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執委會發布「歐洲量子戰略」,期許歐洲於2030年前成為全球量子科技領導者
2025年7月2日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發布「歐洲量子戰略」(Quantum Europe Strategy)(下稱戰略),旨在建立一個具有韌性且自主的量子生態系,推動新創公司成長,將前瞻性的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可商業化的應用,並鞏固歐洲在科學研究上的領導地位。戰略強調全球量子技術市場仍在蓬勃發展,預計到2040年,該市場規模將從目前的20億至30億歐元增加到1,550億歐元。如此強勁的成長動能,意味著歐盟需要制定協調統一的工業化策略,使歐洲企業能夠抓住這即將到來的機會。戰略願景,在持續的科學領導地位基礎上,將歐洲打造為量子產業強國,2030年前成為全球量子科技的領導者。
在歐盟聯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 JRC)《歐盟在全球量子競賽中的角色》(EU role in the global quantum race)中指出自2017年至2024年間,全球量子科技專利申請量大幅增加,約有30,000個專利家族(Patent families),分布領域占比量子運算59%、量子金鑰分發27%、量子感測10%、後量子密碼學4%。中國大陸處於領先地位,尤其是量子金鑰分發領域具有優勢,占全球專利總量的46%,包括Quantum CTek等公司正推動此增長。緊隨其後,美國占比23%,主要由IBM、Microsoft、Google和Intel等大型企業推動。儘管歐盟在量子科技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在將創新能力與發展潛力轉化為實際商機方面仍顯不足,僅排序第四,與排序第三的日本,各占約6%。(如圖1)
圖1 各國量子科技專利數量占比
(綠點代表2017年至2020年的年均複合成長率
(來源:EU role in the global quantum race, https://publications.jrc.ec.europa.eu/repository/handle/JRC142902)
歐洲雖有公部門支持早期量子新創,但私募資金投資僅占全球5%,遠低於美國的50%;在後期發展特別缺乏資金,可能造成新創被外資收購的風險,進而流失技術、智慧財產與人才。
戰略聚焦於五大領域(如圖2)
- 研究與創新(Research and Innovation):整合歐洲各地卓越優勢,引領量子科學與產業轉型。
- 量子基礎設施(Quantum Infrastructures):發展具擴展性且協同合作的基礎設施中心,以支援生產、設計與應用開發。
- 強化量子生態系(Strengthening the Quantum Ecosystem):透過投資新創與成長型公司、確保供應鏈安全,以及推動量子科技產業化。
- 太空與雙重用途技術(安全與防禦)(Space and Dual-Use Quantum Technologies)(Security and Defence):將安全、自主的量子能力整合到歐洲的太空、安全與國防戰略中。
- 量子人才培育(Skills):透過歐盟內協調教育、訓練與人才流動,打造多元化的世界級人才。
圖2 歐洲量子科技的五大戰略領域
(來源:Quantum Europe Strategy, https://digital-strategy.ec.europa.eu/en/library/quantum-europe-strategy)
具體行動
- 歐盟與成員國共同推動「歐洲量子研究與創新倡議(Quantum Europ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itiative)」,整合各國量子研發能量,支持基礎研究及產業發展應用,並將投資於人才吸引和技能開發。
- 量子晶片是量子產業化和市場發展的關鍵底層推動力,歐洲必須迅速邁向大規模、低成本量子晶片製造,儘可能採行與微電子和光子技術相容的技術,或在必要時開發新技術。這種方法將能夠利用現有的半導體基礎設施,降低成本,加快量子晶片和裝置的上市時間。斥資5,000萬歐元的公共資金,設立量子設計中心與六條量子晶片試產線,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可量產的產品。
- 預計2026年啟動歐洲量子網路試驗平台,測試量子安全元件與早期應用,提供量子雲端服務、分散運算以及銜接研究與實際布署的高階驗證環境。
- 擴展歐盟量子能力群聚(Quantum Competence Clusters, QCCs)網路,作為區域樞紐,提供共享的基礎設施與服務,並連結學研機構與產業界。另預計於2026年設立「歐洲量子技能虛擬學院」(Virtual European Quantum Skills Academy),作為單一且集中的窗口,提供量子技術培訓與實務應用機會,以因應技能缺口。
- 與歐洲太空總署(ESA)合作制定「太空量子科技發展路線圖」(Quantum Technology Roadmap in space),確保各項量子太空活動的互補性與同步性。
- 歐盟執委會制定運用量子技術參與具有軍民兩用潛力技術的國防措施,例如透過冷原子感測器、鑽石感測器或量子電腦,並且投資歐洲國防基金及其歐盟國防創新計畫(The European Defence Fund and its EU Defence Innovation Scheme ,EUDIS)下的行動。
- 歐盟和北約表示量子技術是情報、監視、導航和安全基礎設施的關鍵推動因素。2024年,北約成立跨大西洋量子共同體(The Transatlantic Quantum Community),作為歐盟‑北約關於新興和顛覆性技術(Emerging and Disruptive Technologies)結構化對話的一部分,歐盟執委會和北約正在就量子技術進行合作。
未來規劃
- 歐盟執委會將與成員國及歐洲量子社群密切合作,包括學術界、新創公司、產業界以及創新相關利害關係人及其代表,共同將策略目標轉化為具體行動。
- 高階諮詢委員會(High-Level Advisory Board)將集結歐洲頂尖量子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包括歐洲量子領域諾貝爾獎得主。該委員會將為歐洲量子戰略的執行提供戰略指導。
- 預計將於2026年提出《量子法案》(Quantum Act)草案,進一步強化量子生態系與產業化進程。該法案將透過歐盟層級的大型全國性或區域性倡議,鼓勵成員國、企業、投資者與研究人員投資示範性生產設施。
量子科技從藥物研發的突破,到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護,將為歐盟的產業競爭力與科技主權開創新契機,也展現國防與安全領域的強大雙重用途潛力。預估到2040年,歐盟的量子科技產業將創造數以千計的高科技就業機會,全球市場規模亦將突破1,550億歐元。
「歐洲量子戰略」強調,吸引更多投資並推動量子產業成長的關鍵,在於凸顯量子科技對使用者的價值,透過開發解決實際問題、符合產業需求的量子科技或演算法,歐盟企業可展示其實用性,進而吸引更多資金。促進研究人員、產業領袖以及公私部門投資者之間的合作,同樣也至關重要,以共同找出量子科技最具應用價值的領域。
相關連結
- 發布日期:114-10-02
- 更新日期: 114-10-02
- 發布單位:國際及法律事務室
- 點閱次數: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