規模較小的創新者往往對標準必要專利生態制度了解甚少。這包括有關授權、定價、重要性和爭議解決的資訊。雖能找到一些可用的訊息,但這些資訊可能不完整、複雜、難以找到,也可能不是來自可信來源。 UKIPO 推出線上SEP資源中心,提供資源分為四個主要部分:技術標準和標準制定組織的指南SEP授權指南SEP授權的爭議解決和救濟措施指南其他資源,包括英國SEP判例紀錄、專有名詞索引和國際SEP特定資源,這些資源有助於英國企業對SEP生態制度的運用。 對SEP資源中心的開發作出貢獻的組織,如Cyclopic、Qualcomm、 Nokia、Elisabeth Opie、Benn Consulting、Nyobolt公司下的Becca Edney、Brisson Consulting、Amazon、公平標準聯盟的Robert Pocknell和Jorge L. Contreras,廣泛涵蓋了產業界代表、SEP施行者、SEP擁有者、新創企業和學研機構等。 - 15
EPO專利引用文獻邁向全面數位化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歐洲專利局(EPO)宣布,自2024年10月1日起,歐洲專利公約(EPC)和專利合作條約(PCT)制度下的專利申請案,在檢索和審查程序中引用的專利文獻,將僅提供電子格式,不再提供紙本副本。 為讓使用者能夠即時、便捷的存取專利核准過程(Patent Granting Process, PGP)中所引用的專利文獻,而實施專利審查引用文獻全面數位化措施。EPO估計此舉每年將節省300萬張A4紙,這些紙張堆疊起來的高度約達185公尺,相當於兩座英國倫敦大笨鐘的高度,為無紙化PGP邁出重要的一步,並符合EPO 2028年戰略計畫。 目前約有75%的使用者利用MyEPO Portfolio系統接收EPO文件,自2024年10月1日起,這些使用者可繼續以電子郵件的方式接收文件。而原本使用郵寄方式接收檢索報告、檢索意見、國際初步審查報告和審查意見通知書的申請人,則可以透過EPO的專利檢索系統Espacenet獲取專利引用文獻。EPO正逐步實現專利引用文獻的全面數位化。 - 16
WIPO發布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專利成果分析報告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據《WIPO生成式人工智慧專利全景報告》(WIPO Patent Landscape Report on Generative AI)顯示,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的專利家族數量從2014年僅有733件成長至2023年的 14,000 多件,十年間共計有54,000件GenAI發明,其中超過25% GenAI的發明是在2023年中出現,2023年發表的GenAI科學出版品數量,也大幅成長,高達34,000多篇(如圖1)。圖1 2014-2023年GenAI專利家族統計及GenAI科學出版品統計 在這十年間,中國大陸推出了超過38,000件GenAI發明,是美國的六倍(排序第二)。印度為第五大GenAI發明地,並且為前五大國家年均成長率最高的國家,達56%。另從報告中可發現,GenAI已經在生命科學、製造業、交通運輸、安全和電信等多個行業中擴展。 以下為報告主要發現:一、2014年至2023年間,共有54,000件與GenAI相關的發明(專利家族)申請,並且發表了超過75,000篇科學論文。二、自2017年引入深度神經網路架構(deep neural network architecture)以來,這一架構已成為GenAI的代名詞,GenAI專利數量迅速增加了八倍。三、2023年有超過25%的GenAI專利和超過45%的GenAI科學論文被公開。四、GenAI專利在全球所有人工智慧專利中目前僅占6%。五、前十大GenAI專利申請者分別是:騰訊(2,074件發明)、平安保險(1,564件)、百度(1,234件)、中國科學院(607件)、IBM(601件)、阿里巴巴集團(571件)、三星電子(468件)、Alphabet(443件)、ByteDance(418件)、微軟(377件),如圖2。圖2 2014-2023年GenAI專利所有人_依專利家族數量排序騰訊計劃將GenAI導入微信等產品中,以改善用戶體驗。平安保險專注於核保和風險評估的 GenAI 模式。百度是 GenAI的早期參與者之一,最近推出了最新的大型語言模型(LLM)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 ERNIE 4.0版本。中國科學院是唯一進入前十名的研究機構。IBM(第5名)、Alphabet/Google(第8名)及微軟(第10名)是GenAI專利數量最多的美國企業。IBM開發了GenAI平台watsonx,使公司能夠布署和自訂LLM,專注於資料安全性及合規性。Alphabet/Google旗下DeepMind近期發表了最新的LLM模式Gemini,正逐步融入Alphabet/Google的產品和服務中。微軟是 GenAI的另一個重要參與者,也是 OpenAI 的投資者。六、前五大發明地區為中國大陸(38,210件發明)、美國(6,276件)、韓國(4,155件)、日本(3,409件)和印度(1,350件),如圖3。圖3 2014-2023年GenAI專利所有人_依專利家族數量排序 七、圖像和影音數據在GenAI專利中居主導地位(17,996件),其次是文字(13,494件)和語音/音樂(13,480件)。使用分子、基因和蛋白質數據的GenAI專利快速增長(自2014年以來共1,494件發明),過去五年的年均增長率達78%。八、GenAI專利涵蓋了多個領域,包括生命科學(5,346件)、文檔管理和出版(4,976件),以及商業解決方案、工業和製造、交通運輸、安全和電信等,每個領域均超過2,000件發明。九、在未來,GenAI可以幫助設計新分子,加速藥物開發,也可以自動化文檔管理和出版,越來越多應用於零售輔助系統和客戶服務聊天機器人,也能支援新產品設計和優化,包括公共交通系統和自動駕駛技術。 - 17
EUIPO判定違反公共政策或公認道德標準的商標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新創商標為了迅速地讓消費者深植腦海,往往以其創意取勝,但創意與前衛間之界線如何適當地拿捏?以過於前衛的概念,甚至是以冒犯性的用字申請商標,不見得能被社會大眾所公認的一般道德觀念所接受。因此,如何在上述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值得深思,以下我們將以幾個著名的案例簡單敘述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面臨此難題時的審查基準。 Covidiot『防疫豬隊友』最有名的案例之一即為『防疫豬隊友』,這個詞結合了Covid-19以及Idiot,形容嘲笑或漠視新冠疫情安全防疫措施的人,這個詞冒犯了受疫情影響的人,甚至可能破壞宣揚公共衛生的努力。 La Mafia se sienta a la mesa另一個也非常具代表性的案例為『La Mafia se sienta a la mesa』,即西語中『黑手黨圍著桌邊而坐』。該商標之發想來自於好萊塢傳為經典的黑手黨影集『教父』,但因其美化黑手黨並與犯罪行為相關,而引起了極大的反彈。 Pablo Escobar在相似的案例中,以『Pablo Escobar』申請之商標,也因其以南美聲名狼藉之毒梟『巴勃羅·艾斯科巴』為名申請註冊,被認為違反公共政策而遭到駁回。 透過以上這些案例,我們得以一窺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在商標的創意表達及公益之間,如何取捨的標準。 - 18
WIPO:無形資產投資快速成長遍及全球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與義大利路易斯商學院(Luiss Business School)合作發布首份《全球無形資產投資亮點》(World Intangible Investment Highlights),從中發現無形資產是如何在全球化的知識經濟中,成為創新和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報告指出,儘管面對全球動盪和升息,2023年全球無形資產投資總額達到6.9兆美元,較1995年的2.9兆美元成長超過一倍。自2008年以來,無形資產投資的成長速度是有形資產投資的三倍(有形資產投資在2023年達到4.7兆美元)。 報告亦提及以下幾點:•無形投資的韌性在最近經濟衰退期間,無形投資比有形投資展現出更大的韌性。 • GDP占比增加無形投資在高收入國家及新興經濟體(如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所占比重持續增加。 • 投資密集的地區無形資產密集的經濟體包括瑞典、美國和法國。例如,2023年美國的無形投資占GDP的比重,幾乎是有形投資的兩倍。在那些有形投資所占GDP之比重高於無形投資的國家中,兩者之間的差距也正在縮小。 • 領先經濟體(1995-2023年)美國、法國、德國和英國的企業是無形資產最主要的投資者,其中美國在2023年的無形投資水準遙遙領先。法國和德國在2020年之前的無形投資水準相近,但自2020年起,法國的無形投資水準超過了德國,成為歐盟的領導者。 • 新興經濟體的顯著增長印度在2011年至2020年間的無形投資增長最快,超過了許多高收入經濟體的成長率,並且達到與德國、日本相當的無形投資密度。 • 領先的無形資產類型軟體、數據和品牌是增長最快的無形資產類型。 - 19
2024年WIPO全球獎:慶祝世界-健康、氣候技術等領域不斷變化的創新先進技術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自2022年開始頒發個人及中小企業年度貢獻獎,表揚這些利用創新,不僅為自身創造了商業上的成功,更為全體人類福祉做出貢獻的夥伴們。今(2024)年的得獎者囊括了健康、氣候和先進技術,共9家分屬不同國家的新創及中小企業。 (獲獎者按各企業英文名字母之首字排序如下)·AETECH:南韓 (氣候技術領域)一種利用AI深度學習技術,對可回收垃圾進行分類的機器人。 · Farmer Lifeline Technologies:肯亞 (氣候技術領域)一種透過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和AI演算法偵測農作物中害蟲或病原體的農用太陽能機器人。 ·Healinno Tech:中國大陸 (健康領域)一種針對良性攝護腺肥大(BPH),以智慧影像導引,精準並能自動執行高壓水刀手術的機器人。 ·Laboratorios Química Luar:阿根廷 (健康領域)一種可吸入式、以布洛芬為基礎的霧化式配方,尤其適用於囊腫性纖維化等複雜而未得到充分治療的疾病。 ·Meticuly:泰國 (健康領域)利用AI結合CT(電腦斷層)掃描,以3D列印技術,為每位患者生成可植入式的骨骼替代物。 ·PONS Teknoloji:土耳其 (健康領域)便擕式超音波成像技術,實現在醫療院所外,提供同等級專業掃描之可能。 ·Qnami:瑞士 (先進技術領域)一種使用人造鑽石所製之量子感測器,用以測量晶片和電子元件之磁性和電子尺度特性之成像技術。 · ScansX:科威特 (健康領域)一種掌上型掃描儀器,以AI結合短紅外線光譜技術,檢測被視為腦腫瘤早期徵兆的大腦損傷跡象。 ·Vivo Surgical:新加坡 (健康領域)機器人提升各式主流醫療設備的精確性,解決醫療人員長期面臨的種種不便。 - 20
DPMA:2023年智慧財產趨勢報告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德國專利商標局(DPMA)於2024年6月5日,發布2023年智慧財產趨勢報告。2023年DPMA受理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含國內申請案及進入國家階段的PCT申請)出現顯著成長,達58,656件,較2022年增長2.5%,顯示近年因歷經Covid-19的下降趨勢已被反轉。其中,德國居民的申請量大幅增加達38,469件,較2022年增長3.4%。前五大申請來源國分別為:德國、美國、日本、南韓和瑞士,我國排序第八,如表。 表:2023年德國發明專利申請前十大來源國來源國件數占比(%)德國38,46965.6美國6,69411.4日本6,40210.9南韓1,4212.4瑞士9971.7中國大陸9281.6奧地利8781.5中華民國5581.0瑞典3190.5法國3150.5其他1,6752.9總計58,656100 美國和中國大陸在人工智慧(AI)、行動通訊和虛擬實境方面處領先地位2023年數位化相關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延續過去幾年的趨勢持續增長,主要是因AI技術快速進步,廣泛應用於數位科技上。2023年數位通訊、運算科技、半導體、視聽技術和資訊管理方法等五項數位科技相關技術領域,在德國公開的有效專利數量大幅增加,較2022年增長6.2%。申請概況如下: 數位通訊2023年德國公開的有效專利數量達18,364 件,年增12.2%,是數位化相關領域中申請量最多的技術領域。前三大申請國,以美國的5,822件(+17.7%)位居榜首,其次為中國大陸5,231 件(+14.2%),第三為南韓申請量1,671 件(+29.9%),與前兩名的申請量有很大的差距。該領域涉及無線通訊網路、數位資訊傳輸、物聯網 (IoT) 和5G技術相關,對數位連接等多項關鍵技術具重要意義。 運算科技2023年德國公開的有效專利數量達17,648 件,年增4.9%,是數位化相關領域申請量第二多的技術領域。前三大申請國,以美國的6,421 件(-4.7%)位居榜首,大幅領先中國大陸的2,645 件(+15.5%),排名第三的是德國1,943件(+8.2%)。電腦技術包括影像資料處理、語音辨識或和資通訊技術相關發明,其中許多創新都使用AI和機器學習。 半導體2023年德國公開的有效專利數量達5,946 件,排序第三,年增8.6%。美國以1,272件(+18.0%)領先,緊追在後的是日本1,177件(+ 9.2%),第三為南韓889件(+15.0%)。半導體元件對於資料處理、儲存及持續數位化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視聽技術視聽技術排序第四,達5,744 件,年減3.8%。美國以 1,329 件(-10.7%)領先,中國大陸1,203 件(+3.4%)位居第二,日本852件(-11.6%)位居第三,德國則有大幅增加的表現,達644件(+11.2%),排名第五。該技術領域包括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等相關發明。 資訊管理方法資訊管理方法排序第五達2,497件,年減4.1%。美國以920件(-5.7%)位居第一,日本438件(+9.2%)排名第二,德國324件(-2.4%)排名第三。該技術領域主要涉及企業管理、工業生產(第四次工業革命)、自主交付系統(機器人或無人機)和自動駕駛。 在新型專利方面,2023年DPMA受理的申請(含國內申請案及進入國家階段的PCT申請)計9,709件,較2022年增加2.5%。 在商標方面,2023年DPMA受理的申請(含國內及國際申請案)計有78,695件,較2022年增加1.6%。AI、純素飲食和能源轉型相關的商標申請有增加的趨勢,另外元宇宙相關的商標申請也越來越多,如虛擬產品(服裝、家具等)及虛擬環境服務等。 在設計方面,2023年DPMA受理的申請計28,934項設計,較2022年減少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