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
國家發明創作獎

農用感知驅鳥裝置

字型大小:
113國家發明創作獎得獎專輯(中文)_v13-1_頁面_46

環境友善、智慧科技 解決鳥害問題

鳥害一直是農民最頭痛的問題之一,但傳統驅鳥方式效果有限,市售驅鳥器也易被鳥類學習。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研發「農用感知驅鳥裝置」,以雷射技術,可提前驅趕,有效減少農作損害。

隨著民眾對健康、環保意識的提高,有機耕作已成為當今農業發展趨勢。然而,有機農業不能使用化學農藥與其他化學驅鳥方式,所以鳥害一直是最大的問題,從剛播種的種籽、剛發芽的嫩苗到收穫期的果實、稻穗,都會因鳥類取食,導致產量減損,影響農民收益

防治鳥害的難度相當高,不管是設立稻草人、燃放鞭炮或纏繞防鳥彩帶,因鳥類學習能力強,長時間作用驅鳥效果不明顯。為此,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團隊成員(郭東禎、張光華、林宜緯、林瑋祥)針對坊間驅鳥器缺點以及農民需求,開發出價格親民且對鳥類友善的非傷害性驅離設施「農用感知驅鳥裝置」,並於2021年取得專利。

亂數運作 強化驅鳥效果

花蓮區農改場約僱助理簡宏諭指出,有別於市面上的驅鳥器採用固定頻率或固定作為來驅鳥,本創作產品以雷射做為核心技術,於鳥類出現的區域進行加強雷射掃瞄(水平360度、上下120度),在鳥類未降落時即進行驅趕;搭配微處理器、定時器來驅動,設定啟動、休停作動秒數,並以亂數模式運作,鳥類無從學習且難以適應。

經試驗成果顯示,每公頃架設兩支驅鳥器(對角架設),可降低四成的農作物損害率, 以慣行水稻為例,因鳥害減少,每公頃可增加約1.4 公噸的收穫量;相較於聲音驅鳥器約一、兩周即失效,雷射驅鳥器架設超過30 天後仍有六成的驅離率

不斷確效 使產品最佳化

簡宏諭坦言,開發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確效,畢竟要確定方法有效,才能推廣給農民使用。因此團隊只能從一個雷射元件、兩個雷射元件,實際在田裡不斷測試,最後採用4到6個雷射元件構成一個驅鳥構面,讓鳥類感覺到有巨大物體靠近,同時高功率雷射也對鳥類視覺產生不適,進而將其驅離

此外,為讓驅鳥裝置能隨著不同作物、不同時段來設定運轉時間,自動開啟關閉,以減少農民巡田耗費的時間成本,輔以太陽能充電達到自給自足,團隊在自動程式控制和電池供應也花了一些時間調整,使產品達到最佳化

國際佈局 市場潛力可期

目前本創作以非專屬技術授權給信咚企業量產上市,每台售價約新臺幣一萬六千元,對深受鳥害的農民來說,雖然初期裝置成本較高,但以水稻可增加四成收穫量或大豆減少二成損失的情況下,使用一至二期即可回收設備成本。而透過改變雷射掃瞄範圍及俯仰角度,可分別應用在包含家禽養殖場、畜牧場、戶外魚蝦養殖業等受鳥害所苦的產業,甚至也吸引光電業者的高度興趣

簡宏諭指出,本專利產品自上市以來, 截至2024年底銷售量已逼近200台;更有日本業者主動洽詢以獨家代理方式導入當地市場,下一步將推廣至東南亞市場,創造龐大商機。

  • 發布日期:114-08-15
  • 更新日期: 114-08-15
  • 發布單位:專利行政企劃組
  • 點閱次數:7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