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告欄
1
2022年主要專利商標局受理專利商標申請概況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2022年主要專利商標局受理專利商標申請概況CNIPA、EPO及我國受理發明專利申請件數增加2022年,五大專利局受理發明專利申請量,CNIPA(1,619,268件)、EPO(193,460件)及我國(50,242件)均較上年增長約2.1%~2.5%,其他專利局則持平,新型專利部分僅有CNIPA(2,950,653件)增長;設計專利及商標部分,五大專利商標局與我國則均減少。CNIPA、JPO及我國發明專利核准件數成長專利核准及商標註冊數量部分,以CNIPA發明專利核准數量(798,347件)增加14.7%最為顯著,我國(37,175件)亦年增1.6%,USPTO商標核准數量(362,597件)成長7.3%,而JPO在發明專利(201,420件)與設計專利核准數量(29,540件)、商標註冊數量(322,768類),均成長7.5%~9.2%,其他局在各種專利核准及商標註冊數量則均減少。申請人在五大專利商標局及我國 均積極投入前瞻科技產業創新及商業布局進一步觀察同年專利申請技術領域分布,EPO受理發明專利申請以「數位通訊」為最大宗,USPTO、CNIPA為「運算科技」,JPO、KIPO為「電子機械能源裝置」,我國為「半導體」。對應主要專利局受理設計專利申請最多類別,「數據處理設備等」在JPO、USPTO與TIPO均排名首位,在EUIPO、CNIPA均排名第3。另我國與主要商標局受理商標申請前五大類別中,「電腦及科技產品等」均排名前三大;「科學及技術性服務」在EUIPO、JPO、USPTO均排名前五大。據上申請技術領域分布情形,顯示申請人在我國與美、日、歐、韓、中國大陸,均積極投入前瞻科技產業創新及商業布局。智慧局蒐集彙整最新資訊於「2022年我國與美、日、歐、韓、中國大陸專利商標申請暨核准概況」報告,請參考智慧局網站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lp-979-101-xCat-2.html2
112年11月份的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99期發燒出版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本月專題—鋼鐵業碳中和專利趨勢分析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對環境帶來的影響,許多國家/地區陸續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致力全球減碳行動,例如,我國於2022年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推動促進經濟成長方案之際,也要兼顧維護未來世代的生存環境;歐盟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加快產業界減碳腳步;英國宣布發展電動車、核能、碳捕捉技術及禁售燃油車等10大重點計畫,將淨零轉型視為「綠色工業革命」;日本訂定「2050碳中和綠色成長戰略」,以期提高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並在14個重點領域推動溫室氣體減排。經分析我國溫室氣體排放源,主要集中於鋼鐵、水泥及電子等製造業,其中鋼鐵業從廢鐵冶煉至軋鋼成型的每個製程,皆需要大量能源,相較各國鋼鐵業者致力於提升自身減碳技術,我國部分鋼鐵業者面對碳中和議題,仍未取得有效的解決方式,本期爰以「鋼鐵業碳中和專利趨勢分析」為專題,提出「鋼鐵高爐碳中和專利趨勢分析」及「鋼鐵電弧爐碳中和專利趨勢分析」二篇文章,蒐集各國鋼鐵產業的碳中和專利技術,整理分析其專利趨勢,以了解各國鋼鐵業者面對淨零轉型的應變措施,詳細內容,請參閱下列相關連結。本月專題文章:鋼鐵業碳中和專利趨勢分析專題一:鋼鐵高爐碳中和專利趨勢分析(賴耿賢、許嘉展、王集福)專題二:鋼鐵電弧爐碳中和專利趨勢分析(賴耿賢、許嘉展、王集福)本月論述文章:論述:醫藥化合物之顯而易見性探討——以羥二氫嗎啡酮與羥二氫可待因酮為例(郭廷濠)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112年「專利資料庫檢索與應用說明會」開始報名囉!!!
資訊室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為協助產學研各界人士,運用本局各專利資料庫檢索系統(GPSS與TWPAT),特舉辦112年「專利資料庫檢索與應用說明會」,本次課程包含專利優先權與專利家族介紹及運用,全球專利檢索系統(GPSS)與本國專利檢索系統(TWPAT)的新功能介紹與操作小技巧分享,誠摯邀請各界人士踴躍報名參加。聯絡人:黃先生TEL:(02)2376-7778E-mail:[email protected]4
112年10月份的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98期發燒出版
國際及法律事務室本月專題—廣義AI概念下所涉及之著作權議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通常被認為是「電腦科學中的一門學科,旨在開發各種機器和系統,這些機器和系統能夠執行被認為需要人類智能完成的任務」,隨著2022年ChatGPT問世,打破過往認為AI只能應用於單一領域的限制,可謂AI技術發展的重大轉捩點。然而,新興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AI的多元應用也對各國的智慧財產權制度造成衝擊與爭議。以著作權法為例,各國法規多於資訊爆炸時代前制定,科技的快速發展,難免讓現行制度力有未逮,而AI涉及的著作權議題甚廣,其司法實務及立法趨勢,亟待專家學者討論與解答,本期爰以「廣義AI概念下所涉及之著作權議題」為專題,提出「從美國人工智慧擴散模型訴訟案——談生成式AI圖像之著作侵權議題」及「資料探勘著作權限制及例外規定國際立法趨勢研究」二篇文章,從美國最新案例,研究AI擴散模型的運作在著作權體系下可能存在的爭議,並介紹AI資料探勘合理使用規定的國際立法趨勢,詳細內容,請參閱下列相關連結。本月專題文章:廣義AI概念下所涉及之著作權議題專題一:從美國人工智慧擴散模型訴訟案——談生成式AI圖像之著作侵權議題(陳家駿)專題二:資料探勘著作權限制及例外規定國際立法趨勢研究(高嘉鴻)本月論述文章:論述:歐盟數位單一市場著作權指令第17條之發展觀察——簡析歐洲法院C-401/19判決(莊晏詞)5
112年9月份的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97期發燒出版
資料服務組本月專題—專利連結制度下專利藥廠與學名藥廠間爭議重點及相關民事判決之研讀與啟發為推動我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藥事法於107年1月31日修訂新增西藥之專利連結制度,並於108年8月20日正式施行,專利法亦配套調整,於111年5月4日修正公布專利法第60條之1,並於同年7月1日正式施行,其修正重點包含:一、藥品許可證申請人就新藥藥品許可證所有人已核准新藥所登載之專利權,聲明該專利權應撤銷或其未侵權者,專利權人於接獲通知後,得依專利法第96條第1項規定,請求除去或防止侵害;二、為兼顧學名藥廠之權益,如果新藥專利權人未於規定期限內提起侵權訴訟,學名藥藥廠得就是否構成專利侵權提起確認訴訟,以免除學名藥上市後,可能被控侵權之風險。前揭專利法修正條文通過施行後,於學名藥上市之前,提供先行解決專利侵權爭議之機制,有助於專利連結制度運作周全,本期爰以「專利連結制度下專利藥廠與學名藥廠間爭議重點及相關民事判決之研讀與啟發」為專題,提出「探討仿單於藥品適應症侵權認定所扮演之角色——以專利連結相關訴訟研析」及「專利連結制度下學名藥廠的挑戰及機會——由智慧財產法院民事判決論起」二篇文章,透過相關案例研析,探討藥品適應症侵權時,藥品仿單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學名藥廠在專利連結制度下,可能面臨的挑戰與因應之道,詳細內容,請參閱下列相關連結。本月專題文章:專利連結制度下專利藥廠與學名藥廠間爭議重點及相關民事判決之研讀與啟發專題一:探討仿單於藥品適應症侵權認定所扮演之角色——以專利連結相關訴訟研析(張子威)專題二:專利連結制度下學名藥廠的挑戰及機會——由智慧財產法院民事判決論起(簡正芳)本月論述文章:論述:電池電動車之車體結構專利布局分析(呂振榮、王毓淇、羅振源)6
112年8月份的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96期發燒出版
資料服務組本月專題—我國專利複審及爭議審議新制之修法我國專利法自民國33年制定公布、38年施行以來,已歷經15次修正,然為持續回應產業界的需求,並建立更良善的專利救濟制度,智慧局於108年起啟動專利簡併訴願程序及爭議案兩造對審之修法,研提專利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並於112年3月9日經行政院院會通過。修正重點包含:一、專利專責機關內成立專責審議專利複審及爭議案件之獨立單位;二、增訂「核駁複審」制度,完善複審審議程序;三、重新建構專業、效率且嚴謹之爭議審議程序;四、對審議決定不服,免除訴願程序,逕提訴訟;五、創設「複審訴訟」及「爭議訴訟」之特殊訴訟類型;六、爭議訴訟事件採律師或專利師強制代理;七、真正專利申請權人之救濟途徑;八、鬆綁申請分割時點之限制;九、放寬設計專利之優惠期期間為十二個月;十、強制授權及其廢止案之審議程序配套修正;十一、新舊法律過渡期間適用規定。前揭專利法修正草案如經立法程序通過,將建構一套適切、迅速及專業兼具的救濟制度,對紛爭解決及產業發展大有裨益,本期爰以「我國專利複審及爭議審議新制之修法」為專題,提出「淺談我國專利複審及爭議審議新制之修法沿革」及「我國專利法修正草案舉發程序導入審議計畫之初探」二篇文章,就本次修法歷程、相關修法考量,以及修正草案導入審議計畫於舉發程序之實行與運用進行介紹及探討。詳細內容,請參閱下列相關連結本月專題文章:我國專利複審及爭議審議新制之修法專題一:淺談我國專利複審及爭議審議新制之修法沿革(魏紫冠)專題二:我國專利法修正草案舉發程序導入審議計畫之初探(孫文一、魏紫冠)本月論述文章:論述:天然氣伴隨氫能技術之專利分析(宋煒晟、馮昱豪、杜玟玟)7
智慧局112年上半年智慧財產權趨勢
資料服務組112年上半年,我國受理3種專利申請合計34,611件,較上年同期略減0.4%,其中,發明專利24,256件,微減0.2%;商標申請44,653件,下降4%。發明專利中,我國台積電申請1,171件,連續7年居本國人之首,外國人以三星電子430件首度躍升第1;商標部分,本、外國人分別以統一企業239件、上汽通用五菱汽車84件最多。專利申請本國人設計專利申請件數成長9%我國受理申請之3種專利件數共34,611件,其中,件數最多的發明專利申請24,256件,僅略減0.2%,本國人(9,390件)及外國人(14,866件)件數變化不大(如表1)。另設計專利申請3,508件,增加2%,主要是本國人件數增加9%,新型專利則下降。本國人發明及設計專利分別以台積電及宏碁件數居首本國發明專利前十大申請人,台積電申請1,171件,以上半年而言,已連續7年高居第1;聯發科(321件)成長114%,增幅最大(如圖2),其件數首度突破300件,並與群創(181件)、英業達(132件)分別創下105年以來各該公司的最高紀錄,表現亮眼。設計專利前五大申請人中,宏碁(55件)續居第1,聯府塑膠(44件)之增幅(76%)最大(如圖3),另樹德科大(23件)件數為其自105年來最多。我國企業、研究機構及金融三業之發明專利件數均為正成長 本國人發明專利件數,企業(7,635件)及研究機構(147件)較上年同期分別成長2%及12%,學校(736件)則減少。企業申請件數,大型企業(6,266件)及中小企業(1,369件)分別小幅成長2%及3%。學校部分,清大(58件),續居第1,長庚科大(22件)為私立學校之冠,增幅(100%)最大(如表3)。研究機構部分,工研院(67件)領先其他申請人(如表4)。此外,金融三業(87件)成長4%,以兆豐銀行(17件)最多(如表5、圖4)。 外國人發明及設計專利分別以三星電子及卡地亞最多外國人發明專利申請14,866件,較上年同期減少1%(如表1)。前五大國家(地區)中,以日本申請6,216件最多,另中國大陸(1,683件)及南韓(1,263件)均有近2成之成長率(如圖1)。前十大申請人中,南韓三星電子(430件)躍居第1,件數首度突破400件,創下該公司史上最高紀錄;南韓韓領(159件)之增幅(238%)最大,名次(第6名)亦為自105年來最佳(如圖2),此外,中國大陸西安奕斯偉(126件)為首度進入前10名(如圖2)。另設計專利前五大申請人中,以瑞士卡地亞72件最多,件數為該公司史上最多且首度躍居第1,美國蘋果(40件)受上年同期基期較低影響,成長率(1,233%)最高(如圖3)。商標申請 商標申請件數減少商標受理申請44,653件(56,198類),較上年同期減少4%,為近3年連續正成長後,首度下降。本國人(35,169件)及外國人(9,484件)之件數均為負成長(如表1)。 本國人商標申請以統一企業件數居冠本國前十大申請人之件數大多呈現正成長,統一企業以239件再度名列第1(如表7)。本國人申請類別,以第35類(廣告、企業經營及零售批發服務等)7,162件最多(如圖5)。外國人商標申請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車件數最多外國人商標申請,以中國大陸2,391件最多(如圖1)。前十大申請人件數一致呈現正成長,以中國大陸上汽通用五菱汽車84件位居第1(如表8)。外國人申請類別,以第9類(電腦及科技產品等)1,895件最多(如圖5)。本外國人商標件數各集中在「農業食材」及「技術研究」產業我國受理之商標申請仍以「農業食材」(12,198件)高居各產業之首,其次是「商業金融」(9,374件)及「健康醫事」(8,936件)等(如圖6)。本國人在「農業食材」產業(10,246件)布局最為積極,主要是餐廳及住宿之商標較多;外國人則以「技術研究」產業(3,106件)最多(如圖7)。8
112年7月份的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95期發燒出版
資料服務組本月專題—研析我國醫藥品專利權期間延長制度各國醫藥專利權期間延長制度之立法目的大致一致,皆為補償醫藥品及其製法發明專利,須經法定審查取得上市許可證而無法實施發明專利之期間。然實務上,各國基於政策性考量,對於實施醫藥專利權期間延長制度之相關規定卻不盡相同,以致於屬相同專利家族之各國醫藥專利被同一藥品據以申請延長,不同國家智慧財產局(IPO)所核准專利權期間延長範圍及期間亦有所差異。前揭關於專利權期間延長制度之議題,2021年工總白皮書第三章「對政府政策的建言」第七節「智慧財產權」之議題四「通盤檢視修正醫藥品專利權期間延長制度」亦提及,產業界認為現行醫藥品專利權期間延長制度侷限臺灣廠商競爭力,並建議修正延長制度,以提升臺灣廠商之國際競爭力,為交叉研究我國專利權期間延長與藥品上市許可期間,本期爰以「研析我國醫藥品專利權期間延長制度」為專題,提出「我國專利權期間延長與藥品上市許可期間之交叉研究」及「從國際評論淺談歐盟補充保護證書制度導入醫藥品製造免責之現況與未來」二篇文章,從客觀角度探討我國專利權期間延長制度,期望提供外界對我國專利權期間延長制度之了解與省思,並透過蒐集歐盟補充保護證書導入製造免責措施之多方評論,以提供各界參考其後續帶來之衍生效應。詳細內容,請參閱下列相關連結本月專題文章:研析我國醫藥品專利權期間延長制度專題一:我國專利權期間延長與藥品上市許可期間之交叉研究(林奕萍)專題二:從國際評論淺談歐盟補充保護證書制度導入醫藥品製造免責之現況與未來(林奕萍)本月論述文章:論述一:智慧財產民事事件之時代節點與新貌(蔡惠如)9
111年智慧財產局英文年報2022 TIPO Annual Report 發燒出版
資料服務組10
112年6月份的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94期發燒出版
資料服務組本月專題—「綠商標」申請產業分析及比較現今全球面臨各種環保議題的挑戰,諸如環境污染、氣候變遷等,如何改善及解決對於各國都是一大挑戰,不論是以創新技術減少日常生活產品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或彌補降低過去已造成污染的負面影響,智慧財產權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了專利之外,商標也是相關產業創新的有效指標,特別是在其商品及服務名稱中包含相關綠色名稱的商標申請案。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於2021年底針對1996年至2020年綠商標近況與趨勢作分析,完成歐盟綠商標研究報告,並於今(2023)年2月底更新相關數據,將「商標申請」視為與環保及氣候變遷相關的創新指標,成為同類研究中的首例,並為日後以EUIPO註冊資料所包含資訊為研究之報告提供了指引方向,透過這些數據的豐富性,加上創新的研究方法,能夠了解智慧財產權在環境保護相關經濟產業中的重要性。本期爰以「『綠商標』申請產業分析及比較」為專題,首先介紹綠商標之定義,再進一步說明如何透過綠色關鍵字邏輯篩選以分析商標註冊申請案件,將有助於各行各業了解目前商業活動及市場經濟動向,以因應並進行綠商標布局。本期尚收錄二篇論述,一為「初探我國藥品專利連結訴訟——從專利連結制度施行後的訴訟案件談起」;另一為「111年新修正著作權法關於教學之合理使用評析」。詳細內容,請參閱下列相關連結本月專題文章:「綠商標」申請產業分析及比較專題一:歐盟綠商標申請產業分析(呂姝賢)專題二:臺灣綠商標分析地圖(呂姝賢) 本月論述文章:論述一:初探我國藥品專利連結訴訟——從專利連結制度施行後的訴訟案件談起(蔡昀廷)論述二:111年新修正著作權法關於教學之合理使用評析(章忠信)11
112年5月份的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93期發燒出版
資料服務組本月專題—專利申請人主體認定原則之研析專利申請人主體同一性之認定,對於專利申請日及日後申請人變更或讓與之影響甚鉅,以我國專利申請案為例,於申請發明專利後,聲明原共同專利申請人美國國家衛生署為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之下級單位,不具法人格,應更正為美國生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嗣經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依據專利審查基準規定,認定其已變更專利申請人主體,而處分延後其專利申請日至專利申請人確立之日。專利申請人不服,提出相關行政爭訟,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上字第1169號判決,宣判專利申請人主體之認定應以「權利義務主體」為認定標準,基於上下級機關為同一權利主體,專利申請人變更名稱如未涉及權利主體之異動,不應延後其申請日。前揭最高行政法院對主體同一性之判決結果,將影響智慧局就不同行政機關之間是否具申請主體同一性之判斷基礎,由「行為主體」解釋轉變為「權利主體」,於專利審查實務上造成衝擊,本期爰以「專利申請人主體認定原則之研析」為專題,以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上字第1169號判決出發,彙整五大局就申請人變更之相關法規及實務,並與我國現行規範進行分析,並探究法院判決理由及對未來案件所產生之影響,以作為後續修正或調整相關法規及實務作法之參考。本期尚收錄二篇論述,一為「元宇宙中NFT相關之美國著作侵權爭議與訴訟案例初探」;另一為「商標侵權損害賠償額計算之探討——以美、德、台之法制為核心」。詳細內容,請參閱下列相關連結本月專題文章:專利申請人主體認定原則之研析專題一:變更專利申請人主體認定原則之研析(上)——以專利五大局相關規定為例(李頤澤)專題二:變更專利申請人主體認定原則之研析(下)——以我國規定及司法判決為例(邱俊銘)本月論述文章:論述一:元宇宙中NFT相關之美國著作侵權爭議與訴訟案例初探(陳家駿)論述二:商標侵權損害賠償額計算之探討——以美、德、台之法制為核心(陳昭華、王敏銓)12
111年中文年報發燒出版
資料服務組全文下載電子書目次局長的話推動淨零排放111年亮點111年專利商標申請統計重點縮寫表組織、預算與人力壹、智慧財產權申請現況貳、智慧財產權審查與服務參、智慧財產權法制肆、e化環境與便民服務伍、促進產業智慧財產創造與應用陸、國際與兩岸交流合作柒、智慧財產權執行附錄13
112年4月份的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92期發燒出版
資料服務組本月專題—淺談新興音樂流通模式對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之影響自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重創全球,既有的音樂營運模式受到挑戰,為拓展音樂產業的收益來源,新的音樂流通模式亦隨之崛起,不再僅透過單純的「授權模式」獲得收益。例如:建立由公眾可直接購買及出售音樂使用報酬收益權利的平臺,將歌曲「獲得使用報酬收益」之「權利」進行拆分,讓創作人可以跟粉絲共享音樂與使用報酬收入;也有將歌曲著作財產權予以「證券化」,將歌曲音樂的著作財產權轉換為股票,以吸引市場投資等,以上模式均為現今的音樂授權市場開闢出新的道路。隨著前揭新興音樂流通模式持續發展,將改變全球音樂授權產業,並可能為既有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制度帶來效益或衝擊,值得各界關注,本期爰以「淺談新興音樂流通模式對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之影響」為專題,以韓國新創公司Musicow、英國歌曲投資公司Hipgnosis公司為例,重點介紹疫情爆發以來,新興的音樂營運模式與衍生的投資管道,以及對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的可能影響。本期尚收錄二篇論述,一為「由發明可行性(plausibility)觀點判斷是否符合專利要件之探討——以歐洲相關判決為核心」;另一為「影視音樂之授權關係」。詳細內容,請參閱下列相關連結本月專題文章:淺談新興音樂流通模式對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之影響專題一:音樂使用報酬收益權利之交易模式對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之影響——以韓國民間交易平臺MUSICOW為例(黃夢涵)專題二:探討音樂著作財產權證券化模式對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之影響——以英國歌曲投資公司Hipgnosis股份有限公司為例(沈佩蓉) 本月論述文章:論述一:由發明可行性(plausibility)觀點判斷是否符合專利要件之探討——以歐洲相關判決為核心(吳祖漢)論述二:影視音樂之授權關係(黃秀蘭)14
112年3月份的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91期發燒出版
資料服務組本月專題—研析專利複審及爭議審議組織及審議模式鼓勵、保護、利用發明、新型及設計之創作,以促進產業發展,乃專利法制定之核心精神。近年來科技創新腳步加快,專利制度追求時效的需求與時俱增,全國工業總會及學者專家建議我國應建立更符合產業需求之專利救濟制度。為回應各界建言,智慧局研擬完成專利兩造對審及簡併救濟層級之專利法修正草案,並於111年4月19日函報行政院審查。修正重點包含:一、專利專責機關內設立專責審議專利救濟案件之獨立單位;二、強化專利專責機關之審議程序;三、簡併訴願層級;四、創設「複審訴訟」及「爭議訴訟」之特殊訴訟類型;五、真正專利申請權人之救濟途徑;六、鬆綁申請分割時點之限制;七、放寬設計專利之優惠期期間;八、其他健全法制事項;九、新舊法律過渡適用規定,期使提升爭議案件的審查品質及效能,建構更優質的智慧財產權環境。前揭專利法修正草案一旦通過立法程序,我國專利制度將有重大變革,為使讀者能事先了解相關內容,本期爰以「研析專利複審及爭議審議組織及審議模式」為專題,以專利複審及爭議審議為核心,分析並比較主要專利局之專利複審及爭議審議組織,並就我國專利法修正草案之爭議案審議性質、流程及特色進行介紹。本期尚收錄二篇論述,一為「美國專利多方複審禁反言之對事效範圍——以實務變遷為中心」;另一為「從網域名稱轉址(URL Redirection)及主題標籤(hashtag)論臺灣商標權之權利行使障礙」。詳細內容,請參閱下列相關連結本月專題文章:研析專利複審及爭議審議組織及審議模式專題一:簡介主要專利局之專利複審及爭議審議組織(呂正仲)專題二:淺談專利法修正草案之爭議案審議(趙慶泠)本月論述文章:論述一:美國專利多方複審禁反言之對事效範圍——以實務變遷為中心(李秉燊)論述二:從網域名稱轉址(URL Redirection)及主題標籤(hashtag)論臺灣商標權之權利行使障礙(李素華)15
智慧局公布111年第4季智慧財產權趨勢
資料服務組智慧局公布111年第4季智慧財產權趨勢111年第4季,我國受理3種專利申請合計19,130件,與上年同期持平,其中,發明專利13,370件,增加3%,而商標申請22,890件,則減少8%。發明專利中,我國工研院申請213件,續居本國人之首,外國人以三星電子212件居冠;商標部分,本、外國人分別以國泰人壽128件、尋找中本聰實驗室37件最多。 專利申請本國人發明專利申請件數成長6%我國受理申請之3種專利件數共19,130件,整體較上年同期僅略降0.4%,件數最多的發明專利申請13,370件,增加3%,且本國人(5,265件)及外國人(8,105件)件數雙雙成長,本國人增幅(6%)較大(如表1)。本國人發明及設計專利分別以工研院及宏碁件數最多本國發明專利前十大申請人,工研院(213件)位居首位,英業達(76件)成長171%(如圖2);另聯發科(147件)及南亞塑膠(64件)之件數均分別創下近10年各該公司新高。另設計專利前五大申請人中,宏碁申請40件最多,神基(30件)及達擎(13件)均為首度進入前五大(如圖3)。我國企業及大專校院發明專利申請均增加10% 本國人發明專利,企業(3,896件)及大專校院(541件)件數較上年同期均成長10%;大專校院申請人,成大(49件)位居各校之首,私立學校以南開科大(24件)最多,成長率則以北科大(23件)增加130%,成長最快(如表2);研究機構(416件)減少8%,以工研院(213件)領先其他申請人(如表3)。此外,金融三業(51件)成長13%,以兆豐銀(11件)最多(如表4、圖4)。外國人發明及設計專利分別以三星電子及福特環球科技居首外國人發明專利申請8,105件,小幅成長1%,以日本(2,942件)領先其他國家(地區)(如圖1);前十大申請人中,南韓三星電子(212件)首度躍居第一,表現積極,與南韓LG顯示器(82件)及美國蘭姆研究(71件)之件數為各該公司近10年來新高(如圖2)。另設計專利前五大申請人中,以美國福特環球科技44件最多,法國PSA汽車(22件)成長120%,日本航空電子24件為歷年最多且首度進入前五大(如圖3)。商標申請商標申請件數減少商標受理申請22,890件(29,252類),因基期較高,較上年同期減少8%。本國人(18,088件)及外國人(4,802件)之件數均減少(如表1)。本國人商標申請以國泰人壽件數居冠本國前十大申請人以國泰人壽128件居冠,件數大多呈現正成長,其中,有6席上年同期並未申請(如表6)。本國人申請類別,以第35類(廣告、企業經營及零售批發服務等)3,734件最多(如圖5)。外國人商標申請以尋找中本聰實驗室件數最多外國人商標申請,以中國大陸909件最多(如圖1)。前十大申請人以英屬維爾京群島尋找中本聰實驗室37件居冠,件數均為正成長,其中,有多達7席上年同期並未申請(如表7)。外國人申請類別,以第9類(電腦及科技產品等)1,065件最多(如圖5)。「農業食材」及「技術研究」產業商標件數分居本外國人首位產業方面,我國受理之商標申請以「農業食材」(6,116件)為最大宗,其次是「商業金融」(4,982件)及「健康醫事」(4,595件)等(如圖6)。本國人以「農業食材」(5,243件)件數最多,主要是餐廳及住宿之商標。外國人申請件數則以「技術研究」(1,738件)產業居多(如圖7)。16
112年2月份的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90期發燒出版
資料服務組本月專題—歐盟單一專利(UP)及單一專利法院(UPC)制度歐洲專利公約僅為單一申請、審查及異議的制度,核准後之專利維權及無效等程序,仍分屬各個生效的成員國所管轄,專利維權及提出專利無效(或撤銷)程序時,則面臨需分別至各個歐洲公約成員國主張的高額成本,同時可能在各個成員國面臨不同的審理結果。因此,2012年歐洲議會及歐盟理事會通過單一專利保護條例,2013年歐盟會員國簽署單一專利法院協議,為單一專利制度奠定基礎,有利於節省專利權取得及維持、執行的成本,並確保法律適用一致性及裁判一致性,被稱為歐盟單一市場的登月時刻而廣受期盼,該制度預計於2023年6月1日正式啟動,未來實務如何運作,值得各界持續關注。詳細內容,請參閱下列相關連結本月專題文章:歐盟單一專利(UP)及單一專利法院(UPC)制度專題一:歐盟單一專利制度介紹(董延茜)專題二:歐盟單一專利制度下使用人策略初探(董延茜)本月論述文章:淺析加拿大工業設計保護制度(張雅筑、徐銘夆)17
112年1月份的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89期發燒出版
資料服務組本月專題—國際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專利趨勢分析淨零轉型是環境議題,亦是經濟議題。科技證實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已經相當緊急,淨零轉型的推動刻不容緩,全球各國紛紛宣示「淨零排放」目標與行動,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亦於2022年3月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供至2050年淨零轉型之軌跡與行動路徑,其中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CUS)為十二項關鍵戰略之一。CCUS技術被國際公認為最有效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層的技術之一,可透過不同捕獲與處置技術,減緩並解決來自工業生產、能源轉換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問題。當淨零轉型已成為全球共識,固有的高排碳製程不但使成本增加,亦將影響企業形象,價格不再成為唯一的考量,我國產業在此趨勢下應如何跟上全球腳步,在全球供應鏈中提升自身競爭力?專利趨勢分析,可成為產業研發布局有力的參考依據。詳細內容,請參閱下列相關連結本月專題文章:國際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專利趨勢分析專題一:碳捕捉專利趨勢分析(林峯州、鄭詠文、陳子明、鄭宇辰、鍾文正)專題二:碳再利用專利趨勢分析(鄭詠文、陳子明、林峯州、鄭宇辰、鍾文正)專題三:碳封存專利趨勢分析(鄭宇辰、鄭詠文、陳子明、林峯州、鍾文正)本月論述文章:歐盟非農產品地理標示議題最新發展(趙化成)18
智慧局公布111年第3季智慧財產權趨勢
資料服務組111年第3季,我國受理3種專利申請合計18,174件,較上年同期略增0.2%,而商標申請25,310件,增加2%,整體呈現小幅成長。發明專利方面,較上年同期成長3%,我國大專校院、研究機構及金融三業申請件數分別增加9%-22%不等,另外國人件數成長5%;申請人中,我國台積電申請277件,連續7年位居本國人之首,外國人以高通220件最多。商標申請以「農業食材」1 、「商業金融」、「健康醫事」產業居多,本國人及外國人分別在「農業食材」(5,866件)及「技術研究」(1,918件)產業之件數最多。商標申請人中,我國以統一企業191件、外國人以艾彼普拉斯150件最多。 專利申請發明專利申請件數呈現正成長我國受理申請之3種專利件數,以發明專利12,555件為最大宗,件數較上年同期成長3%,主要來自外國人申請件數增加,而新型及設計專利則均為負成長(如表1),整體呈現微幅成長。台積電及宏碁分別在本國人發明及設計專利件數最多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申請3,704件,較上年同期略降1%,其中,大型企業件數(3,020件)略增0.3%,而中小企業件數(684件)則減少(如圖2)。本國前十大發明專利申請人,除工研院為唯一的研究機構以外,其他均為企業。申請件數部分,台積電277件,以第3季而言,已連續7年位居本國人之首。成長率部分,聯電(118件)及群創(89件)之申請件數,與上年同期較低申請件數相較,分別成長1,375%與4,350%,最為顯著(如圖4),件數亦為各該公司自101年以來第3季統計最高紀錄,聯電之排名(第2位)更為歷來最佳。設計專利方面,前五大申請人均為企業,其中,宏碁申請40件最多,與上年同期均位居本國人之首,而唐虞(15件)增加150%,成長最快(如圖5)。我國大專校院、研究機構及金融三業之發明專利件數均為正成長我國大專校院發明專利申請454件,較上年同期成長9%,公私立學校申請件數雙雙成長(如圖2、6)。申請人中,成大36件,位居各校之首,另私立學校以崑山科大28件最多。成長率方面,以中央增加375%最多(如表2)。研究機構之發明專利申請132件,成長14%,其中,工研院申請47件最多(如圖2、表3)。另金融三業之發明專利則申請62件,成長22%,以兆豐銀13件最多(如表5、圖7)。外國人發明專利申請件數增加5%外國人專利申請以發明專利為主,申請7,779件,成長5%(如表1),在前五大申請國家(地區)中,日本2,942件最多,美國(1,973件)、中國大陸(1,006件)及南韓(689件)之件數分別增加9%-36%不等,成長迅速。另設計專利亦以日本申請197件最多(如圖3)。高通及皇家飛利浦分別在外國人發明及設計專利件數最多前十大外國申請人中,發明專利申請以美國高通220件居首、應用材料(218件)次之(如圖4)。前五大設計專利申請人方面,以荷蘭皇家飛利浦49件最多,美國蘋果及瑞士卡地亞以29件併列第2(如圖5)。商標申請商標申請件數小幅成長商標受理申請25,310件(32,105類),較上年同期增加2%;本國人申請19,789件,增加4%,而外國人申請5,521件,則為小幅下降(如表1、圖8)。另本國人商標申請件數占商標總申請件數之比例為78%,較上年同期增加1個百分點(如圖1)。統一企業在本國人商標申請件數位居首位本國人申請前五大類別中,第35類(廣告、企業經營及零售批發服務等)申請4,071件最多,第41類(教育、娛樂)成長18%,幅度最大(如圖9)。前十大申請人之件數大多呈現增加,統一企業申請191件,遠高於其他申請人(如表6)。艾彼普拉斯在外國人商標申請件數最多向我國申請商標的前五大國家(地區),以中國大陸(1,153件)最多,美國(808件)負成長外,另日本(980件)、南韓(472件)及新加坡(458件)分別成長26%-263%不等,布局積極(如圖3)。申請前五大類別中,以第9類(電腦及科技產品等)1,089件最多,第3類(化妝品、清潔劑等)(629件)增加10%,成長較快(如圖10)。儘管外國人整體申請件數減少,但前十大申請人件數均增加,其中,新加坡艾彼普拉斯(150件)為首次在臺申請商標註冊,件數最多(如表7)。本外國人申請件數分別集中在「農業食材」及「技術研究」產業產業方面,我國受理之商標申請以「農業食材」(6,913件)、「商業金融」(5,423件)及「健康醫事」(4,900件)為最大宗。本國人以「農業食材」(5,866件)件數最多,主要集中在餐廳及住宿之商標。外國人申請件數則以「技術研究」(1,918件)產業居多(如圖11)。前三大產業中,本國人在「商業金融」產業之申請件數於110年第3季上升,而於本季則為持平,而「農業食材」及「健康醫事」則有下降情形;外國人近2年在「技術研究」及「健康醫事」產業之件數下降,而「服飾配件」產業之件數則連續2年上升(如圖12)。 1 「農業食材」產業包含第43(餐廳、住宿等)、30(咖啡、茶及糕點等)、29(肉類及乾製果蔬等)、31(未加工農林水產品)、32(啤酒礦泉水飲料等)及33(含酒精飲料)等6類。19
無人機之智慧飛控技術趨勢分析
資料服務組近年商用無人機崛起,舉凡運輸、農牧、搜救巡檢及國防等產業,都可以看到無人機的身影,應用領域相當廣泛,成長不容小覷,已成為未來各大產業發展的關鍵要件,而無人機產業領域其中不可或缺的便是智慧飛控技術,本分析報告介紹無人機國內外產業發展概況,並以無人機的智慧飛控技術做為分析目標,進行專利申請趨勢分析、前十大專利申請人分析、前十大申請地區分析、生命週期分析、技術分類分析、企業研發競爭力、核心專利判讀、國家別產業應用判讀分析、主要專利權人產業應用判讀分析,並施以交叉分析比對,以掌握清晰的產業技術發展脈絡。 無人機產業不應受限於我國市場,如何打國際盃?在政策的推動下,未來潛力無窮,我國現已有UAS-TAIWAN、亞洲無人機AI 創新應用研發中心、無人機國家隊等多組研究團隊進行開發,在智慧無人機產業我國最大的利基點是ICT產業及半導體產業發達,包括無人機電池、AI控制晶片、微處理晶片、攝影鏡頭組裝、影像處理晶片等,上中下游供應鏈完善,在研發成本管控、系統整合具有優勢可作為後盾,透過本專利布局分析報告,期望提供國內產業相關技術布局概況與未來發展方向建議之參考,以利國內產業了解技術整體發展趨勢,搶攻無人機之智慧飛控技術的新藍海商機。如有相關問題,請洽業務承辦人:劉先生 02-23767781 / 02-2376717320
化合物半導體功率元件之產業專利分析
資料服務組化合物(寬能隙)半導體已成為未來各大產業發展舉足輕重的關鍵要件,其中不可或卻的便是碳化矽(SiC)、氮化鎵(GaN)功率元件,本分析報告將闡述了化合物半導體GaN、SiC功率元件與矽基半導體功率元件之差異,以及化合物半導體GaN、SiC功率元件在未來扮演的角色,並以化合物半導體之GaN、SiC功率元件做為分析目標。 本次專利分析項目有專利申請趨勢分析、前十大專利申請人分析、前十大申請地區分析、生命週期分析、技術分類分析、企業研發競爭力、核心專利判讀、國家別產業應用判讀分析、主要專利權人產業應用判讀分析,透過以上的分析項目,並施以交叉分析比對,以獲得更清晰的產業技術脈絡。 台灣具有全球高度發展的半導體製造產業,其豐富的半導體製造經驗可作為後盾,未來在化合物半導體GaN、SiC功率元件製造、應用產業上將有更多發展的可能,可望帶動台灣在能源議題上的蓬勃發展,透過本專利布局分析報告,提供國內產業相關技術布局概況與未來發展方向建議之參考,以利國內產業了解技術整體發展趨勢,搶攻化合物半導體功率元件新藍海商機。如有相關問題,請洽業務承辦人:劉先生 02-23767781 / 02-23767173