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動態
- 101
德國專利商標局(DPMA)公布2020年數位科技領域已公開發明專利申請的統計
資料服務組德國專利商標局(DPMA)2021年3月份舉辦年度用戶論壇 (DPMAnutzerforum),因為COVID-19的影響,該研討會採線上會議舉行,吸引將近1,000位企業界、律師事務所及IP服務業的專業人士參與,會中除了討論發明、新型、設計和商標最新發展外,主要聚焦於數位化及人工智慧議題。DPMA在該會議中公布已公開的專利申請案在選定數位科技領域的統計分析。該分析將DPMA受理及EPO受理在德國有效的已公開專利申請均納入計算,並避免重複統計。其在選定的數位科技領域的統計分析,摘錄如下:數位通訊領域2020年,數位通訊領域已公開專利申請件數達1萬4,874件,是所有數位領域中最多,5G科技的發展是此領域成長驅動力之一,5G科技可大幅提高資料傳輸速度且降低延遲時間,物聯網(IoT)也受益於5G科技。美國以4,193件申請案,微幅領先中國大陸4,043件。德國排序第6位,且呈現3.7%下滑。申請人方面,中國大陸的華為排序第一,領先美國高通。易利信則是少數歐洲領先廠商之一,排序第3位。電腦科技領域2020年,電腦科技是已公開專利申請數量次多的數位科技領域,件數達1萬4,589件。此領域的申請案直接或非直接與電腦相關,影像和聲音辨識的發明及人工神經網路(AI)及其應用均歸類於此領域。美國以5,674件以公開申請案遙遙領先,德國1,592件居次,日本1,573件、中國大陸1,509件和韓國1,059件分居第3、4和5位。申請人方面,領先的是韓國三星643件,其次是美國的英特爾639件及微軟584件。視聽科技領域2020年,視聽科技領域的已公開申請案共計5,195件,此領域包含電視科技、數位相機、影像訊號編碼、揚聲器或助聽器。美國以1,117件領先,緊隨其後者為日本1,100件,中國大陸以749件排序第三。申請人中,三星以216件再次奪冠,領先於索尼183件和華為140件。半導體領域半導體領域相當廣闊,包括半導體元件的製造例如單電子電晶體、高度複雜的微晶片或記憶體晶片,還包括用於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模組或用於照明的LED。在該技術領域,2020年DPMA已公開的專利數量達4,936件。美國1,066件,在半導體領域領先。日本1,052件和德國723件分別緊隨其後。申請人排序第一的是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377件,領先於英特爾307件和三星191件。管理資訊科技領域在選定的數位科技領域中,2020年已公開專利申請數量最小的是用於管理的資訊科技方法,計2,674件。此領域包括,諸如支付概念、票務預訂、購買或銷售交易、授權程序或銀行和證券交易。在申請量上排序第一的國家是美國963件,大幅領先於德國384件和日本325件。領先的申請人是來自中國大陸但經由開曼群島提交申請的阿里巴巴集團103件,其次是西門子,微軟居第3位。 - 102
歐洲專利局(EPO)推出新的網路申請服務Online Filing 2.0
資料服務組歐洲專利局(EPO)於2021年4月1日推出新版網路申請服務Online Filing 2.0。用戶以智慧IC卡在EPO網站註冊後,即可登入使用該項服務。透過該項服務,用戶可以提交PDF格式的歐洲專利申請、國際專利PCT申請及與該申請相關之文件或其衍生的專利相關文件。PCT申請案,也可以XML格式提交。該服務範圍涵蓋EPO的所有程序,包括上訴委員會的程序。Online Filing 2.0合併並改進新線上申請(CMS)的功能,提供對用戶更加友善的界面,也是向EPO上訴委員會提交意見書的專用進入點。新服務還提供了批次權限指派功能。一項重大改進是將WIPO的ePCT服務整合到Online Filing 2.0中,用戶可以在PCT申請案的國際階段,透過Online Filing 2.0登入最新版的ePCT向WIPO提交相關文件。在申請前,用戶可透過WIPO的轉換器將DOCX格式的文件先行轉換為XML格式後再提交申請,該轉換器已整合至Online Filing 2.0軟體中。改進後的搜尋和篩選功能,使存取意見書(submissions)、範本(templates)和通訊錄(address book entries)變得容易。專用按鍵讓用戶可以快速登入在草稿(Draft)、準備簽名(Ready to sign)和準備送出(Ready to send)狀態中的提交案。最後,直接連到顧客服務信箱及Espacenet檢索功能的連結,也整合到這項服務中。歐洲專利局局長於2021年3月3日所做的關於以電子方式提交申請文件的裁決,為這項新的申請服務提供了法律根據,取代了關於電子申請的先前裁決,效力涵蓋EPO提供的所有4項申辦服務--EPO Online Filing(OLF)、 new online filing(CMS)、Online Filing 2.0或web-form filing。EPO準備在可預見的未來停用CMS申請服務,建議使用CMS申請的用戶儘早改用Online Filing 2.0。EPO會在停用CMS申請服務之前至少6個月前通知用戶。EPO並未規劃在2023年前停用eOLF。 - 103
加拿大智慧財產局(CIPO)開始核發電子專利證書
資料服務組加拿大智慧財產局(CIPO)開始電子專利證書核發。已取得加拿大專利的權利人現在可以電子格式下載文件,且不再發送紙本專利證書。從2021年4月6日開始,CIPO將依檔案所載的郵寄地址或電子郵件發送有關如何下載專利證書的指引。權利人應在收到指引後6個月內下載電子證書等文件。CIPO新的電子發證流程將會產出2個PDF文件檔,包括:1.專利證書,上面有使用Notarius軟體的數位簽章2.封面、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和圖式在專利證書上,數位簽章取代專利局的實體用印。數位簽章會有一個印信的視覺圖樣,有此數位簽章,即可認定該專利是官方核發的。證書若遭有心人士編輯,該數位簽章就會受到破壞。這項新式數位服務是CIPO擴大資訊科技現代化工作的一部分,其目標是透過數位化服務提供一種現代化且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體驗。如權利人需要紙本證書,仍可以利用文件訂購單來提出申請。 - 104
EUIPO發布「2010-2019年中國大陸聚焦報告及2020年COVID‑19影響分析」
資料服務組2020年,中國大陸在歐盟商標(EUTM)和註冊設計(RCD)申請量的成長,尤其在COVID‑19開始擴大流行之後,似乎顯得特別突出。但是這個趨勢早於2010-2019年間,即在醞釀中。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最近發布的「中國大陸聚焦報告(China Focus Report)」,指出中國大陸在2010-2019年的歐盟商標及註冊設計申請量,均呈現指數型成長,此趨勢已明示於EUIPO先前公布的商標聚焦(Trade Mark Focus)和設計聚焦(Design Focus)報告。2010-2019年歐盟商標(EUTM)申請量變化從2010-2019年,EUIPO受理超過340萬個商品及服務類別之127萬件EUTM申請案,平均年成長率為5.6%,總成長率為63.1%。前十大國家/地區占總申請量的72.5%,德國、美國及英國,分列前3大,占比分別為16.1%、12.2%及8.6%。中國大陸位列第7大,占比5.0%(如【圖1】)【圖1】2010-2019年前十大EUTM申請國家/地區來自中國大陸的EUTM申請量總成長率1,027.9%(年均成長率為33.2%),2010-2019年累計申請件數為6萬3,075件,累計申請類別數則達11萬6,530個,平均每件申請案的申請類別數為1.85個(如【圖2】)。【圖2】2010-2019年中國大陸EUTM申請量變化2010-2019年前十大EUTM申請人2010-2019年,中國大陸EUTM前十大申請人,均為工商業領域的大公司,專業在消費電子商品;通訊設備、系統與服務;汽車設計及製造;網路相關服務及產品等領域。知名的通訊設備及服務廠商華為排序第一大申請人,占前十大申請人總件數的50%;通訊網路設備及行動裝置廠商中興通訊排序第2大,而消費電子商品及行動通訊廠商OPPO排序第3大(如【圖3】)。然而,前十大申請人的累計申請量僅占來自中國大陸的EUTM申請量4%,大多數中國大陸的EUTM申請量是來自中小企業(SMEs)。【圖3】2010-2019年前十大中國大陸EUTM申請人比較2010年及2019年前十大申請人,其組成呈現極大差異,2010年前十大申請人中,僅華為和中興通訊兩家公司在2019年仍蟬聯前十大,且其中有7家在2019年沒有提出任何EUTM申請(如【圖4】),反之,2019年前十大申請人中,亦有7家在2010年沒有提出任何EUTM申請(如【圖5】)。【圖4】2010年前十大中國大陸EUTM申請人2019年排名前4大申請人與十年(2010-2019年)間的累計前4大申請人一致,顯示近幾年整體申請量指數型成長的影響,上述影響亦可由2019年前十大中大多數申請人,也均列入十年累計排名前50大的事實得到證實(如【圖5】)。【圖5】2019年前十大中國大陸EUTM申請人2010-2019年前十大EUTM申請類別中國大陸EUTM排名前十大的申請類別分布情形,與科技型企業如華為等在中國大陸EUTM申請人中名列前茅相互印證。屬於電子設備、電腦的第9類,占2010-2019年所有中國大陸EUTM申請類別的五分之一(20.2%),前十大類別申請量占比達三分之二(如【圖6】)。【圖6】2010-2019年前十大中國大陸EUTM申請類別 2010-2019年歐盟註冊設計(RCD)申請量變化從2010-2019年,EUIPO受理RCD申請量成長36.2%,平均年成長率為3.5%。總申請量的51%來自歐盟五大經濟體(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及西班牙),而美國、中國大陸及日本,分別位居前十大的第3位、第6位及第9位(如【圖7】)。【圖7】2010-2019年全球前十大RCD申請國家/地區 來自中國大陸的RCD直接申請設計項數整體成長890.4%(年均成長率為31.4%),2010-2019年累計申請設計項數為5萬6,846項,累計申請件數則約為2萬1,000件,每件申請的平均設計項數為2.73項(如【圖8】)。【圖8】2010-2019年中國大陸RCD申請量變化 2010-2019年前十大RCD申請人2010-2019年,中國大陸整體RCD直接申請量中,來自前十大中國大陸申請人的占比為10.2% (如【圖9】),其中多數是在全球營運的公司,分布於設計產業及商務領域,例如家具業、戶外休閒用品、家庭用品;紡織品;電器設備;照明設備及辦公用品。前十大申請人中包括浙江永強集團(Yotrio,戶外休閒家具製造商)、敏寶公司(Main Plan,水龍頭及其他衛浴設備製造商)、常州申達公司(Changzhou Shenda,紡織品製造商),以及前述的華為公司。【圖9】2010-2019前十大中國大陸RCD申請人 與歐盟商標的情形一致,2010年前十大RCD申請人與2019年比較,其申請人組成有極大差異,僅敏寶、浙江永強集團和華為3家公司並列在2010及2019年的前十大申請人,而在2010年,其餘7大申請人中有5家在2019年沒有提出任何RCD直接申請,相反的,在2019年,除了前述3家公司外,其餘申請人在2010年均沒有提出任何RCD直接申請(如【圖10、11】)。【圖10】2010年前十大中國大陸RCD直接申請人【圖11】2019年前十大中國大陸RCD直接申請人 2010-2019年前十大RCD直接申請類別中國大陸RCD直接申請類別共涵蓋羅卡諾分類近5萬9,000個類別,第26類(照明設備)是最大的申請類別,占比16%;其次是第6類(家具類),占比11.3%;第3大申請類別是第14類(紀錄及通訊設備),占比10.2;前十大類別占所有中國大陸RCD直接申請類別71.8%(如【圖12】)。【圖12】2010-2019年前十大中國大陸RCD直接申請類別 2020年Covid-19 影響分析COVID-19全球大流行目前仍在衝擊和破壞人類社會,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引爆健康及經濟危機。歐盟商標及設計申請前十大國均受到嚴重打擊。在全球大流行開始前幾個月(2020年3-5月),對歐盟商標及註冊設計的整體需求明顯萎縮。然而,從2020年6月起申請量出現強力復甦的趨勢,主要是因為中國大陸需求的大幅增加(2020年全年比2019年成長88.8%)(如【圖13、14】),減緩了COVID-19爆發初期的負面衝擊,才得以讓EUIPO 2020年全年EUTM申請量仍比2019年成長10.2%。EUTM前十大申請國如美國等對歐盟的兩種智財權需求,從疫情開始起即呈現停滯不前,甚至衰退的情形。【圖13】2020 vs.2019 EUTM月申請量 2019年的最後幾個月,COVID-19開始在中國大陸蔓延,因為封鎖措施使中國大陸承受疫情危機帶來的經濟後果,反映在2020年1至2月相較2019年同期中國大陸EUTM申請量的萎縮,然而,在2020年3月在全球EUTM申請量減少7.3%的同時,中國大陸在該月的EUTM申請量卻成長16.0%,中國大陸的強勁復甦一直持續至2020年12月仍未減。中國大陸的EUTM全年申請量從2019年的1萬5,193件增加至2020年2萬8,689件,年成長率88.8%(如【圖14】)。【圖14】2020 vs.2019中國大陸EUTM月申請量中國大陸的全面擴張從其在EUTM申請量占比(從2019年全年9.5%上升至2020年16.2%)及設計直接申請的占比(從2019年全年14.3%上升至2020年19.1%)均顯著提高,可以清楚窺知(如【圖15、16】)。【圖15】2020 vs.2019中國大陸EUTM月申請量占比【圖16】2020 vs.2019中國大陸RCD月直接申請量占比2020年中國大陸EUTM申請類別變化中,與疫情流行最具關聯性者,是第10類(「醫療器具和儀器(Medical Apparatus & Instruments)」)的變化。在2020年中國大陸的EUTM申請類別中,第10類的占比從2019年的2.9%,上升至5.7%(如【圖17】)。在2020年,第10類歐盟商標申請確實有超過25%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申請人。此一事實顯示,全球對個人防護裝備(PPE)需求的增加,與中國大陸轉向大幅提高醫療用品如醫療級手套和口罩的生產和供應,來滿足全球的需求之間,存在著高度相關性。【圖17】2020年中國大陸前十大EUTM申請類別 - 105
2020年下半年高科技產品貿易強勢反彈,亞洲新出口國從中受益
資料服務組由於COVID-19大流行,造成2020年相關經濟活動的停滯,全球貿易面臨衰退。2020年9月,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0)」指出,COVID-19疫情大爆發有造成技術相關投資和貿易額急劇下降的風險。然而依據新的估算顯示,2020年高科技產品貿易表現優於貨物貿易,這是因為遠距和移動辦公帶動通訊、運算科技、處理和資料儲存裝置的蓬勃發展,且該趨勢在2021年初依然持續。依據貿易數據監測(Trade Data Monitor, TDM)公司的預測,在渡過2020年艱難的春季之後,由於下半年高科技產品貿易表現強勁,2020年高科技產品貿易總額預計達3.36兆美元,與2019年相比減少1%。相較之下,由於全球經濟放緩,特別是在運輸和建築領域,貨物貿易總額從2019年的18.9兆美元,下滑至2020年的17. 1兆美元,下滑幅度為9.2%。基本上,2020年高科技產品的貿易反彈是因為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消費者的行為發生廣泛變化所推動。以美國為例,2020年前11個月的平板電腦和筆記型電腦進口額達452億美元,成長20.9%,而用於雲端運算的固態半導體存儲裝置進口量達123億美元,大幅成長38.4%。在2020年前10個月,中國大陸是全球第一大高科技產品出口國,其次是歐盟(3,161億美元)、美國(2,074億美元)和韓國(1,378億美元)。業務調整以渡過COVID-19嚴峻疫情COVID-19大流行肆虐全球,在2020年春季破壞了高科技產品供應鏈,迫使工廠關閉、減緩運輸速度和損害消費者需求,全球企業都面臨生存威脅。然而隨著這一年的時間推移,製造業者和物流經理人找出使其業務持續營運的方法。需求的回升,使得2020年夏秋兩季的銷售量出現反彈,這也要歸功於居家辦公技術的強勁銷售。中國大陸作為全球第一大高科技產品製造商,在2020年3月的出口額為545億美元,與2019年同期的593億美元相比減少8.1%,中國大陸對美國的貨運量下降至75億美元,減少21.7%。各產品的出口額皆出現大幅下滑:2020年3月,手機下降至84億美元,減少7.8%;資料處理裝置下降至69億美元,減少14.3%;路由器下降至32億美元,減少12.9%。而此之後,中國大陸是歷經COVID-19衝擊後,首先帶動高科技產品出口額再次高升。COVID-19加速中國大陸的崛起截至2020年4月,中國大陸的高科技產品出口額達597億美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成長10.1%。該趨勢仍持續:2020年11月,中國大陸的高科技產品出口額達861億美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大幅成長21.1%,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大陸在高科技產品的貿易領先地位。在2000年,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科技產品出口國,出口額為1,569億美元,中國大陸則遠遠落後,排序第八位,出口額為319億美元。到了2010年,中國大陸的出口額增加至4,726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2020年,中國大陸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額預計達7,334億美元,與2019年的7,166億美元相比,成長2.3%,是2000年的20多倍。2020年前11個月,中國大陸在高科技產品的主要出口類別為手機(1,117億美元)、資料處理裝置(1,027億美元)、積體電路(503億美元)、路由器(431億美元)及手機零組件和技術(402億美元)。美國消費者推動對高科技產品的需求美國是全球第二大高科技產品的進口國,僅次於大量進口供應鏈零組件的中國大陸。美國在2019年高科技產品的進口額達5,052億美元,高於2018年的4,735億美元。COVID-19大流行影響美國的消費需求。美國在2020年4月的進口額為360億美元,與前一個月相比減少9.7%,2019年4月的進口額為398億美元。但2020年下半年的購買力有所回升:2020年前11個月,美國的進口額為4,573億美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成長0.1%。據2020年貿易數據顯示,美國買家正在改變採購高科技設備的地點。2020年前11個月,美國從中國大陸進口高科技設備的金額下降至1,265億美元,減少3.6%,同時從越南進口的金額攀升至247億美元,成長24.1%,而從韓國的進口額上升至182億美元,成長9%。越南引領其他亞洲國家的崛起繼中國大陸之後,由於各種因素,其他亞洲國家逐漸成為製造科技產品的主要來源國,該趨勢將於2021年持續下去。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和韓國已在該趨勢中受益,但越南才是亞洲復興真正的受益者。2020年前11個月,中國大陸從越南進口的高科技產品金額達368億美元,比2019年同期成長35.4%,其中手機、路由器、處理器、積體電路和半導體的銷售額達數十億美元。依越南貿易夥伴報告的貿易數據顯示,2020年前9個月高科技產品進口額達957億美元,高於2016年的705億美元。展望2021年世界貿易組織(WTO)預測,2021年全球貿易將反彈7.2%。基於2020年下半年高科技產品的貿易額急劇成長,估算2021年全球高科技產品貿易額將再次與整體貨物的貿易額保持同步甚至超越。 - 106
《2020年歐洲專利指標》醫療保健的創新成為歐洲專利申請的主要推力
資料服務組2021年3月16日,歐洲專利局(EPO)發布《2020年歐洲專利指標》。依據統計數據顯示,醫療保健創新推動2020年的專利活動:醫療技術領域在發明數量上領先,而藥物和生物科技領域成長最快。雖然受COVID-19大流行影響,但2020年的歐洲專利申請總量與2019年相比幾乎持平,僅下降0.7%。2020年EPO總共受理180,250件專利申請,略低於2019年的創紀錄申請量(181,532件)。EPO局長António Campinos表示,根據《2020年歐洲專利指標》顯示,專利保護的需求仍然很高。在技術領域和經濟區域方面雖然存在波動,但總體而言專利活動持續強勁。該結果尚無法完全反映出COVID-19大流行對長期的影響,未來還有待觀察。雖然我們不能肯定預測未來幾個月或幾年後的專利活動趨勢,但創新、研究和科學將帶來一個更健康的環境,以及強大且可永續發展的經濟。因為在強大智慧財產權制度的支持下,創新是復甦的動力。生命科學領域發明激增,數位科技保持強勁,運輸下降在領先的技術領域中,藥物(+10.2%)和生物科技(+6.3%)在專利申請方面成長最快。2020年,醫療技術(+2.6%)的申請數量最多,從2019年最活躍的數位通訊領域中奪下榜首。歷年成長冠軍的數位通訊(其中包括支持5G網路的技術)和運算科技(包括與AI相關的發明)持續有強勁的表現,分別排序第二和第三位,與2019年相比分別成長1%和1.9%。同時,運輸領域的專利申請減少最多(-5.5%),尤其是在航空和航太的子領域(-24.7%),汽車子領域(-1.6%)小幅下降。中國大陸和韓國快速成長在發明的地理來源方面,2020年排序前五位的國家/地區依然是美國(44,293件)、德國(25,954件)、日本(21,841件)、中國大陸(13,432件)及法國(10,554件),但是成長率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前十大申請來源國/地區中,成長幅度最大的國家/地區就像2019年般是中國大陸(+9.9%)及韓國(+9.2%),中國大陸公司在生物科技、電子機械能源裝置(大多為清淨能源技術領域的申請)和數位通訊領域有較多的申請。韓國公司在電子機械能源裝置、電信、半導體及運算科技領域特別活躍。相反地,美國專利申請占EPO所有申請量的四分之一,在2020年減少4.1%,其在運輸、電子機械能源裝置和有機精密化學領域大幅減少。日本公司和發明人的專利申請比2019年減少1.1%,其中運輸和光學減少的幅度最大。而我國排序第十九位,申請量計1,344件,減少15.9%。歐洲的專利申請量減少,但芬蘭、法國和義大利卻逆勢成長2020年,來自EPO的38個成員國的公司和發明人提出超過81,000件歐洲專利申請,與2019年相比減少1.3%,減少的原因係在測量(包括感測器技術減少10.4%)、有機精密化學(-3.6%)和電子機械能源裝置(-2.8%)等領域的申請數量減少。但EPO各地區的申請人在藥物(+15%)及生物科技(+4.5%)領域的申請,出現顯著成長。就國家而言,申請數量也明顯不同: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申請來源國,雖然其在2020年的申請量下降3%,但法國和義大利發明人提出的申請數量分別成長3.1%和2.9%。排序前十大的歐洲國家中,荷蘭減少的幅度最大(-8.2%),其次是英國(-6.8%)。瑞典和丹麥的專利申請量與2019年相當,芬蘭則創下紀錄成長11.1%,成長的原因係在數位科技領域的申請數量出現強勁成長。前十大申請人2020年前十大申請人的排序也反映出中國大陸和韓國的專利申請持續成長。三星(3,276件) 排序第一位,其次是2019年排序第一位的華為(3,113件),LG公司排序第三位(2,909件)。前十位大公司包括來自歐洲的有5家(自2014年以來最多),韓國2家,中國大陸、日本和美國各1家。 - 107
DPMA公布2020年商標申請量創新高,臺灣為新型專利國外第二大申請國
資料服務組在全球疫情籠罩下,2020年德國專利商標局(DPMA)受理商標申請量表現強勁,比前一年成長13.5%,達8萬9,438件,創下20年來新高,前一次高點是在本世紀交接時網路興盛時期。該局首次在電子註冊簿中登錄了6萬0,425個商標註冊。在與對抗疫情相關的醫療器材及藥品和消毒劑等領域有關產品的商品及服務類別,顯著成長。廣告及企業管理、服裝和電子產品等領域,商標申請的興趣也頗濃厚。DPMA局長Cornelia Rudloff-Schäffer表示:本次疫情已造成廣泛的經濟損失,但也強烈刺激相關領域的經濟活動,COVID-19危機也是創造性解決方案的催化劑,商業模式越來越朝向數位化發展,許多交易活動移轉到網路上進行。為了達到數位化網路交易成功,許多線上賣家都認為有必要透過簡明的商標來保護其產品和服務,這同時也是因為各大型電商平台的要求。專利、新型和外觀設計申請趨勢表現分歧整體而言,在2020年各類智慧財產(IP)的申請趨勢表現大不相同。與商標同期相較,發明專利的申請量計6萬2,105件,比2019年減少5,327件(-7.9%),2020年下降趨勢,與日本和美國等大型工業先進國家專利局的趨勢一致。DPMA在2020年受理的設計申請案件數6,113件,年增2.7%。又一個設計申請案最多可包含100項設計,以設計項數統計,受理新的設計項數達3萬9,450項,與2019年相比下降8.5%。相反地,新型專利申請量經過多年下滑後,首次出現成長,DPMA在2020年受理1萬2,323件新型專利申請,比2019年(1萬1,667件),成長5.6%。以新型專利途徑快速獲得對研發成果的保護,顯然滿足許多申請人的需求,尤其是在疫情流行情況下。但令人驚訝的是,中國大陸向DPMA申請新型專利,比2019年多了近50%,其次為我國及美國,分列外國人申請量前三大。【圖1】DPMA 2020年新型專利前三大外國申請來源疫情流行也影響了專利的申請。在2020年1至3月的申請數量,與2019年同期大致呈現平行趨勢,但自2020年3月底封鎖措施開始後,DPMA受理的專利申請數量開始下降,持續低於2019年同期的數量。在德國國內,技術朝向電動汽車的轉變,也可能影響汽車產業的創新活動。與電池和燃料電池相關的發明技術類別顯著成長(+15.4%),而與傳統內燃機相關的發明數量卻比2019年同期衰退。在「運輸」(-16.6%)、「機械元件」(-18.0%)和「引擎、泵、渦輪機」(-22.0%)等技術領域,DPMA所受理的申請數量均明顯比2019年同期減少。雖然與同期相比呈現衰退,「運輸」領域申請量仍蟬聯DPMA發明專利申請量最多的技術領域,在2020年計有1萬0,758件申請。排序第二的是「電子機械、裝置、能源」技術領域,計有6,992件(-2.9 %);而排序第三的是「測量」,計有4,565件(-9.9%)。【圖2】DPMA 2020年發明專利前五大技術領域口罩及電腦科技相關發明急劇成長其他技術領域,疫情流行也刺激了創新發展。「醫療技術」領域的申請量為2,383件,比2019年大幅成長10.1%。其中,在與感染控制方法和設備相關的技術類別,DPMA申請量成長了175.8%。在「其他消費商品」技術領域,也出現可觀的成長(+26.1%)。口罩和防護服相關發明類別,申請量成長了五倍(+417.6%)。DPMA在「電腦科技」領域申請量為3,080件,與2019年相比,明顯成長(+17.6%),主要是基於軟體(software-based)的發明。特別是,運用人工智慧(AI)或與機器學習相關的發明,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自統計資料開始收集以來,「電腦科技」領域排序首次進入前5大技術領域(第5位),反映了「電機工程」此一技術領域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在2019年,該領域占DPMA申請量的23.8%,到2020年,其占比已成長到26.1%。屬於該領域的美國半導體集團英特爾公司,已晉升DPMA前十大最活躍的專利申請人,排序第9位。DPMA局長表示:目前科技劇烈變革的現象,在過去一年中呈現前所未有的明顯。疫情流行導致對未來技術研展的投資增加,並指出了未來的方向。汽車產業方面,從傳統內燃機轉向電池和燃料電池等替代能源科技的戰略方向改變,正在塑造創新活動。此外,本次疫情流行被證實是數位化領域技術發展的一大助力。數位化和自動化的大趨勢,未來將持續促使DPMA對專利活動進行調整。對於靈活且有意投資創新的未來型公司,德國仍然是具有吸引力的市場所在。如同2019年,巴登-符騰堡,在專利申請位居各邦之首,惟總數1萬3,033件的申請,遠低於前一年的數量(-14.5%)。巴伐利亞,以1萬2,993件申請(-7.4%)緊隨在後,位居第二。北萊茵-西伐利亞,以6,532件申請(-6,9%)排序第三。如以每10萬人的申請數計,則巴登-符騰堡和巴伐利亞,仍分別以117件和99件領先各邦,下薩克森(41件)則位居第三。【圖3】DPMA 2020年發明專利申請各邦分布圖在商標申請方面,北萊茵-西伐利亞以1萬8,151件申請,蟬聯第一,其次是巴伐利亞(14,451件)和巴登-符騰堡(10,139件)。如以每10萬人的申請數計,漢堡以222件排序第一,其次是柏林(162件)和巴伐利亞(110件)。【圖4】DPMA 2020年商標申請各邦分布圖頂尖申請人博世公司再次奪冠,汽車業仍占主導地位2020年最活躍的專利申請人中,博世公司(Robert Bosch GmbH)以4,033件申請,再次奪冠,其次,是舍弗勒集團(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Co. KG)(1,907件)。排序第三,是BMW集團(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1,874)。儘管汽車產業的申請數量在下降,特別是大型供應商,但該產業仍持續在申請人列表中占有主導地位。排名前10名的申請人中就有9位是汽車製造商或供應商,這些公司對德國汽車產業長期的創新成就,功不可沒。【圖5】DPMA 2020年發明專利前三大申請人在商標註冊的排序列表中,主營化工產品的漢高公司(Henkel AG&Co. KGaA)擁有92件註冊,排序第一,領先於BMW公司(90件註冊)和廣告行銷公司DFO Global Performance Commerce Ltd.(59件註冊)。【圖6】DPMA 2020年前三大商標所有人冠狀病毒疫情下,DPMA仍維持全面營運在疫情期間,德國自2020年3月底以來一直處於封鎖狀態,DPMA仍持續在危機中提供服務。與2019年相比,更多的智慧財產權完成程序。在發明方面,工作成果大幅增加。請求實體審查程序中發出首次審查意見書(OA)的數量,增加近24%,超過4萬2,000件。此外,完成的發明和新型檢索報告,共計1萬8,435件,比2019年成長8.9%。審結的發明專利數量為4萬1,723件,也比前一年的4萬0,183件,成長3.8%,因受到疫情影響,申請人難以估計疫情對其財務衝擊的影響,許多申請人對其專利布局進行重新評估,導致有1萬5,964件未支付年費撤回或視為撤回案件。申請案中僅有1萬7,305件申請獲得專利公告,因此,核准率降至41.5%;核駁的申請案達8,454件。【圖7】DPMA 2020年發明專利審查程序結案統計在商標方面,審結7萬9,582件國內程序(+ 6.1%)。與6萬0,425個註冊相比,商標註冊率為75.9%。從疫情開始流行時起,DPMA就大幅擴充讓員工可以在家工作的設備,目前,該局有75%的員工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工作。 - 108
EPO和EUIPO與慕尼黑工業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資料服務組歐洲專利局(EPO)和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於2021年2月4日與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簽署合作備忘錄,提供TUM畢業生在兩局實習的機會,幫助其獲得寶貴專業經驗。該協議由EPO局長António Campinos、EUIPO局長Christian Archambeau及TUM校長Thomas Hofmann共同簽署,將TUM納入泛歐洲海豹職業培訓計畫(Pan-European Seal Professional Traineeship Programme)。該計畫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網路,由歐洲超過80個對智慧財產權有濃厚興趣的學術機構所組成。EPO局長António Campinos表示,在現今充滿挑戰的時代,投資未來智慧財產權人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大學的創新和研究活動在推動技術進步以及應對社會最緊迫的挑戰方面,發揮十分關鍵的作用。充分理解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及其所帶來的益處,對創造社會和經濟的附加價值至關重要。TUM校長Thomas Hofmann表示,我們堅信在智慧財產權界中的利害關係人,透過密切的合作將創造互惠互利,且技術的商品化最終將造福於社會,進而推動創新產品、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法、產生收益,並創造就業機會。近年來,TUM展現企業家的思維,歐洲專利申請數量大幅增加。泛歐洲海豹職業培訓計畫是EPO、EUIPO與歐洲大學之間發展戰略合作的框架,推動歐洲智慧財產權文化的發展。該計畫目的在加強智慧財產權教育,縮小學術界與勞動力市場之間的差距。計畫由EPO和EUIPO聯合組織,以歐洲領先的教育機構作為戰略合作夥伴,每年提供100個優秀大學畢業生在EPO進行為期一年的有報酬專業培訓。畢業生可體驗協作、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執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並建立屬於自己的專業網路。拓展上述計畫,將歐洲領先技術大學納入,是推動智慧財產權與技術和科學教育相融合的重要一步。大學的創新和研究活動是確保技術進步,有效應對社會最緊迫挑戰的關鍵。保護智慧財產權對於創造進一步的社會和經濟價值至關重要。TUM長期關注於提升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意識,現加入上述網路,透過一系列專門IP培訓和推廣措施,使智財保護意識更加完善。作為該計畫的成員,TUM的畢業生在2021年將有資格申請實習。EPO與TUM展開合作是EPO深化當地機構合作關係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該協議顯示出EPO積極與當地社區建立緊密合作關係,及承擔其對年輕人的社會責任。EPO與TUM及其他當地機構及行業一起建構慕尼黑創新生態系,並透過與當地社區分享其技術和專業知識擴大其所扮演的角色。 - 109
創新不息:雖然COVID-19肆虐全球,2020年WIPO國際專利申請量仍持續成長
資料服務組COVID-19大流行雖然造成全球巨大的人員和經濟損失,但2020年透過WIPO提出的國際專利申請案仍持續成長。主要申請國中國大陸和美國的申請量,均逐年成長。透過WIPO的專利合作條約(PCT) 提出的國際專利申請,是衡量創新指標之一。儘管全球GDP預計下滑3.5%,但2020年的PCT申請量仍成長4%,達275,900件,創有史以來新高。中國大陸(68,720件,相較於2019年成長16.1%)仍是WIPO PCT制度的最大申請國,其次是美國(59,230件,成長3%)、日本(50,520件,衰退4.1%)、韓國(20,060件,成長5.2%)和德國(18,643件,衰退3.7%)。前十大PCT申請國來源國2019年(件數)2020年概算(件數)總計265,381275,900中國大陸59,19368,720美國57,49959,230日本52,69350,520韓國19,07320,060德國19,35818,643法國7,9067,904英國5,7735,912瑞士4,6274,883瑞典4,2024,356荷蘭4,0554,035除前十大申請國之外,其他成長強勁的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956件,+73.2%)、馬來西亞(255件,+26.2%)、智利(262件,+17%)、新加坡(1,278件,+14.9%)和巴西(697件,+8.4%)。長期趨勢顯示創新活動的全球化,亞洲占所有PCT申請活動的53.7%,而十年前為35.7%。國際商標體系的使用略有下降。該現象在預料之中,因為商標往往代表新商品和服務的推出,這兩者都因全球COVID-19大流行而放緩。2020年,透過WIPO的馬德里體系提出的國際商標申請約63,800件,減少0.6%,這是自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下滑。COVID-19大流行帶來的經濟衰退,打擊了透過海牙體系保護工業設計的需求。2020年工業設計的需求量下滑15%,減至18,580項,這是自2006年以來的首次下滑。智慧財產權幫助創新者和企業把創意推向市場,全球對智慧財產權的需求,從歷史上來看大致與全球經濟表現同步。然而,WIPO的全球智慧財產權服務在過去十年的成長,已超過全球GDP的成長,尤其是PCT。 一、國際專利體系(PCT)PCT主要申請人2020年,中國大陸電信大廠華為已公開PCT申請案達5,464件,連續第四年申請量最多。其次為韓國三星電子(3,093件)、日本三菱電機(2,810件)、韓國LG電子(2,759件)和美國高通(2,173件)。前十大申請人中,LG電子在2020年已公開的申請數量中成長最快(+67.6%),使其從2019年的第十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四位。前十大PCT申請人2020年排序排序變化申請人國籍2019年(件數)2020年(件數)10華為中國大陸4,4115,46421三星電子韓國2,3343,0933-1三菱電機日本2,6612,81046LG電子韓國1,6462,7595-1高通美國2,1272,17361LM艾瑞克生(PUBL)瑞典1,6981,9897-1京東方中國大陸1,8641,8928-3廣東歐珀(OPPO)中國大陸1,9271,80194索尼(SONY)日本1,5661,793102松下電器(Panasonic)日本1,5671,611主要技術領域就技術領域而言,運算科技(占總量的9.2%)在已公開的PCT申請案中占比最大,其次是數位通訊(8.3%)、醫療技術(6.6%)、電子機械(6.6%)和測量(4.8%)。2020年,排名前十的技術中,有六項技術領域達到兩位數的成長,其中視聽科技成長速度最快,達29.5%(2019年成長8.7%)。其次是數位通訊(+15.8%)、運算科技(+13.2%)、測量(+10.9%)、半導體(+10.1%)和藥物(+10%)。PCT申請主要技術領域二、國際商標體系(馬德里體系)2020年美國申請人(10,005件)使用WIPO馬德里體系提出國際商標申請案最多,其次是德國(7,334件)、中國大陸(7,075件)、法國(3,716件)和英國(3,679件)。前十大馬德里國際註冊商標申請國來源國2019年(件數)2020年概算(件數)總計64,16863,800美國10,09010,005德國7,6997,334中國大陸6,0777,075法國4,4383,716英國3,5003,679瑞士3,7193,518日本3,1583,117義大利2,6522,748澳洲2,0932,130土耳其1,9881,682前十大來源國中,中國大陸(+16.4%)是唯一在2020年達兩位數成長的國家,英國(+5.1%)和義大利(+3.6%)也有顯著成長。除了前十來源國外,韓國(+13.4%)、加拿大(+94.4%)和丹麥(+11.5%)等國的成長最為強勁。相較之下,法國(-16.3%)和土耳其(-15.4%)則出現大幅下滑。國際註冊商標主要申請人2020年,瑞士諾華的馬德里國際註冊商標申請達233件位列榜首,WIPO在2020年受理諾華的申請量比2019年多104件,使其從第三位升至首位。緊接在後的是中國大陸華為(197件)、日本資生堂(130件)、德國ADP Gauselmann(123件)和法國歐萊雅(115件)。2019年排名首位的申請人歐萊雅公司在2020年的申請量減少了78件,因此下滑至第五位。前十大馬德里國際註冊商標申請人2020年排序排序變化申請人國籍2019年(件數)2020年(件數)12諾華瑞士12923320華為中國大陸16419738資生堂日本70130424ADP Gauselmann德國391235-4歐萊雅法國193115637任天堂日本3290713Euro Games Technology保加利亞48848-3蘋果美國10480937先正達(Syngenta)瑞士307810-4RIGO TRADING S.A.盧森堡10270主要申請類別在WIPO受理的國際註冊商標申請中,指定最多的類別是第9類(電腦軟硬體及其他電氣或電子裝置等),占2020年總量的10.6%。其次是第35類(商業服務,占8.1%)及第42類(技術服務,占7.1%)。在前十大申請類別中,第10類(外科、醫療、牙科和獸醫用儀器等;+21.1%)和第5類(藥品和其他醫用製劑;+9.2%)成長最快。國際註冊商標申請前五大產業三、國際工業設計體系(海牙體系)國際工業設計雖然出現大幅減少,德國仍持續保持其為最大申請來源國地位,達3,666項。2020年,美國(2,211項)從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第三至五位分別為,瑞士(1,944項)、韓國(1,669項)和義大利(1,231項)。前十大來源國中,美國(+62.7%)、土耳其(+34.7%)和中國大陸(+22.7%)是2020年成長最快的三個國家。前十大國際工業設計申請國來源國2019年(件數)2020年(件數)2019年(項數)2020年(項數)總計5,8955,79221,86118,580德國7767024,5113,666美國4185261,3592,211瑞士6015312,1801,944韓國1,1761,1452,7361,669義大利4132731,9951,231荷蘭1811361,391999日本4004081,151942法國4654001,297936中國大陸240361673826土耳其91111389524國際工業設計主要申請人韓國三星電子在已公開工業設計申請案計有859項,連續第四年位居榜首,其次是美國寶僑公司(623項)、荷蘭Fonkel Meubelmarketing(569項)、德國福斯(524項)和中國大陸北京小米(516項)。中國大陸企業首次躋進前五位,德國Lampenwelt GMBH是海牙體系的新申請人,申請量計有276項,排序第十位。前十大國際工業設計申請人2020年排序排序變化申請人國籍2019年(件數)2020年(件數)10三星韓國92985923寶僑美國4056233-1Fonkel Meubelmarketing荷蘭85956940福斯德國536524513北京小米中國大陸1725166-3LG公司韓國5984787-1飛利浦荷蘭3714638304WENKO Wenselaar GMBH德國10362937Magic Leap美國6332010n/aLampenwelt GMBH德國0276主要領域2020年,與運輸工具相關的工業設計(10.1%)在全部工業設計中占比最大;其次是錄音和通訊設備(8.8%)、包裝和容器(8.4%)、家具(7.4%)、照明設備(6.9%)。在前十大領域中,藥品和化妝品(+42.6%)在2020年有較大規模成長。國際工業設計申請主要產業領域四、網域名稱爭議2020年,商標所有人根據統一域名爭議解決政策(UDRP)向WIPO仲裁與爭議調解中心(WIPO Center)提出4,204起案件,創下紀錄,自WIPO開始該項服務以來,已突破50,000起案件大關。2020年也是WIPO調解和仲裁涉及專利、商標、數位著作權及其他類型技術爭議案件創紀錄的一年。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越來越多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在網路上,商標所有人利用WIPO的這項服務不僅有助於加強其在網路上的形象,還有助於向不同商業領域中的互聯網用戶,提供真實的內容和值得信賴的銷售網點。「.COM」域名案件在WIPO通用頂級網域名稱(gTLD)案件中占75%,顯示出其持續重要的地位。2020年WIPO域名投訴人活動領域占比2020年WIPO UDRP案件涉及127個國家的當事方,高於2019年的122個。美國(提出1,359起案件)、法國(786起)、英國(411起)、瑞士(256起)和德國(235起)是案件量最高的前五個國家。WIPO也為超過75個國家頂級網域名稱(ccTLD)提供爭議解決服務,如.CN(中國大陸)、.EU(歐盟)和.MX(墨西哥)。除網域名稱爭議之外,WIPO Center在2020年收到77起不同IP領域的調解和仲裁案件,比起2019年的案件量增加了24%。WIPO的這些措施,使得來自全球各地的當事方,無需上法庭就能解決其案件。在WIPO受理的案件中,與專利相關的爭議仍是最常見,其次是商標、資訊與通信科技(ICT)和著作權爭議。 - 110
2020年EUIPO商標及註冊設計的申請量創新高
資料服務組COVID-19在全球的廣泛流行重創了人類社會。2020年的前幾個月,疫情對EUIPO主要產品的整體需求急劇萎縮。但是,從2020年6月起,由中國大陸帶動的需求明顯增加,歐盟商標(EUTM)申請量出現強勁復甦趨勢,減緩這波疫情原先對歐盟IP權需求的負面衝擊。在2020年,EUIPO受理的歐盟商標申請量創下了17萬6,987件的新高紀錄,比2019年成長10.24%;歐盟商標申請所指定使用的類別數量,也創下歷史新高,依商品及服務尼斯分類的類別計,超過43萬8,500類。推動歐盟商標整體成長者,是在2020年下半年數量明顯走升的直接申請(direct filing)件數,但是,國際註冊(IR)的申請件數則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4.6%。如下圖所示,疫情初期對歐盟商標整體需求出現負面衝擊。歐盟商標每月申請量在2020年對比2019年的曲線顯示,2020年春季(3月至5月)明顯地呈現負向下修,在6月之後則出現明顯地正向成長。圖 2020年vs.2019年歐盟商標每月申請量在COVID-19流行期,對涵蓋醫療、個人和公共衛生、娛樂和家庭相關商品的歐盟商標,其需求呈現整體上升的趨勢,很可能是因為在全球齊心協力對抗疫情下,為了充分滿足消費大眾及衛生當局不斷變化的需求所致。申請量創新高紀錄的趨勢,也同時適用於歐盟註冊設計(RCD)的申請項數,在2020年達11萬5,815項,比2019年成長了3.62%。該成長主要是因為國際註冊設計(IRCD)申請增加,2020年國際註冊設計申請項數成長9.23%。 - 111
WIPO「里斯本協定日內瓦法案」第一個地理標示:柬埔寨的貢布胡椒
資料服務組柬埔寨的貢布胡椒(Kampot Pepper)是第一個透過WIPO「里斯本協定日內瓦法案」獲得註冊的地理標示(geographical indications,GI),里斯本協定日內瓦法案的GI制度為咖啡、茶、起司、酒類、陶器、玻璃和布匹等產品的地理來源名稱提供保護。「里斯本協定日內瓦法案」於2020年生效,透過單一註冊程序和一套收費即可獲得涵蓋30多個國家的原產地名稱(appellations of origin,AO)和地理標示(GI)保護,從而促進原產地產品國際貿易的發展。原產地名稱和地理標示,兩者均是用於識別具有特定地理來源和品質有關聯的產品,讓當地生產者在市場上得以區隔其產品,從而有助於提高收益。「里斯本協定日內瓦法案」將里斯本制度的範圍擴大到包括地理標示,柬埔寨在加入成為第一個締約方後,現在也是第一個根據該法案獲得註冊地理標示的申請人。里斯本註冊局局長Alexandra Grazioli表示,每一個地理標示都講述著一個民族和他們的傳統故事,並向世界傳達當地社區所提供的豐富產品。WIPO的里斯本制度有助於將這些產品推廣至國際市場,增加生產者的收入並改善他們的生計,同時使喜愛這些產品的消費大眾生活更美好,促進他們與全球農民和手工藝者的聯繫。關於貢布胡椒貢布胡椒可追溯到西元13世紀,生產於柬埔寨的貢布省和白馬省,從2010年起即在柬埔寨國內獲得地理標示註冊。該產品在其國內獲得地理標示註冊之後,出口金額呈現急速增加,其中銷往國際市場約占產量的七成,農場平均交貨價格也成長了三倍,從註冊前平均7.5美元,持續上漲到註冊後十年的22.7美元。根據柬埔寨商務部智慧財產權局公布的統計數字,貢布胡椒的總產值在2009年僅7萬美元,但到了2019年,總產值已達超過100萬美元。貢布胡椒在里斯本制度下取得註冊,將為其在國際上帶來更進一步的成功。但隨著價格水漲船高,在當地和國際市場上產品詐欺和偽造的風險也會跟著增加。透過單一註冊程序,貢布胡椒將獲得「里斯本協定日內瓦法案」所有締約方的保護,當地生產者將有機會在超過30個國家(包括歐盟成員國)行使其權利。 - 112
美日開始第3階段專利聯合檢索試行計畫
資料服務組1. 美日專利聯合檢索試行計畫(US-JP CSP)美日專利聯合檢索試行計畫(以下簡稱「US-JP CSP」)是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和日本特許廳(JPO)共同努力的成果,讓兩局審查官各自審查向兩局提交的專利申請,並在相同期間內儘早將兩局的初步審查結果及意見提供予申請人。使用US-JP CSP的優點,包括以下:兩局較早同時發送初次審查意見通知,可提升申請人對專利審查及取得權利時間相關資訊的預測(申請人無需支付兩局額外費用)共享審查官的意見,可以增加申請人收到兩局一致的審查結果的可能性,並可減輕申請人回復兩局初次審查意見(FA)的負擔。如此,申請人可能獲得較強且安定的專利權。減輕申請人因為JPO初次審查結果的引證及先前技術文件,必須向USPTO提交資訊揭露聲明書(IDS)的負擔。如果JPO受理一組技術相關聯的申請案,則兩局審查官應同時發送這些申請案的初次審查結果給申請人,讓該申請人可以在同一時間收到這些申請案的審查結果。有關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相關連結2.美日聯合檢索試行計畫第一階段的分析結果。2. US-JP CSP試行期間JPO和USPTO同意共同努力,透過兩局審查官的交流合作來優化專利審查品質。依2015年5月21日於中國大陸蘇州簽署的「合作備忘錄(MOC)」,自2015年8月1日開始啟動了US-JP CSP。在第一階段為期兩年試行計畫之後,第二階段的三年試行計畫,係依新的營運方案於2017年11月1日開始。經過JPO與USPTO進一步討論,兩局同意自2020年11月1日開始,為期兩年第三階段試行計畫。US-JP CSP的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營運方案維持不變。3. 符合資格的US-JP CSP申請案符合JPO規定的申請案(日本案),及符合USPTO規定的相應案(美國案),同時滿足兩局各自要求的US-JP CSP的所有申請資格,則可以加入US-JP CSP。此外,JPO和USPTO也接受未公開的申請案加入US-JP CSP。<JPO規定的US-JP CSP的申請資格>(1) 該申請案必須包含3個或更少的獨立請求項,且請求項總數應不多於20個。(2) 日本案的每項獨立請求項應實體對應於美國案的每項獨立請求項。關於此兩案的獨立請求項是否實質上互相對應的決定,將視個案而定,然而,如果該日本案的獨立請求項與美國案的獨立請求項的範圍相同,則可被認為是「實質上互相對應」。(3) 專利申請案待審中,但實體審查尚未開始。如US-JP CSP的申請表格提出時,該申請案尚未公開,則必須將美國案的請求項副本一份交付予JPO。對於待審中案件,如已提出加入US-JP CSP的申請,但尚未能進行實體審查,JPO官員將會與申請人聯繫。申請人亦可透過以下任一方式查詢申請狀態: (i) 向JPO提出線上查詢(收費服務),或 (ii) 在JPO網站登入J-PlatPat查詢(限已公開之申請案)。此外,申請人可以撥打電話03-3581-1101分機3103,與JPO聯繫。至於「尚未開始對您的專利申請進行實質審查」,是指尚未收到特許廳長官或審查官發出的下列通知:核駁理由通知(專利法第50條)審查決定書的副本(專利法第52條第2項)說明書未揭露先前技術之通知(專利法第48之7條)在同一日期同時提出兩項或多項相同發明的專利申請的協議命令通知(專利法第39條第6項)(4) 申請案與相應案之獨立請求項的最早優先權日應相同。(5) 日本案和美國案之最早優先權日及申請日,均應在2013年3月16日之後。(6) 在申請加入US-JP CSP時,已經提出實質審查請求(亦可於請求加入US-JP CSP的同時,提出實質審查請求)。(7) 每一個專利申請案應分別提出請求加入US-JP CSP的申請。但是,亦可向JPO提出一組技術相關聯的申請案。在這種情況下,這整組申請案數目不得超過5個。(8) 申請人必須是未提出「因商業策略的IP組合之集體審查」、「加速審查」或「超加速審查」申請。但是,如已提出上述申請,事後提出撤回此類申請者,仍可以加入US-JP CSP。4. 申請加入US-JP CSP4.1.如何加入US-JP CSP為了加入US-JP CSP,申請人必須在向兩局之任一局(第一檢索局)提出申請表格後的15日內向另一局(第二檢索局)提出申請表格。US-JP CSP的申請表格可經由網站連結下載。申請人必須填寫表格上的所有必要欄位,並以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寄送給JPO,並設定密碼。對於在提出US-JP CSP申請表格時尚未公開之申請案,則必須在提交本申請時將US-JP CSP申請表和美國案的請求項副本一份,以加密密碼的電子郵件提交給JPO。因為這些請求項含有未公開資料,因此務必使用密碼保護電子郵件發送的資料,並分開將密碼以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寄送給JPO。4.2.確定是否符合US-JP CSP的資格首先,JPO將對申請案是否符合US-JP CSP的資格做出決定,並將其決定通知USPTO。之後,在JPO收到USPTO的決定並將其納入考慮後,JPO再將其決定通知申請人。以下是描述從兩局收到US-JP CSP的申請表格到向申請人發出符合資格通知的工作流程。 【圖1】兩局從收到US-JP CSP申請表到通知申請人符合資格的流程向兩局提出US-JP CSP請求是免費的。<提出US-JP CSP申請前要謹記的事情> 向兩個IP局提出(並被兩個IP局接受)的申請每年最多400件。在兩局達申請數量上限時,將停止接受新申請。5. US-JP CSP的工作流程JPO通知申請人核准加入後,US-JP CSP的工作流程如下所示;無論JPO作為第一檢索局或USPTO作為第一檢索局,均適用相同的工作流程。【圖2】US-JP CSP工作流程6.其他注意事項一般情況,兩局應在核准US-JP CSP的申請後4個月內,將初步審查結果通知申請人,但是,如果USPTO因故無法在核准申請後的4個月內,將其審查結果草案發送給JPO,JPO行政事務部官員應發送通知以告知該申請人:「從JPO核准您的申請以來已經4個月,惟因迄今尚未收到USPTO的審查結果。因此,僅根據JPO提供的審查結果將初次審查結果發送給您。為了進一步改善US-JP CSP,JPO將在初步審查結果通知申請人後,進行一次客戶滿意度聽證調查。屆時,如需您配合,尚請保留您寶貴的時間進行聽證調查。請參考以下連結以取得更多關於US-JP CSP的資訊。相關連結3.請求加入美日聯合檢索試行計畫於JPO的申請流程相關連結4.美日聯合檢索試行計畫常見問題 - 113
WIPO Pearl資料庫增加COVID-19術語,激勵創新對抗疫情
資料服務組WIPO Pearl術語資料庫增加了以10種語言約1,500個與COVID-19相關的新術語,幫助創新者在新型冠狀病毒的新治療和診斷方面,使用同一套基本術語及其多語言同義詞。此一進展將促進國際合作,並使全球專利文獻和其他公共資源的資訊更容易取得。WIPO Pearl即日起包含了147個與COVID-19相關的重要概念,每一個概念提供10種不同語言,總計近1,500個術語。這些術語主要源於生物學、醫學(尤其是流行病學和診斷學)和公共衛生領域,並以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韓文、葡萄牙文、俄文和西班牙文提供,上述語言也是WIPO國際專利制度的官方語言。目標是幫助COVID-19疫情重要術語,在跨不同語言間保持一致性和明確性。前WIPO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Francis Gurry)表示:創新日趨全球化,因此,一套經過確認、多語言、常用的COVID-19相關術語集可創建知識庫,以幫助研究人員獲取和借鑒另一種語言創作的成果。WIPO提供此升級服務,以支持全球尋找冠狀病毒新療法和新疫苗的努力,這是一個最典型的需要互相理解與合作的全球性挑戰。這些COVID-19術語均可在WIPO Pearl資料庫中找到,該資料庫總共包含近20萬個術語,涉及的主題從生物農藥、聊天機器人和綠色化學,到奈米型衛星(小型衛星)、量子電腦運算和虛擬實境。這些術語收錄於WIPO Pearl網站上一個單獨的術語詞彙表中。該詞彙表區分成多個主題,每個主題的概念會依其關係排列。如此,相關概念就可一起查看,有助於理解它們之間的關聯性,有別於按字母順序排列所不可能辦到的方式。該詞彙表還可以與WIPO Pearl臚列的每個概念術語相連結,並可連接其定義、多種語言的對應詞、以上下文舉例說明術語的用法和含義以及術語的可靠性評分,另外,也提供以圖形和動態方式描繪概念之間關係的概念圖。COVID-19術語的匯集庫,也與WIPO的「PATENTSCOPE」專利資料庫相連結:透過詞彙表或WIPO Pearl應用程式-「語言檢索(Linguistic Search)」或「概念圖檢索(Concept Map Search)」-啟動一鍵式搜索,即可用10個語言中的任何一個語言,輕易地檢索到包含這些術語的專利。例如,研究人員可以從英文術語開始,透過使用該術語經過驗證的其他語言對應詞,即可檢索到其他多達9種語言的相關專利。鑒於COVID-19術語與目前疫情息息相關,因此WIPO允許免費下載。用戶可以取得一個的.pdf文件(內含上述所有語言的術語以及每個概念的英文定義),或者一個.xml文件(允許將COVID-19術語收藏整合到其他應用程式,例如電腦輔助翻譯軟體或資料挖掘工具(data mining tools))。術語匯集庫中有70個雙語術語紀錄(200個術語)是由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學生提供。WIPO-PCT語言專家提供了其餘的77個紀錄,並增加了不同語言的1,300個術語,以確保全部147個概念都能以WIPO Pearl的10種語言提供。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該匯集庫將會再增加更多的概念。關於WIPO Pearl的更多資訊WIPO Pearl於2014年啟用,目的是在促進WIPO國際專利制度《專利合作條約》(PCT)的10種語言出版的資料所使用科學及技術用語的正確性及一致性,從而使人們更容易檢索並共享跨不同語言的科學及技術知識。該資料庫是由經驗豐富的WIPO語言專家和術語專家所開發,目前包含超過19萬個術語。該界面以10種語言提供,且可用於行動裝置。用戶可以用45種不同的語言組合來檢索科學和技術術語,跨歐洲和亞洲間之語言以及使用阿拉伯語進行檢索。這使得WIPO Pearl在目前可免費取得的網路語言資源中獨樹一幟。WIPO Pearl為每個術語提供知識內涵豐富的上下文,以幫助說明其含義和用法。WIPO Pearl另一個特點是概念圖,用戶可以透過探討概念之間的連結來瀏覽相關領域的知識。這些連結是經過WIPO術語專家的研究,並以手動輸入,以顯示某些概念比其他概念在範圍上更寬廣或更狹窄。用戶還可以選擇利用在概念圖的子集中顯示的資訊,即所謂的「概念路徑(Concept Paths)」,在WIPO專利資料庫PATENTSCOPE中進行關鍵字組合搜索。 PATENTSCOPE也可以直接透過執行「語言檢索」界面中的傳統關鍵字檢索的結果清單中進入。除了提供人力建立的概念圖,WIPO Pearl還利用人工智慧(AI)生成所謂的概念雲(Concept Clouds)-顯示概念之間關係的集群化。WIPO Pearl是第一個具有這種創新功能的術語資料庫。WIPO Pearl同時也與WIPO Translate整合,WIPO Translate是WIPO內部開發的AI機器翻譯引擎,在目標語言無相關術語時,向用戶提供機器翻譯建議。現在包括大學和政府機構的全球合作夥伴網路日益成長,有助於WIPO Pearl增加新術語,同時合作夥伴機構中的學科領域專家,將會檢查該領域術語的正確性,並提高術語可靠性評分。 - 114
WIPO推出新的免費全球IPR司法判決資料庫
資料服務組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於2020年9月24日推出WIPO Lex-Judgments,這是一個新的資料庫,可免費查閱世界各地與智慧財產權法有關的主要司法判決。由於技術創新的速度往往超過了立法機關和政府制定新規定和新條例的能力,世界各地的法院面臨著越來越多高度複雜的共同問題。WIPO Lex-Judgments透過由參與成員國的相關主管部門精心挑選的判決書,幫助人們更全面了解法院如何處理這些問題。這些判決對其管轄範圍內智慧財產權法確立先例或令人信服的解釋。WIPO Lex-Judgments在推出時收錄了來自10個國家的 400多份文件。WIPO Lex-Judgments將為全球化世界中的智慧財產權爭議裁決提供重要支持。在全球化的世界局勢,法院和政策制定者受到智慧財產權規律因動態發展而帶來的挑戰時,可以利用從外國判決和司法實務中獲得的資訊,為其國內司法和政策尋求解決方案。透過促進獲得司法判決的資訊,WIPO Lex-Judgments將有助於為法院的分析和推理提供資訊並強化,同時也有助於辨別各國在處理共同智慧財產權問題時,採取趨同和對比方法。此外,WIPO Lex-Judgments也提供了關於參與成員國在智慧財產權爭議方面的司法體制資訊。該資訊讓使用者能夠了解包括一般法院和專門法院的各種體制,以及履行準司法職能的行政單位,和其在應對智慧財產權爭議的技術性質時的各種特點。WIPO Lex-Judgments不僅可能有益於法官,且對政策制定者、律師和學術界也很有益處,更有助於了解法院如何處理複雜和艱鉅的智慧財產權爭議,因為法院正努力使智慧財產權裁決更為一致、有效和容易取得。WIPO Lex-Judgments進一步鞏固了WIPO Lex提供的內容,WIPO Lex是WIPO收錄全球智慧財產權法律和條約的網站。關於WIPO Lex-Judgments智慧財產權爭議解決越來越具跨國性,且各國法官越來越需要跨越管轄範圍與同行進行對話,WIPO於2018年開啟該項智慧財產權司法管理上的工作計畫。相關活動由WIPO司法研究所負責協調,目的在幫助全世界法官就所面臨的共同挑戰交流經驗,開展有針對性的能力建設活動,並提高智慧財產權和法院相關資訊的可用性。WIPO Lex-Judgments是回應眾多成員國(最初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和西班牙)所表達的需求,這些國家希望能有一種資源,能夠提高國際層面就智慧財產權司法系統和判決訊息和資料的可得性及可及性。透過WIPO Lex-Judgments,可以查閱各成員國法院或其他國家主管部門因其重大影響或先例價值而直接選定的主要司法判決。該資料庫收錄了所有已編目判決書的可檢索書目詳細資訊,其中包括主題、發布機構、程序類型、相關立法、關鍵詞和摘要及判決書原文的全文。由於WIPO Lex-Judgments與WIPO Lex彙整在一起,因此還可以針對判決中引用的國家法律和國際條約,與WIPO Lex中所載的國家法律和國際條約進行交叉引用。此外,每個成員國的網頁都概述了其智慧財產權爭議的審判體制、列出了行政和司法程序的相關特點、智慧財產權案件統計資料和國家線上判決資料庫的鏈接。WIPO Lex-Judgments界面提供英文、阿拉伯文、中文、法文、俄文及西班牙文的服務,並透過包括WIPO Translate在內的自動機器翻譯工具,加強了獲取外國智慧財產權判決文本的全球渠道。WIPO Lex-Judgments在最初10個國家的參與下啟動,隨著每一個新參與成員國的判決書的增加,該資料庫將繼續發展,並透過更新來改進檢索、篩选和機器翻譯的功能。 - 115
USPTO宣布針對商標及服務標章推出COVID-19優先審查計畫(2020年6月15日)
資料服務組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於2020年6月15日宣布針對某些商標及服務標章申請推出新的COVID-19優先審查計畫。根據該計畫,USPTO將接受申請請求,優先對用於識別合格COVID-19醫療用品和服務的商標申請,進行初步審查。此外,USPTO將免除優先審查申請費。USPTO局長Andrei Iancu表示,發明家和企業家正日以繼夜的開發有助於預防、診斷、治療或治癒COVID-19的產品。加速與該產品相關的商標申請以及醫療和醫學研究服務的服務標章申請的初步審查,有助於將重要且可挽救生命的治療方法,加快推向市場。為符合新計畫的要求,該優先審查申請必須是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於預防和(或)治療COVID-19的產品或方法,或適用於預防和治療COVID-19的醫學或醫學研究服務。 - 116
JPO關於因應COVID-19擴大—緊急狀態5月25日宣布解除後之相關措施(2020年5月27日)
資料服務組5月25日宣布解除緊急狀態。今後依循「COVID-19傳染病基本對應政策方針(COVID-19傳染病對策本部制定)」,為防止傳染病之擴大,同時維持社會經濟活動,日本特許廳(JPO)將採取以下措施:自4月13日起關閉之JPO正門,將於6月1日起重新開啟。為避免人與人的接觸,仍請儘量採用電子申請或郵寄之方式為之。為確保社交安全距離,申請及閲覧等服務窗口將會進行流量控管,並且暫停開放諮詢窗口之服務。櫃台上將會設置隔板,並徹底執行配戴口罩及手部消毒等防疫措施。進入本廳請務必配戴口罩。 - 117
EUIPO發布6月起恢復計畫(2020年5月29日)
資料服務組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執行長Christian Archambeau於2020年5月29日發布一段有關該局目前情況的最新影片。EUIPO執行長Christian Archambeau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第二次延長的截止期限已於5月18日結束,為避免出現技術問題,因此在未來幾週內需要公布大約21,000多件歐盟商標(EUTMs)。Christian Archambeau執行長在影片中提到有關eComm系統的優化更新,該系統將幫助使用者取代傳真通訊的使用,並強調EUIPO成功的持續舉行虛擬會議。Archambeau執行長也說明EUIPO自6月開始的恢復計畫。 - 118
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進一步減免專利相關規費和延長期限(2020年5月27日)
資料服務組依據「Coronavirus援助、救濟暨經濟安全法(CARES法案)」提供的暫時性授權,USPTO於2020年5月27日進一步延長部分的專利相關文件提交及必要費用繳納的截止期限。USPTO已經兩次展延截止期限,最後一次展延的期限落在5月底。然而,該局認為COVID-19疫情仍持續肆虐,尤其是對小型企業和個別發明人帶來困境。因此,隨著利害關係人以各種方式因應本次疫情的影響,且越來越多正在恢復營運,USPTO將再次延長部分的截止期限。具體而言,對於小型和微型實體,依據「2020年4月28日公告的CARES法案通知」應在2020年6月1日之前提交將被視為是準時提交,卻尚未提交者,如在2020年7月1日之前提交,現在也將被視為準時提交。對於大型實體,在2020年5月31日之後,將依個案需求評估。申請人可透過提交期限展延的請求或復權的請求(a petition to revive)尋求救濟。為了維護利害關係人的靈活性和選擇權,USPTO還將為在2020年6月30日當日或之前非因故意放棄(abandon)其申請或程序而請求復權者,免除其規費之繳納,但須附帶聲明延遲提交文件及繳費是因COVID-19疫情爆發所造成。USPTO將持續評估COVID-19疫情的演變情況,以及其對USPTO的營運和利害關係人的影響。 - 119
紐西蘭智慧財產局(IPONZ):因應COVID-19疫情公布更新服務(2020年5月25日)
資料服務組2020年5月25日更新IPONZ近日更新公告因COVID-19疫情導致中斷者,其到期日可獲得展延的個案及作業程序的範圍。針對指定紐西蘭的國際商標註冊(NZDs),IPONZ將延長對回應暫時核駁通知及後續核駁理由通知之截止日期。IPONZ將不再自動延長商標所有人在商標未使用的廢止程序中,提出答辯和證據的截止日期。如果該商標所有人受到COVID-19的影響以致延誤,可以請求展延期限。上述到期日將延長3個月。當個案或作業程序的到期日得到展延時,其在IPONZ線上系統的主要聯絡人都會收到有關延期的通知。到期日將於每個星期一展延,適用於未來一週到期之任何個案或作業程序。IPONZ將繼續以上述方式給予展延直至2020年7月31日止,並將在7月初通知超過此日期的進一步延期。IPONZ最近針對受COVID-19疫情影響的專利回復期限和聽證會提供了詳細的指南。請查看以下內容以獲取更多信息:因COVID-19疫情影響延長專利回復期限在COVID-19下的聽證證據準則及聽證之參加更新2020年4月15日公告新增部分個案或作業程序如經IPONZ確認係因COVID-19疫情而中斷,將調整其到期日,新增包括:(2020年5月25日更新)回應暫時核駁通知的截止期限(適用於指定紐西蘭的國際商標註冊)(2020年5月25日更新)訴訟案件提交證據的期限,但不包括商標未使用的廢止程序的情形。 - 120
澳洲智慧財產局(IP Australia):因應COVID-19疫情提供商標註冊的求助熱線(2020年5月20日)
資料服務組IP Australia公布,為因應COVID-19所帶來的挑戰,該局對受影響的中小型企業提供一項關於商標註冊資訊的免費服務。此項服務並非商標獲得註冊的保證,亦非商業或法律諮詢服務。需要商業或法律諮詢者,請洽智財專業律師或商業顧問。此項服務適用於因本次疫情流行導致業務改變或擴張的企業,特別是有興趣了解在商標註冊方面,有哪些可供其選擇的企業。透過求助熱線,企業可與經驗豐富的商標審查員取得聯繫,可協助提供商標制度的資訊,包括註冊新商標,及如何透過新申請案將目前有效的註冊商標使用於新的商品或服務。提供的都是基於事實和公正的資訊。關於商標制度及個別公司的最佳使用意見,建議諮詢相關領域的顧問,如商標律師或其他專業人員。求助熱線的使用說明利用此服務的第一步是發送電子郵件至以下信箱:[email protected]請在電子郵件中包括以下資訊:名字聯繫用電話號碼(手機優先)與本案相關的有效商標註冊編號新商標(如果有)或預計要增加類別的現有商標註冊(號碼即可)新的或預計要增加的商品和服務類別簡短敘述本次疫情大流行如何影響您的業務,以及因此對業務做了什麼改變對於商標註冊流程的任何問題如對上述任何一項無法確定時,請提供有助於解決問題的資訊。提交電子郵件後,審查員將以電話進行聯繫,並討論提交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