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發布報告,「數位農業」技術成長率比所有技術領域平均值快3倍,加速應對糧食挑戰
隨著全球人口預計到2050年將超過100億,如何在減少資源消耗的同時生產足夠糧食,已成為人類前所未有的挑戰。歐洲專利局(EPO)專利與科技觀察站發布「數位農業:邁向永續糧食安全」(Digital Agriculture - Towards Sustainable Food Security)技術洞察報告(下稱本報告),強調數位技術在確保糧食安全與推動永續發展上的潛力。
本報告由歐洲和拉丁美洲多國專利局合作完成,調查涵蓋12個技術領域,並將其分為4組(如圖1):植物農業(Plant agriculture)、人工成長環境(Artificial growth conditions)、畜牧管理(Livestock management)以及支援技術(Supporting technologies),其研究範圍包含約27萬個國際專利家族、40萬件專利申請。

圖1 本報告調查涵蓋之技術領域
(來源: Digital Agriculture - Towards Sustainable Food Security, https://link.epo.org/web/business/technology-insight-reports/en-digital-agriculture-towards-sustainable-food-security.pdf)
人工智慧(AI)、感測技術(Sensing)和自動化(Automation)的創新正在重塑全球農業;2000至2012年間,數位農業專利家族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CAGR)約4.8%,與所有技術領域的平均成長率大致相同;而過去十年間(2012至2022年),數位農業相關專利家族的CAGR上升至9.4%,成長速度是所有技術領域平均值的3倍(如圖2),顯示全球農業正加速邁向由數據驅動的精準農業轉型,以提高生產力並降低環境影響。

圖2 數位農業及所有技術領域國際專利家族(IPFs)數量成長趨勢
(來源: Digital Agriculture - Towards Sustainable Food Security, https://link.epo.org/web/business/technology-insight-reports/en-digital-agriculture-towards-sustainable-food-security.pdf)
影像與感測等跨領域技術正引領數位農業的發展,尤其是在植物農業領域成長最快,2000至2022年間專利申請量增加約7倍,2012至2022年間該領域的CAGR更達到13%(如圖3),這股成長動能也推動多項創新技術,例如協助農民更精準且有效率地自動化完成噴灑與收割等工作。另自2018年以來,無人機與AI的應用也大幅成長,為農業生產提供即時監控與預測分析的支援。

圖3 數位農業各技術群組IPFs數量成長趨勢
(來源: Digital Agriculture - Towards Sustainable Food Security, https://link.epo.org/web/business/technology-insight-reports/en-digital-agriculture-towards-sustainable-food-security.pdf)
產業界已成為推動數位農業創新的主力,2022年企業專利申請占總量的88%,CAGR由2012年前的5%,倍增至近十年來的10%(如圖4),反映企業在該領域的主導地位。
大型農機公司為主要創新者,包括全球知名的農業機械製造商,例如美國John Deere、荷蘭/英國CNH Industrial、德國Claas、日本久保田(Kubota),以及德國Amazonen-Werke;其次則是專注於畜牧業及智慧溫室技術的企業。這種現象顯示數位工具在農業各領域的整合應用趨勢,涵蓋作物生產、畜牧管理及環境控制農業(Controlled-environment agriculture)等範疇。

圖4 各申請人類別的IPFs數量成長趨勢
(來源: Digital Agriculture - Towards Sustainable Food Security, https://link.epo.org/web/business/technology-insight-reports/en-digital-agriculture-towards-sustainable-food-security.pdf)
儘管歐洲在數位農業技術的專利活動上仍保持領先,但報告顯示亞洲與拉丁美洲正加速成長,2020年,亞洲的IPFs已超越北美;而拉丁美洲儘管基數較小,但在2000至2022年間的專利申請CAGR更達到10.8%(如圖5)。

圖5 主要地區在數位農業技術領域的IPFs數量成長趨勢
(來源: Digital Agriculture - Towards Sustainable Food Security, https://link.epo.org/web/business/technology-insight-reports/en-digital-agriculture-towards-sustainable-food-security.pdf)
本報告特別聚焦拉丁美洲,指出該地區在未來全球糧食供應鏈中將扮演關鍵角色,依據2010至2020年的生產與出口數據推估,到2050年,全球每5份水果與蔬菜中,可能有2至3份來自拉丁美洲。巴西、智利、哥倫比亞、秘魯及墨西哥等國專利局均參與本報告撰寫,展現該等地區在永續農業與氣候調適技術上的潛能,以及其專利制度對農業創新的支持。
- 發布日期:114-10-30
- 更新日期: 114-10-30
- 發布單位:國際及法律事務室
- 點閱次數: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