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電加工機貫穿孔加工控制系統

高精度、低成本 航太加工技術革新
航太產業對精密加工的要求極為嚴苛,歐群科技長期關注破孔偵測技術,於2017年成功推出高性能感測技術,可透過電腦即時監測,大幅提升檢測精度與效率,使臺灣工具機具備與歐美高端設備競爭的實力。
航太加工技術在航空運輸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特別是對於精度和公差的要求極為嚴格,以渦輪機為例,為追求更高的運作效率和穩定性,因此會在渦輪機中的轉子、定子葉片上加工大量的小徑冷卻氣膜孔,進而提升熱效率與葉片壽命。
過去偵測技術尚未成熟,在鑽孔後需要用肉眼或手動測量深度,導致人力與時間成本增加。歐群科技董事長廖月照提及,2009年公司接獲法國賽鋒集團(Safran)飛機發動機(Snecma)的訂單,要求機器設備須具備破孔偵測功能,當時團隊採用水壓監控,雖然並非理想中的最佳方案,但始終把客戶需求放在心中,直至2017年成功研發高性能破孔偵測-感測技術,並取得「放電加工機貫穿孔加工控制系統」專利。
資訊探索 確立研發方向
歐群科技開發經理夏本強指出,本專利技術的最大特色在於利用電腦即時監測,能夠在一至兩秒內捕捉貫穿訊號,取代人工檢測需數十秒的觀察過程,且加工深度控制精度從0.1mm 提升至±0.03mm。此外,這項突破使臺灣細孔放電加工機具備與歐美高端機床媲美的功能,讓國內外渦輪發動機製造商能以較低的採購成本取得高性能設備,並為本土廠商創造更多國際接單的機會。
夏本強坦言,在研發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並非技術本身,而是資訊獲取與確立方向。由於國內在高階自動控制的資源有限,連國外設備商的技術都屬機密,使得資訊蒐集成為一大難題;在缺乏指引的情況下,研發團隊宛如在迷霧中摸索,尋找可行的方向。當技術要落地時又遇到運算能力的限制,由於當時電腦運算速度尚未達到如今的水準,團隊透過數學運算與外部轉換技術簡化計算過程,確保軟體能夠在機器設備上順利運作。
專利布局 展現技術深度
專利不僅是保護創新的法律工具,更是企業拓展市場的重要策略。廖月照指出,歐群以外銷為主,除了在臺灣申請專利,也積極布局歐盟等國際市場,確保技術在主要銷售區域受到保障。
針對軟體技術保護,夏本強提及,專利與營業秘密各有優勢,軟體的核心技術若不公開,外界難以推敲其運作原理,因此採用營業秘密保護或許更具優勢。然而,專利除了能防止競爭者惡意申請類似技術,導致原創者反遭侵權風險外,也能展現團隊的技術實力,並藉由專利文件向市場傳達技術深度,進而吸引更多客戶與合作夥伴。
創新商模 30天免費試用
破孔偵測技術可廣泛應用於精密模具、生醫、航太等領域,其中在航太產業已成為必備功能;目前選配此技術的機器比例約占15%至27%,並呈現逐年成長趨勢。
夏本強指出,為提高市場對此技術的接受度,歐群採用類似軟體產業的30天免費試用機制,傳統工具機軟體通常需在下單時一次性購買,但透過數位鑰匙管理,使用者即使無網路也能在試用期內啟用功能。未來除了在技術上持續精進,也正評估專利技術輸出的可能性,例如將破孔偵測技術整合至IC或電路板,將技術擴展至歐群以外的設備,創造更大商機。
- 發布日期:114-08-15
- 更新日期: 114-08-15
- 發布單位:專利行政企劃組
- 點閱次數: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