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
國際動態

EPO發布《太陽光電技術趨勢》洞察報告,30年間發明數量增長超過17倍

字型大小:

歐洲專利局(EPO)於2025年7月16日發布最新技術洞察報告《太陽光電技術趨勢》(Technology Insight Report “Advances in photovoltaics – Technology trends for solar energy”)(下稱本報告),指出在全球永續發展、能源安全、技術進步及生產成本下降等因素推動下,太陽光電技術創新在過去30年間顯著增長超過17倍。

 

五十年間技術創新趨勢:從材料、元件到應用不斷成長

本報告分析過去50年間(1974-2023年)橫跨30種光電技術的發展趨勢,研究結果涵蓋約34萬件發明資訊,其中包括7萬件國際專利家族(International patent families, IPFs),分布於4大領域:光電材料(Photovoltaic materials)、光電元件(Photovoltaic devices)、元件管理(Management of photovoltaic devices)及應用(Application)。

光電技術發明數量在1990年代後期開始大幅增長,雖然在1990年至2023年間,元件技術始終扮演關鍵角色,占所有發明比例高達78%,但其他子領域的占比也穩步增長。2020-2023年間與元件技術相關發明占比為48%,其次是應用(25%)、光電材料(17%)和元件管理(10%)。

 

光電技術發明數量:歐洲在關鍵創新領域表現強勁

在過去15年間,專利申請重心日益轉向中國大陸(如圖1),反映出其在光電製造與部署方面的崛起。雖然自2012年以來IPFs數量有所下降,但中國大陸專利申請數量自2010年起激增近6倍,2022年更占全球光電新發明的80%。

EPO_圖1

圖1 2023年之前光電技術領域發明數量(依最早公開年統計)

儘管中國大陸在太陽能板製造方面位居領先地位,歐洲仍在關鍵技術領域保持強勁優勢,例如農業光電(Agrivoltaics;結合太陽能板與農地利用)以及設置於屋頂、車棚和建築物上的太陽能裝置。

 

專利申請途徑

在光電技術領域中,專利透過PCT申請在過去幾十年間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透過中國大陸申請(CN)也變得日益重要,而透過其他申請途徑如歐洲申請(EP)則相對持平(或有所下降)(如圖2)。

EPO_圖2

圖2 光電技術領域各國際專利家族所選擇的專利申請途徑

 

全球前20大IPFs申請人

在1990至2023年間,前20大IPFs申請人主要來自日本(13 家),其次是美國(3家)、南韓(2家),以及德國與法國(各1家)。中國大陸的主要機構(如中國科學院與國家電網公司),由於專注在中國大陸地區專利申請,因此並未出現在此排序中。

前20大IPFs申請人主要聚焦於元件技術(15,146件IPFs)、光電材料(3,178件)與應用技術(2,517件);與元件管理相關的技術則占比較少(1,010件)。

 

歐洲新創公司與大學推動元件與材料領域的創新

歐洲新創公司主要在光電元件領域進行創新,其次是材料領域,近年來則越來越著重於應用相關的發明。新創活動最活躍的國家包括德國、法國、瑞士與瑞典;主要的區域熱點包括英格蘭南部、比利時與荷蘭南部、萊茵河上游地區、蘇黎世、日內瓦湖區、法國東南部、德勒斯登與斯德哥爾摩。

歐洲大學持續在光電元件與材料領域展現出高度的創新活力。英國在學術專利申請方面居於領先地位,其次是法國、瑞士與德國;主要的區域熱點包括英格蘭南部、比利時與荷蘭南部、巴黎與洛桑地區、萊茵河上游地區,以及馬德里地區。

 

案例研究

  • 案例一:柔性可印刷的太陽能電池薄膜

瑞典發明人Henrik Lindström與Giovanni Fili共同研發Powerfoyle®,一種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ye-sensitised solar cell, DSSC)薄膜(專利號EP2625703B1),採用絲網印刷製程,將光吸收層、導電材料與催化劑等多層功能性材料依序沉積於基材上,可將環境光(自然光或人造光)轉換為可用能源,具有高能源效率,且環境足跡更低。

這項技術開創光電領域的新利基市場,兩位發明人透過創立Exeger Operations AB公司進行商業化,不同於傳統的屋頂型太陽能,其核心價值在於分散式、嵌入式能源生產,主要應用於低功耗、高攜帶性的產品,例如從無線耳機到工業安全設備,支援延長裝置使用時間,甚至能實現完全能源自主的目標。

隨著產能擴張,Exeger公司運用智慧財產組合,積極拓展商業合作布局,正推動嵌入式太陽能技術普及化,以支援更多領域應用。

  • 案例二:浮動式太陽能發電場錨泊平台

葡萄牙工程師Nuno Correia與Carla Gomes 以及INEG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Innovation in Mechanical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團隊,共同開發「漂浮式太陽能發電場錨泊平台」(專利號EP3571762B1,EP3515802B1),該平台透過旋轉整座浮島,並調整個別面板的傾角,以動態追蹤太陽位置。

這項名為PROTEVS的專利系統可將能源收集效率提升高達40%,且以抗紫外線回收塑膠製造,設計使用年限為20年,屆時可完全回收,有助於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因而在全球永續能源市場中更具吸引力。

 

展望未來
材料技術、儲能整合和智慧電網的進步,預期將持續推動該領域的發展,使太陽能成為潔淨、分散式且具韌性的全球能源基礎設施之基石。

 

 

  • 發布日期:114-08-27
  • 更新日期: 114-08-27
  • 發布單位:國際及法律事務室
  • 點閱次數:201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